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邱承彬谈天然国宝初转法轮奇石天珠5

(2019-10-06 18:55:55)
标签:

情感

文化

娱乐


来源:鲁网

 鲁网9月26日讯 天珠是宝石的一种,又称九眼石页岩,简称九页岩、九眼石,或称摩尼宝珠、火焰宝石、真陀摩尼、震多末尼,又作天珠、如意宝、如意珠、末尼宝、无价宝珠、如意摩尼等,也称佛眼、菩萨眼、宇宙眼、佛陀珠、浮屠珠、佛塔珠等。天珠是宝石中的圣者,是藏传佛教的宝石器物,因其神奇而美丽的图腾而被天珠爱好者所喜爱。主要产地是青藏高原。奇石天珠是因为奇石的形状或奇石上面的图腾形状颇似佛教图腾或吉祥图腾,加之奇石的材料为石英岩玉(玛瑙、玉髓)类等宝石,因此,奇石天珠便成了天珠中的佼佼者。(参照邱承彬编著《解密天珠》,山东教育出版社)

  天然国宝初转法轮奇石天珠是指宝石上面形成了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图腾的奇石天珠。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奇石天珠是十大国宝奇石天珠之一。天然国宝初转法轮奇石天珠又叫释迦牟尼初转法轮奇石天珠、佛祖初转法轮奇石天珠、佛陀初转法轮奇石天珠等。

  佛教称释迦牟尼成道后初次宣传他的学说为初转法轮。

  据传在古印度“轮”既是一种农具(即小推车的车轮),也是一种兵器(形状象个车轮子),在印度佛教借用“轮”来比喻正法及佛法无边,具有摧邪显正的作用。形象的说就是释迦牟尼推转轮宝。转经轮(转经筒)正是由车轮演变而来。

  法轮是比喻,印度有个传说,谁能统治全印度,自然会有轮宝出现,它能无坚不摧,无敌不克。得到轮宝的统治者便被称为转轮圣王。把佛的说法称为转法轮,即含有这种意义,同时也显示释迦牟尼的所悟为最高原理。

  根据法显《佛国记》记载,佛祖的前世迦叶佛(辟支佛)居住于鹿野苑,因此处有野鹿经常出没,故而得名“鹿野苑”。

  据相关资料记载,公元前531年,释迦牟尼在古印度菩提伽耶觉悟成佛后,来到鹿野苑,找到了原来的憍陈如等五位侍者,为其讲演四圣谛,他们因此有所证悟,随即出家为五比丘僧,佛教的佛、法、僧三宝至此初创完成。

  现在鹿野精舍西南方向不远处的乔堪祗塔遗址,也称为五比丘迎佛塔,是佛陀初转法轮的纪念地。此塔最初建于笈多王朝时期,原为覆钵型,莫卧尔帝国(16世纪)时期在其顶端加建八角亭,地理坐标,北纬25.3768821°,东经83.0217106°。

  初转法轮后,在接下来的雨安居中,佛陀在鹿野苑的鹿野精舍(又译作牟拉甘陀库底精舍、根本香室精舍等)传道,僧团逐渐扩大到60余人,后来佛陀派遣他们到各地弘法。现在存有鹿野精舍遗址,在其不远处有1931年复建的鹿野寺,内有介绍佛陀生平的精美壁画。

  鹿野精舍遗址旁,有建于公元前2世纪修建的阿育王石柱(地理坐标:北纬25.3813706度,东经83.0231419度)遗址。玄奘公元7世纪时看到,石柱高达70余尺(约17米)。19世纪末期,考古发现了该石柱的头部(长达2米多),雕有四面狮像,成为印度国徽图案的来源。原件现保存在鹿野苑博物馆中。

  法显《佛国记》记载,波罗捺城“东北十里许,得仙人鹿野苑精舍。此苑本有辟支佛住,常有野鹿栖宿。世尊将成道,诸天于空中唱言:‘白净王子出家学道,却后七日当成佛。’辟支佛闻已,即取泥洹,故名此处为仙人鹿野苑。世尊成道已,后人于此处起精舍。佛欲度拘驎等五人,五人相谓言:‘此瞿昙沙门本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尚不得道,况入人间,恣身、口、意,何道之有?今日来者,慎勿与语。’佛到,五人皆起作礼处。复北行六十步,佛于此东向坐,始转法轮,度拘鳞等五人处;其北二十步,佛为弥勒受记处;其南五十步,翳罗钵龙问佛:‘我何时当得免此龙身?’此处皆起塔,见在。中有二僧伽蓝,悉有僧住。”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七记载:“婆罗痆河东北行十余里,至鹿野伽蓝。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究规矩。僧徒一千五百人,并学小乘正量部法。大垣中有精舍,高二百余尺,上以黄金隐起作庵没罗果。石为基陛,砖作层龛,龛匝四周,节级百数,皆有隐起黄金佛像。精舍中有鍮石佛像,量等如来身,作转法轮势。精舍西南有石窣堵波,无忧王建也,基虽倾陷,尚余百尺。前建石柱,高七十余尺。石含玉润,鉴照映彻。殷勤祈请,影见众像,善恶之相,时有见者。是如来成正觉已初转法轮处也。其侧不远窣堵波,是阿若憍陈如等见菩萨舍苦行,遂不侍卫,来至于此,而自习定。”原书对鹿野苑其他景观的记述也非常周详,成为19世纪末考古的重要依据。

  初转法轮标志佛教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法轮为藏传佛教吉祥八宝之一。





  邱承彬谈天然国宝初转法轮奇石天珠5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奇石天珠(邱木兮摄影)
邱承彬谈天然国宝初转法轮奇石天珠5
  邱承彬编《解密天珠》,山东教育出版社(邱木兮摄影)

  天然国宝佛祖(佛陀)初转法轮奇石天珠浑然天成,鬼斧神工。其寓意吉祥,文化底蕴丰厚,天工造物,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力,非人力所能为,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令人叹为观止!

作者: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诗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历山颂》、《石林颂》、《热海颂》、《同学颂》、《章丘颂》、《石榴颂》、《北王庄颂》、《老师颂》、《妇女颂》、《母亲颂》、《黄山颂》、《春天颂》、《解密天珠•序》、《四季颂》、《西藏颂》、《中秋月•嫦娥甩袖》、《禾木颂》、《伏羲颂》、《黄帝颂》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