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上课汉苗创想园 |
分类: 孩子的作品 |
这堂课有一个小小的变化,上课从户外开始,再回到室内。
鸟老师先带着小苗们在艺术区里转圈圈,东看看,西看看,看的都是一些不起眼的东西:邻居的葫芦架啦、物业养的孔雀啦、墙上的爬山虎啦、墙脚的野草啦、刚生没几天的小狗啦、施工的沙子堆啦,等等等等。
要问这些东西有什么看头?其实很有看头。只要你放下身段儿,蹲下来仔细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美感无处不在,趣味无处不在。鸟老师是这样认为的,也希望带着孩子们一起寻找身边平凡之物中的不平凡处。
观察了一圈,回到教室画画。就画我们看到的东西,这叫“默画”,很考验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孩子(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凭记忆复制看到的事物也许难度太大,但鸟老师要的不是“复制”,看重的也不是写实能力,而是观察和表达这两件事之间能够形成连线。
小小的连线,并不容易建立,也不能指望一堂课就解决问题。鸟老师一边带孩子看和画,一边观察每个人的反应,有的比较善于观察,有的比较善于表达,有的看得仔细,表达的愿望强烈,但画出来却不是那么回事。这些都很正常,不能急着看效果。我觉得最好的效果,就是在孩子心里拨下了一颗小种子,知道看看+画画是一个完整的游戏,分开来各自都好玩,但合在一起乐趣更大。
引导孩子看世界,这个命题太大,先从看身边、看脚下的游冶开始。
引导孩子搞艺术,这个命题也太大,先从画画眼之所见的游戏开始。
汉苗所做的工作都是各种“开始”,成长的路漫长,只要有条件就要坚持做下去。那根小小的连线,也许会渐渐
壮大、延长,不知不觉成为一根坚实的地平线,让孩子最终丢开老师,自己大踏步跑下去。
看,秋天的爬山虎都变成红色了,咱们上落叶课时采集过。
笼中小鸟,不如自由的好。
去看看邻居种的葫芦。
好多人立刻想起葫芦娃,比比划划演起来。
鲜葫芦水分大,很重,一定要用手托托才能感受到。
有挂在上面的,有坠到地上的。
重量也不同哦。
孩子们报告说:“鸟老师,有个葫芦变成萝卜了!”这是我听到的对垂到地面的葫芦最形象的比喻:)
秋天的蒲公英已经没有小降落伞可吹了,还能认出来吗?
和小朋友一起游冶很开心。
看看哪几株草是一样的,哪几株是另一家的。
天朗抓到一只棕色的螳螂。
还很凶猛呢。
鸟找到一个废弃的小蜂窝。
回到教室,开始画画。
直接画手。
看来通过转这么一圈,大家都比较知道该画什么。
按手印一向很好玩。
快看,调色板上有秋天的颜色,赶紧印下来。
小黑姐姐和小鹿姐姐合作一幅美丽奇特的画。
步步画爬山虎的果实,非常专注。
皮皮逐渐在画上增加颜色,大胆用色才能逐渐体会到色彩的妙处。天朗一幅接一幅。
创作完成,小手洗净,可以吃东西啦!
下午的游历开始。
这些鸡,包括稚鸡、珍珠鸡,都是买来陪孔雀的。
有大人监护的时候,不妨多摸摸小狗。
大男孩们已经迫不及待画上了。
别小看沙堆上的小手印,后来都进入创作中了。
赞赞对孔雀印象深刻。
看看小手花不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