邱承彬解密天珠:佛龛天珠46
标签:
历史教育文化情感杂谈 |
邱承彬解密天珠:
鲁网12月16日讯
天珠是宝石的一种,又称九眼石页岩,简称九页岩(是指岩石的结构有九层,九不是具体数,是多的意思,有的比九层少,有的比九层多。传说古人以七以上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九眼石,或称摩尼宝珠、火焰宝石、真陀摩尼、震多末尼,又作天珠、如意宝、如意珠、末尼宝、无价宝珠、如意摩尼等,也称佛眼、菩萨眼、宇宙眼、佛陀珠、浮屠珠、佛塔珠等。天珠是宝石中的圣者,是藏传佛教的宝石器物,因其神奇而美丽的图腾而被天珠爱好者所喜爱。主要产地是青藏高原,其它地方也有产出。奇石天珠是因为奇石的形状或奇石上面的图腾形状颇似佛教图腾或吉祥图腾,加之奇石的材料为石英岩玉(玛瑙、玉髓)类等宝石,因此,奇石天珠便成了天珠中的佼佼者。(参照邱承彬编著《解密天珠》,山东教育出版社)
天然佛龛奇石天珠是指珠身上面天然形成佛龛形状图腾的天珠奇石。
人工佛龛天珠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珠身上面镶蚀上佛龛形状图腾的天珠。
佛龛是供奉佛像、神位等神像的小阁子,也叫神龛等。一般为木制、石制,也有其它材料制作的。中国古代的石窟雕刻一般是神龛式,小龛又称椟。龛原指掘凿岩崖为空,以安置佛像之所。据《观佛三昧海经》卷四载:“须弥山有龛室无量,其中有无数化佛。”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七载:“底沙佛至山上,入吠琉璃龛,敷尼师檀,结跏趺坐,入火界定。”现今各大佛教遗迹中,如印度之阿旃塔石窟、爱罗拉(埃洛拉)石窟,中国云冈、龙门、麦积山、敦煌、须弥山、大足等石窟,四壁皆穿凿众佛菩萨之龛室。后世转为以石或木,作成橱子形,并设门扉,供奉佛像,称为佛龛。此外,亦有奉置开山祖师像的。
佛龛的样式多种多样,有的根据山形开凿,有的根据材料制作,不拘一格。各个国家之间的佛龛形状也不尽相同。
大一点的佛龛叫寺庙,石窟也是佛龛的一种。据《鸡林志》载:“龟山有佛龛,林木益邃。”传云:“罗汉三藏,行化至此。”俗亦谓供佛之小室曰佛龛。
佛龛是吉祥之物(地),有庇护众生、消灾延寿、带来吉祥的寓意。

四尊天然佛龛天珠

人工镶蚀一眼佛龛天珠

西藏桑耶寺佛龛

邱承彬编著《解密天珠》,山东教育出版社
天然佛龛天珠奇石浑然天成,鬼斧神工。其寓意吉祥,文化底蕴丰厚,天工造物,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力,非人力所能为,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令人叹为观止!
作者: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诗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历山颂》、《石林颂》、《热海颂》、《同学颂》、《章丘颂》、《石榴颂》、《北王庄颂》、《老师颂》、《妇女颂》、《母亲颂》、《黄山颂》、《春天颂》、《解密天珠•序》、《四季颂》、《西藏颂》、《中秋月•嫦娥甩袖》、《禾木颂》、《伏羲颂》、《黄帝颂》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
前一篇:柔柔飘逸
后一篇:邱承彬谈诗经:国风邶风北门4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