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国的最北端,人们最想看的莫过于北极光了,曾经目睹过北极光的人都说那是终生难忘的体验,而在中国最有机会邂逅极光的地方就是这号称“神州北极”的北极村了。这里每年夏至前后,一天24小时几乎都是白昼,午夜向北眺望,天空泛白,像傍晚又像黎明。这里的夏至前后以及深秋朗月夜常常万里晴空,是观赏北极光的最佳时节。
据说,北极光都是后半夜出现,我从7月27日零点开始,整整一夜,似睡非睡,心里惦记着北极光的出现,不时的起身到室外看看,尽管知道这是天方夜谭,但还是不想放过万一出现的北极之光、希望之光。遗憾的是尽管我如此虔诚和敬业,也没有幸运地与极光牵手。值得欣慰的是,看到满天璀璨的星斗,尤其是“七勺星”和亮晶晶的北斗星,赫然挂在房顶,那么亮、那么近,也不失一种精神补偿!
黎明时分,
好像刚睡着不久,就被窗外的声音吵醒,掀开窗帘一看,天已放亮,怕吵醒同伴,轻手轻脚地背上相机,自己开车开始打量起这神州极地——北极村。

北极村是中国黑龙江省漠河县最北的村镇,同时也是中国最北的城镇。素有“北极村”、“不夜城”之称,是全国观赏北极光和极昼胜景的最佳之处。如果把中国地图比作一只金鸡,北极村就在金鸡冠的顶尖上。北极村位于北纬
53°33′30″,东经122°20'27.14"。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伊格娜恩依诺村隔江相望,总面积16平方公里,有农户243户,963人,居民房屋大部分为砖瓦结构平房,另外还尚存一些“木刻楞”式的小木屋。北极村全年平均气温在-3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在-50℃以下。每当夏至前后,这时有近20小时可以看到太阳,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极昼现象,幸运时还会看到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北极光。听当地人说,今年夏至那天就出现了北极光。




友谊广场,纪念前苏联人民在1958年7月9日特大洪水时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塑像为牺牲的苏军上尉谢尔盖,体现两国人民的友谊。

七星广场,“神州北极”石碑,江对岸就是俄罗斯的山林。北部边陲都是以黑龙江的江心为界,在这里看着国旗飘扬,别有滋味。


中国第三大河流——黑龙江,从北极村的北面缓缓流过,乘船游览界江,你可尽览两岸秀丽的景色和异国风
情。


这是江对面的俄罗斯哨卡黑龙江对岸的俄罗斯,看起来没有什么分别,一样的山林,一样的天空。地域是人为的疆界,世界大同,也许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

沿着路标的指引,一大早只身前往北极点,穿过木吊桥,一个“最北点”的指示木牌出现在眼前,沿着隐蔽在茂密树林中那蜿蜒曲折的木板路信步走去,在热情的小松鼠的欢迎下,我满怀好奇的走向北极点......


桦皮船,以桦树皮为材料制作的渔船,一般使用寿命两三年。

一路上发现了无数的“北”字,有的写在树上、有的刻在石中,这个“北”是经典颜体、那个“北”是唐太宗所书,从古至今,几乎包揽了所有能找到的名家所书的“北”字。

沿着形态各异的“北”字,终于走到了我国最北端的广场——北望垭口。“东经122°20'43.48〃E北纬53°29'52.28〃N”的标志就立在这里,旁边一块巨石上刻着“中国北极点”。我终于找到“北”了......


在去北极点的方向有一岔路口通往金鸡之冠广场,如果把我国的版图比作一只雄鸡,漠河就是鸡冠上的绿宝石,而北极村的这个位置,就算是绿宝石上的闪光点。

离开北极点,返回北极村,开始寻找各个“最北”的建筑。这里有“神州北极石”、“最北第一家”、“北陲哨兵”、“北极沙洲”等诸多旅游景点;路两旁一座座古老的“木刻楞”民房及构思巧妙的俄式建筑相映成趣,给北极村增添了别样的气息。
中国最北的哨所

中国最北的客栈

中国最北的一家

中国最北端的信用社

中国最北端的中学

中国最北端的星级酒店

......
恋恋不舍走出北极村,这里的静谧纯朴,因为祖国最北的光环而越发让人喜爱。到这里旅游的人,因慕北极光而来,因找“北”而来,这里并没有想象的神秘或特异,除了天亮得早一些,感觉不到更多的差别。
但守卫在祖国最北端的战士和生活在祖国最北端的乡亲值得让人敬慕,为他们祈愿,祝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