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罢北极村,也无心再碰碰运气等那神秘的北极光,一脚油门儿离开黑龙江,前往内蒙的边境小城额尔古纳。我们按原路返回漠河,不必再返回到塔河,有一条近路可直接奔满归,80公里的砂石路很好走,进入内蒙境内就是柏油路了,穿过根河很快就到,走这条路到额尔古纳省去近一半的路程。下午7点到达额尔古纳市,因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旅游旺季,酒店很紧张,我们转变了大街小巷才在城外找到一家新开业的会宾楼住下,也算幸运了!
额尔古纳,一个美丽而又几乎被遗忘的名字。她是一条河的名字,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俄罗斯联邦外贝加尔边疆区之间,市境东北部与黑龙江省漠河县毗连,东部与根河市为邻,东南及南部与牙克石市、陈巴尔虎旗接壤,西部及北部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南北长约600公里,东西宽(最窄地段)约50公里,边境线长667公里,约占自治区中俄边境线的70%。



额尔古纳旅游景点很多,西山湿地公园、黑山头、莫尔道嘎森林公园、室韦古镇、额尔古纳界河等都是非常诱人的去处,当然,室韦古镇是不能不去的。
7月28日一早,我们直奔室韦,160公里,路很好走,而且是一步一景,那悠闲自在的牛羊啃食着茂盛的青草,那一望无际的草原早把你的思绪带向远方,让人遐想,令人陶醉,一起烦恼皆剖脑后 ,呼吸着天然氧吧的新鲜空气,舒服极了! 






早8点,我们到达室韦古镇。室韦又叫吉拉林,位于内蒙古的北端,它依山傍水,镶嵌在大兴安岭北麓,额尔古纳河畔,与俄罗斯小镇奥罗奇仅一河之隔。2001年4月成立俄罗斯族民族乡,这里居住着1800多口人,其中华俄后裔占63%。室韦虽小,但历史久远。早在隋、唐时期,蒙古室韦部落就在这里过着游牧渔猎为主的游牧生活;清光绪34年(1908年),设吉拉林治局,管理行政事务;民国9年(1920年)中华民国在这里设置室韦县。19世纪末,沙俄贵族、资本家拥进我国开矿、经商,俄国农民也越境打草,并定居下来;我国山东、河南、河北“闯关东”的贫困农民也来这里采金、伐木、打猎。许多华俄青年男女结成夫妻,生男育女,逐渐形成了华俄后裔。室韦俄罗斯民族乡位于额尔古纳河畔,与俄罗斯仅一河之隔,是我国惟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全乡俄罗斯居民有1700多人,占总人口的42%,这里的俄罗斯居民大多是前苏联十月革命前后来到中国的俄罗斯人,老一代人精通俄语,至今仍然保留着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
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组织的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个中国魅力名镇之一。
室韦镇的风光独特而又有魅力,古驿道从远方伸来,额尔古纳河从镇边北流而过,不少人在临河而钓,钓一河蓝色的意境。隔河相望是俄国小镇奥洛奇,可欣赏对岸异国风光;镇郊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清风习习,令人悦目清心。


临江屯隶属额尔古纳市室韦俄罗斯民族乡,村子坐落在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南岸,与俄罗斯隔河相望。整个村子只有80多户人家,多数是俄罗斯族人,整排的木刻楞房屋,保留着浓郁的俄罗斯的风土民情。因为交通不便,整个小镇少有人探访,非常安静和谐。如不在屯里小住几日你是体会不到别种风情的,遗憾了!



游额尔古纳界河是我们到室韦的主要目的,乘游艇游界河可一览中俄两国风情。
在蒙族人心中,额尔古纳河是他们的发源地,是蒙古人的摇篮。额尔古纳河自南偏西流向北偏东,蜿蜒在呼伦贝尔草原上,最后与俄罗斯境内的石勒喀河交汇,形成黑龙江。额尔古纳河在蒙古帝国及北元时期曾是中国的内陆河,自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至今,成为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 




这是中俄友谊大桥

这是中国一方的建筑风格和居民






对面是俄罗斯一方的居民




额尔古纳河沿途汇集了海拉尔河、根河等1800多条大小河流,她见证了中俄关系的发展历史,是一条凝结民族精神的伟大之河!
所以一般来呼伦贝尔游玩的人都会选择沿额尔古纳河走一段边境线,我们原打算经五卡、七卡、九卡到黑山头,但因修路禁止通行,只好原路返回额尔古纳市,小有遗憾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