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伯牙善鼓琴)精细化阅读及复习要点
(2015-04-15 09:17:56)
标签:
《列子》(伯牙善鼓琴文言文精细化阅读 |
分类: 中考语文 |
82-8《列子》(伯牙善鼓琴)精细化阅读及复习要点
【原文注释】
伯牙/善/【善:擅长】鼓【鼓:弹奏】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志:志趣,心意】在高山【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峨峨:高耸的样子】兮/【兮xī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内心向往着登临高山。钟子期说:“好啊!巍峨雄壮如同泰山耸立!”心里想着(向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汪洋恣肆(浩浩荡荡)如同江河奔流!”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领会)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玩,突然遇到暴雨,就在岩石底下躲避;一时心里伤感(悲苦),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弹奏的声调如同哀怨连绵的大雨,接着更是奏出了山崩地裂一般的声音。(伯牙)每奏一支乐曲,钟子期都能立刻领会清楚(悟透)其中的旨趣(情趣)。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道:“好啊,好啊,你所听到的(那曲子里的)心意【你能从琴音中听出别人的心意】,所想象到的跟我弹琴时心里所想到的一样。我到哪里隐藏自己的声音呢?[我又怎么能在琴音中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版本二【原文注释】《高山流水》
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方:正当;在......时候】鼓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善:好】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少选:不久,过了一会儿】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shānɡ汤汤:水大的样子】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破:摔破】琴绝【绝:剪断】弦【xián】,终身不复【复:再】鼓琴,以为【以为:认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若:好像】此也,贤者【贤者:有才能的人】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译文】
伯牙弹琴,他的朋友钟子期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泰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泰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钟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伤,伯牙摔破了琴,拉断了弦,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不仅弹琴是这样,有才能的人也是这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而是等待伯乐然后变成千里马。
【学习要点】
㈠文学常识
1.
2.列子,名御寇,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要作品有寓言故事《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㈡重要词语(原文中注释的)
㈢重要句子
⑴志在高山。
⑵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⑶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⑷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⑸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⑹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⑺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㈣文意理解
⑴文中表现钟子期善听的句子是:【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高山流水】
⑵“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些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⑶
⑷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⑸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高山流水,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⑹2011山西省《成语里的歌声》: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请把第⑥段中对《高山流水》高度赞赏的两个句子,认真地抄在下面的方格里。(2分)【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⑺难点探究。
①“知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知音”表现在“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全文围绕这句话逐步展开。
②“知音”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知音”表现在“伯牙所念,种子期必得之”,作者以这句话承接上下文。
③由对“知音”的感慨(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抒发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求,突出文章主旨。
⑻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不但欣赏对方,而且从不吝惜表达自己的强烈赞美之情。情结合具体语句,从句式角度进行分析。【示例一:从语气上看,钟子期评价都用感叹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㈤写作特色
本文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总领全文,再通过具体的情景围绕“善”字一一铺陈,结构自然紧凑,让人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特别是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这种自然而美的感觉越发明显,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㈥积累迁移
⑴写出几句交友名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⑵我们知道钟子期听得不仅是琴声,更是伯牙的心声!那伯牙到底有怎样的心声呢?再读读,志在高山,再读读,志在流水!【像泰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胸怀像江河一样宽广浩瀚,智慧。】
⑶这个故事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知音的人们。但是世上知音又太少了,一代名将岳飞曾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诗人贾岛则吟诵"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
【巩固练习】
练习一、(2010天津)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0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伯牙善鼓琴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
伯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译文: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答案参考】1.(1)擅长
⑴伯牙善鼓(
⑶更(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善: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B.乃:乃援琴而鼓之/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C.于:止于岩下/吾于何逃声哉。
D.得:钟子期必得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3分)
4、翻译下列句子(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练习二答案】
1、(1)弹。(2)指山的北边,河流的南边。(3)再,进一步。(4)好像。2、B。3、高山流水,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4、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