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麻婆豆腐 |
分类: 素菜类 |
坊间有一个笑话,说是做豆腐生意不怕亏本,水多是嫩豆腐,水少成老豆腐;做干了成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花;生霉做成豆腐乳,变臭了还能做成臭豆腐;当然,还有大家日常饮用的豆浆。其实,这每一种由大豆演变的食物,都有自己的加工程序,并非随心所欲而成,特别是川东地区吃上去细滑又带着卤香的豆腐干,作坊里没有几个锅炉,满足不了批量生产的需要。既然是笑话,我们就姑且当乐子,笑上一笑,除却一时烦恼。
对于做豆腐模糊的印象,只停留在幼时。老牛拉着石磨,奶奶一勺勺地边把泡好的豆子放进磨孔,边浇一些水。石磨下面放着一个木桶,莹润的乳白色的豆浆线时而粗,时而细,缓缓地流进桶里。想吃到无渣的豆腐,要把豆浆放在大锅里熬开后停火过滤。奶奶在房梁上搭了一根粗绳,下面掉着四角扎着由大纱布临时做成的漏兜的十字摇架。把豆浆勺进漏兜里,手扶着摇架上下左右摇晃,细匀的豆浆便从缝隙里流到底下的桶里。豆腐渣被隔离在漏兜里,用它来蒸肥肠很可口,炕干后加泡椒素炒,拌饭也有好味道。剩下的过程就是在大锅里点卤水,当豆浆分离为水和豆腐花的时候,就可以压豆腐了。我从未做过豆腐,因为我当时没有机会看奶奶如何压豆腐,因此我了解的工序不全,也算是一个遗憾吧。做豆腐的回忆仅那么一些,却那样深刻地珍藏在我心里,奶奶随着摇架晃动的身子始终在记忆里闪动,一起一落间,她的青丝变成了白发,岁月催人老啊!
豆腐是随和的主,任由我们安排利用,味道各有千秋。而影响最深的是,恐怕要数麻婆豆腐。麻婆豆腐的特色在于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是倍受大家喜好的一道菜。做一盘地道的麻婆豆腐,选嫩豆腐,用牛肉做馅很关键,还要选用上好的花椒,最好是现打成细粉,洒在成菜上。当然,也可以用现成的花椒粉,但是如果包装开封太久,建议不要使用,这样麻香不足,还会有苦涩的木渣味。做好这道菜,也不要怕麻烦,将豆瓣和豆豉剁细,吃起来不会牵牵绊绊,能使成菜更入味,也更美观。豆腐氽水不能太久,再次水滚几秒后就捞出,不然豆腐吃起来就不活了,不活,也就少了一丝真味,麻婆豆腐也会打些折扣。牛肉提前炒后盛出来,最后在下蒜苗的时候入锅,如果同豆腐烧太久,就比较柴,吃起来没有香酥之感。收尾时,不要等到红油完全亮出来才关火,差不多等油和芡汁水乳交融的时候比较合适。
生姜大蒜末炒香。
菲小贴士:
如果没有清汤可以加清水。
勾两次芡是防止豆腐吐水。
辣椒粉和花椒粉的比例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改变。如果有现成的辣椒粉和花椒粉,省略步骤1、2。
根据豆瓣和酱油的品牌不同,这些比例可根据自己的增减。
豆腐氽水不能太久,再次滚几秒后就捞出,不然豆腐吃起来就不活了。
收尾时,不要等到红油完全亮出来才关火,差不多等油和欠汁水乳交融的时候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