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彬谈天然国宝须弥山奇石天珠4
标签:
历史收藏文化情感杂谈 |
作者:邱承彬
鲁网9月25日讯
天珠是宝石的一种,又称九眼石页岩,简称九页岩、九眼石,或称摩尼宝珠、火焰宝石、真陀摩尼、震多末尼,又作天珠、如意宝、如意珠、末尼宝、无价宝珠、如意摩尼等,也称佛眼、菩萨眼、宇宙眼、佛陀珠、浮屠珠、佛塔珠等。天珠是宝石中的圣者,是藏传佛教的宝石器物,因其神奇而美丽的图腾而被天珠爱好者所喜爱。主要产地是青藏高原,其它地方也有产出。
须弥山奇石天珠立面(尺寸:高15,6cm下底直径21cm,上底直径8.9cm,眼睛尺寸:5cm×3cm)(邱木兮摄影)
须弥山奇石天珠顶部(尺寸:高15,6cm下底直径21cm,上底直径8.9cm,眼睛尺寸:5cm×3cm)(邱木兮摄影)
奇石天珠是因为奇石的形状或奇石上面的图腾形状颇似佛教图腾或吉祥图腾,加之奇石的材料为石英岩玉(玛瑙、玉髓)类等宝石,因此,奇石天珠便成了天珠中的佼佼者。
天然国宝须弥山奇石天珠是指整个宝石形成了须弥山(大山)图腾的奇石天珠。须弥山奇石天珠是十大国宝奇石天珠之一。又名大山奇石天珠、佛山奇石天珠、补怛洛伽山奇石天珠、菩萨山奇石天珠、观音山奇石天珠、五彩悬山奇石天珠、一眼大山奇石天珠、灵鹫山奇石天珠、耆阇崛山奇石天珠、正觉山奇石天珠等。
须弥山,佛教术语,又译为苏迷卢、苏迷卢山、弥楼山,意思是宝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是佛教里面的神山,是佛教里面最大的山。古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山在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个一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后为佛教所采用。婆娑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大千世界,佛教总称百亿须弥山世界为婆娑,佛教将银河系称为小世界,须弥山是小世界的一部分。每一世界最下层系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谓硬石,称为金轮;金轮之上即为山、海洋、大洲等所构成之大地;而须弥山即位于此世界之中央。
传说须弥山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须弥山由金、银、琉璃和玻瓈(也叫颇梨,并非玻璃,而是类似水晶)四宝构成,北面为黄金、东面为白银、南面为琉璃、西面为玻瓈(也叫颇梨)。高84000由旬(1由旬约11.2公里,84000由旬约110万公里),相传此山有七山七海绕其四周,七金山与须弥山间的七海(内海),充满八功德水,七金山外隔着咸海(外海)有铁围山,入水八万由旬,出于水上高八万由旬,纵广之量亦同。周围有三十二万由旬。山顶为平顶,帝释天及帝释天居住的善见城就在山顶,四面山腰是四天王天(即四大天王)。根据《长阿含经》的说法,须弥山北为北俱芦洲、东为东胜神洲、西为西牛贺洲、南为南赡部洲。
《西游记》里的平顶山的原型来自佛教的须弥山。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是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原来是太上老君看金炉的童子,银角大王是看银炉的童子。
天然国宝须弥山奇石天珠浑然天成,鬼斧神工。其寓意吉祥,文化底蕴丰厚,天工造物,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力,非人力所能为,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令人叹为观止!
作者: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诗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历山颂》、《石林颂》、《热海颂》、《同学颂》、《章丘颂》、《石榴颂》、《北王庄颂》、《老师颂》、《妇女颂》、《母亲颂》、《黄山颂》、《春天颂》、《解密天珠•序》、《四季颂》、《西藏颂》、《中秋月•嫦娥甩袖》、《禾木颂》、《伏羲颂》、《黄帝颂》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
前一篇:邱承彬谈天然国宝中国鹰奇石天珠2
后一篇:邱承彬谈诗经:国风周南关雎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