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元宵节·赠李辰洁》
作者:邱承彬
一元复始上元开 天官乘云赐福来
花灯元宵明月照 龙狮旱船高跷踩
雨润桑田千树绿 风吹山河百花彩
耒犁欣喜农人忙 青苗欢悦春阳爱
二0一九年二月十九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天官节、小正月、元夕、灯节等,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二0一九年二月四日(除夕)是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二0一九年二月十九日(元宵节)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量逐步增多。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赏花灯为主,也有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民俗,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有舞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元宵节的起源传说有许多版本,本文只介绍其中的一个版本。
相传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据《岁时杂记》记载,上元节的由来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农历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天官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说,并以三元配三官,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诞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诞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诞生。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W020190219313095548666.jpg
花灯
正月十五是农历新年(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日,赏月祈福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春节过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花绿树覆盖大地的美景即将到来。过不了多久就会春雨蒙蒙,农人耕作,青苗茁壮成长,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万物生长,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春华秋实,春天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作者: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又名邱六不、邱木兮,藏名:扎西多吉,网名:神奇的天珠,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肚皮舞学创始人,肚皮舞理论家,旅游专栏作家,旅游文化学者,诗人。著作有《解密天珠》、《肚皮舞教材》《邱承彬诗集》,《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历山颂》、《石林颂》、《热海颂》、《同学颂》、《章丘颂》、《石榴颂》、《北王庄颂》、《老师颂》、《妇女颂》、《母亲颂》、《父亲颂》、《黄山颂》、《春天颂》、《解密天珠·序》、《四季颂》、《西藏颂》、《中秋月·嫦娥甩袖》、《鲁网颂》等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大理吟》、《丽江吟》为著名的吟,《十二生肖诗》、《祖母·忆生前》、《豆腐吟》、《梨花坞》、《端午节登仙姑顶》、《游姜太公祠》、《游管仲纪念馆》、《书山》、《邱承彬游记》、《聊斋·妖魔鬼怪》、《葡萄吟·赠吴际兰》、《连理曲·赠吴海燕龚晨》、《沈阳行赠徐红艳》、《七夕·明月光》、《沈阳秀湖》、《周村古商城》、《游泰山药王殿·赠宫卫东》、《游沈阳故宫》、《九月九日游泰山青帝宫·赠崔齐东》、《与田加腾秋游灵岩寺》、《游泰山高山流水亭·赠陶克》、《游泰山斗母宫·赠张梅英》、《游泰山中天门财神庙·赠韩文鹏》、《祖父·面朝黄土地》、《齐山吟》、《游南阳张衡博物馆》、《游南阳独山玄妙观·赠吴宏生》、《游南阳卧龙岗》、《游襄阳古隆中》、《游南阳医圣祠》、《游汝州风穴寺其一·赠延悟》、《游汝州风穴寺其二·赠郭广杰》
、《戊戌除夕立春·赠荆玉英》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