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然国宝:佛祖顶骨舍利奇石天珠

(2019-10-16 15:53:59)
标签:

文化

历史

教育

杂谈



作者:邱承彬

 鲁网10月15日讯 天珠是宝石的一种,又称九眼石页岩,简称九页岩(是指岩石的结构有九层,九不是具体数,是多的意思,有的比九层少,有的比九层多。传说古人以七以上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九眼石,或称摩尼宝珠、火焰宝石、真陀摩尼、震多末尼,又作天珠、如意宝、如意珠、末尼宝、无价宝珠、如意摩尼等,也称佛眼、菩萨眼、宇宙眼、佛陀珠、浮屠珠、佛塔珠等。天珠是宝石中的圣者,是藏传佛教的宝石器物,因其神奇而美丽的图腾而被天珠爱好者所喜爱。主要产地是青藏高原,其它地方也有产出。奇石天珠是因为奇石的形状或奇石上面的图腾形状颇似佛教图腾或吉祥图腾,加之奇石的材料为石英岩玉(玛瑙、玉髓)类等宝石,因此,奇石天珠便成了天珠中的佼佼者。(参照邱承彬编著《解密天珠》,山东教育出版社) 

  天然佛祖头顶骨舍利奇石天珠是指宝石上面天然形成了佛祖头顶骨舍利形状图腾的奇石天珠,又叫天然释迦牟尼头顶骨舍利奇石天珠、佛陀头顶骨舍利奇石天珠等。天然佛祖头顶骨舍利奇石天珠与天然月亮眼奇石天珠为同一尊宝石,一面为月亮眼图腾,一面为佛祖顶固舍利图腾。 

  舍利是梵语的音译,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在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牙、指甲等,均称为舍利;在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则称为舍利子或坚固子。 

  佛顶骨舍利(佛顶真骨)指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头顶骨舍利,全世界仅存一块,是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是一块周长35cm、直径10cm、颜色黄黑、有清晰发孔的完整头骨。出土于南京宋长干寺(明大报恩寺)的阿育王塔中,供奉于南京牛首山的佛顶宫中。 

  传说释迦牟尼佛圆寂荼毗后,阿难等弟子从骨灰中得到舍利八斛四斗(《释门正统》),另说一石六斗(《毗奈耶 杂事》)。从佛教典籍记载及流传至今尚可瞻仰的舍利可知,佛陀荼毗后所得的舍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未烧尽的遗骨残片,如牙齿、指骨和顶骨等;另一种是《释氏要览》中记述的五色光坚固子和白色珠状物。牙齿、顶骨和指骨较稀有,其中以佛头顶骨最为珍贵。 

  佛顶骨,梵文音译“乌率腻沙”。本指佛顶肉髻,“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无上依经》)。佛涅盘后,特指顶骨舍利,世尊顶骨坚实圆满,是“八十随形好”之七十八好(《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据悉,世界各地留存的释迦牟尼佛舍利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晶状的舍利子、牙齿、指骨、顶骨、锁骨、头发等。佛顶骨传到中国的明确记载始于唐代。据《洛阳伽蓝记》卷五记载:佛顶骨舍利“方圆四寸,黄白色,下有孔。”世界上仅存一块的佛顶真骨便是出土于南京大报恩寺的佛顶骨。 

  舍利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蓝、紫等多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佛顶骨舍利至高无上,见舍利如见佛陀释迦牟尼,所以舍利至大无形。有佛祖护佑吉祥,一切圆满如意之寓意。 


  天然佛祖顶骨舍利奇石天珠,宝石尺寸:23cm× 20cm ×3.9cm 


  佛祖释迦牟尼镫骨舍利,尺寸:周长35cm,直径10cm 


  邱承彬编《解密天珠》,山东教育出版社(邱木兮摄影) 

  天然国宝佛祖释迦牟尼佛头顶骨舍利奇石天珠浑然天成,鬼斧神工。其寓意吉祥,文化底蕴丰厚,天工造物,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力,非人力所能为,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令人叹为观止! 

注者: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诗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历山颂》、《石林颂》、《热海颂》、《同学颂》、《章丘颂》、《石榴颂》、《北王庄颂》、《老师颂》、《妇女颂》、《母亲颂》、《黄山颂》、《春天颂》、《解密天珠•序》、《四季颂》、《西藏颂》、《中秋月•嫦娥甩袖》、《禾木颂》、《伏羲颂》、《黄帝颂》为邱承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