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田加腾秋游灵岩寺

(2019-05-11 11:02:46)
标签:

情感

娱乐

体育

旅游

文化











 《与田加腾秋游灵岩寺》 

  作者:邱承彬 

  古柏春绿柿子红 西风秋凉日光暖 

  单檐重檐聚辟支 低眉垂目塑佛仙 

  百余浮屠千重韵 四十罗汉五彩颜 

  金磬木鱼清清扬 梵呗清音悠悠传 

         







与田加腾秋游灵岩寺

与田加腾秋游灵岩寺

与田加腾秋游灵岩寺

与田加腾秋游灵岩寺

与田加腾秋游灵岩寺

与田加腾秋游灵岩寺

与田加腾秋游灵岩寺
丰宗祯书法邱承彬诗《与田加腾秋游灵岩寺》
   二0一八年十月十九日 

部分注释: 

  1.春绿:像春天一样绿。 

  2.西风:指秋风。 

  3.单檐:古建筑的屋檐就一层。本诗指辟支塔的塔檐。 

  4.重檐:两层屋檐。本诗指辟支塔的塔檐。 

  5.辟支:即辟支塔。 

  6. 低眉垂目:又称慈目低垂,是佛菩萨给予众生快乐、救拔众生苦痛的一种表情。众生一般跪拜佛菩萨,再抬头时正好被慈目低垂的佛菩萨看到。也有认为低眉垂目是佛菩萨的一种禅定状态。佛菩萨像通常是低眉垂目,这也是一种造像规范。 

  7.浮屠:即佛塔。本诗指灵岩寺墓塔林中的167尊佛塔。 

  8.金磬:金属制作的磬。磬:一种打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形状像曲尺,单个使用的叫特磬,成组使用的叫编磬;寺庙中拜佛念经时所敲打的铜铸的法器(钵形)。 

  9.木鱼:打击乐器。佛、道通用之木鱼,与铜磬(qing)为一对不可分离之通神乐器,皆系仪案上必备之法器。其大小、形式、材质不一,唯须与铜磬大小相称。 

  10.梵呗:佛教徒诵经的声音,是中国佛教音乐原声的特称。 

    11、田加腾:诗人邱承彬的朋友,从金融工作。

  灵岩寺也叫大灵岩寺、泰山灵岩寺(由于位于泰山西北面)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办事处灵岩峪方山之阳面,始建于东晋,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 

  大雄宝殿、千佛殿、辟支塔、墓塔林是山东济南长清灵岩寺的主要景点。  

  灵岩寺大雄宝殿供奉的是“华严三圣”。正中央供奉的是娑婆世界教化众生的释迦牟尼佛,左胁侍菩萨是以智慧闻名的文殊菩萨,右胁侍菩萨是以大行闻名的普贤菩萨,三者合称“释迦三尊”。据《华严经》记载,文殊菩萨以智、普贤菩萨以行辅佐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密宗称大日如来),故“释迦三尊”又被称为“华严三圣”。“三尊”是佛教安置佛像的一种形式。大乘佛教认为,每位如来皆有大量菩萨胁侍,以便度化众生,多半造像时会设置两位胁侍菩萨以代表之,如西方净土的“西方三圣”、东方净琉璃世界“东方三圣”等。 

  灵岩寺千佛殿供奉的是“三身佛”与40尊泥塑罗汉。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身” 除指体貌外,亦有“聚积”之义,即由觉悟和聚积功德而成就佛体,因此有三身、三十二应身、千百亿化身等说法,而以“三身”的说法影响最大,即所谓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为应身。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性能,所以三身即一佛。“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报身佛”(卢舍那佛)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应身佛”(又称化身佛,即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  

  据相关资料介绍,千佛殿的40尊罗汉为彩色泥塑,其中有三十二尊塑于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八尊补塑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公元1620年)。 

  灵岩寺辟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北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重建,于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竣工。辟支塔造型奇特,塔身上下各异,一至三层是重檐,四至九层为单檐。古朴的门窗、富有变化的塔檐和纤巧挺拔的塔身,庄严大方中又不失玲珑奇巧。“辟支塔”源于“辟支佛”, 辟支佛即辟支迦佛陀,音译作钵罗翳(yì)迦佛陀,或简称辟支迦佛、辟支等,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慧独自悟道,通说为观察十二因缘,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的证果之人,所以亦称为“独觉”(新译)或“缘觉”(旧译)。汉传佛教天台宗认为,出生于没有佛的时候的开悟得道者,称为独觉,而出生于有佛之世,观察思惟十二因缘得道证悟者,称为缘觉。大乘佛教认为,辟支佛是缘觉乘(乘是载运的意思,载运修行的人,从迷到悟的方法与过程)的最高果位,但并不完全等于觉行圆满、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缘觉乘(没有听闻佛陀教说,独自观察十二因缘等法理而觉悟)和声闻乘(直接听闻佛陀教说,思惟修证苦集灭道四圣谛而觉悟),合称为“二乘”,加上大乘佛教的菩萨乘,总称为“三乘佛教”。而再加上一般世间的善法善行(好人好事等)人乘,以及天乘,统称为“五乘共法”,是载运众生到善趣的共同方法,其中所说的五乘即:①人乘;②天乘;③声闻乘;④缘觉乘;⑤菩萨乘。 

  墓塔林是灵岩寺历代高僧的墓地。塔林中现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石质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通。墓塔一般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呈方形、圆形、八角形,有浮雕装钸。塔身较高大,上刻僧人法名年号。塔刹则有相轮、覆盆、仰月、摩尼宝珠、花卉、龙等图案造型。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记载着僧人的经历,它见证了灵岩寺的历史沿革,是研究佛教发展史的珍贵史料。其中的两尊喇嘛塔是其他地方的塔林中很难见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母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