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洛阳龙门石窟

(2019-04-04 01:20:27)
标签:

文化

时尚

情感

教育

娱乐








    《游洛阳龙门石窟》 

  作者:邱承彬 

  四百余年凿龙门 十万佛像生伊阙 

  妙圣莲花香四方 禅窟梵容传千劫 

       二0一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部分注释: 

  1.四百余年:龙门石窟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 

  2.龙门:地名,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南面,古称伊阙,隋炀帝定都洛阳后,因伊阙正对皇宫正大门,隋炀帝自称真龙天子,故而改称“龙门”。 

  3.十万佛像:龙门石窟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4.伊阕:即今河南省洛阳市区南面的龙门。因两山对峙,伊水从两山中间流过,如天然门阙,故曰伊阙。 

  5.妙圣莲花:指龙门石窟莲花洞的洞顶石刻莲花。龙门石窟莲花洞又名伊阙洞,在洛阳市龙门石窟西山,奉先寺以北。开凿于北魏晚期,因窟顶浮雕有一朵美丽的大莲花而得名。 

  6. 禅窟梵容:即石窟佛像。禅窟即石窟。梵容即梵相,指佛菩萨等清净庄严之相。 

  7.传千劫:传承千劫那么久远。千劫:佛教语,指旷远的时间与无数的生灭成坏。劫:又称劫波、劫跛、劫簸、羯腊波,是佛教里的一个时间单位。劫有大劫、中劫和小劫。一小劫等于1599万8000年,一中劫等于二十小劫,一大劫等于四中劫。 

  白话译文: 

  古人在龙门精心开凿了四百余年,伊阕生出了十万尊艺术价值极高的佛菩萨像。 

  莲花洞美妙殊胜的莲花飘香四方,愿精美的石窟佛像艺术石刻能传承千劫那么久远。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之上,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因而俗称此窟为“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畏。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龙门石窟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大约开凿于北魏年间。莲花是佛教的象征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莲花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是依据此莲花设计而成的。 

邱承彬诗:游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是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珠滴滴
后一篇:清明幽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