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继红《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策略》
(2022-06-05 08:05:22)
榆次区晋华小学
生本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促进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合作学习成为生本教有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怎样才能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组织教学呢?
一、科学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为此,教师首先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信。此外,在小组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
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等,而且小组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以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有多重”一课时,重本节课中学生的实践活动较多,教师不便于组织与管理,因此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上,我有意将几个动手能强画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安排在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样,在每个小组西既有组织者,又有操作者,面且还有“记录者”、“监督者”,他们蜜负其责,面里分工合作,使整个操作活动不仅准确无误,面塞有序,人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二、教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思考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肯定是自己去面对,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这个问题时,才考虑寻求帮助、与人合作。因此,如果只有小组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思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丧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也就无话可说,或者人云亦云,使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大打折扣。为此,当我在教学中提出个问题后,首先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一致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达成共识。
三、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实际上合作学习收效甚微。教室里,有的小组里你说他也说,七嘴八舌、嘈杂一片,根本听不清谁在发言,更听不清楚究竟是谁的思路正确,谁的思路清晰,谁的思维严密:有的小组里则是张三怎样说,李四就怎样说,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还有的小组里则是只有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评说,学习困难者根本沾不上边,或者干脆自己玩自己的…出现这种“自由合作”的原因,
我想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基本的合作技能造成的。因此,在大班额的教学条件下,教师应通过讲解、示范、专项训练的方式,将合作技能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日标予以落实。具体来说,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表达个人想法的技能、倾听他人观点的技能、调整个人思路的技能、完善他人见解的技能、与人合作的技能、反思评价的技能等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有事可做、有话可说,使合作学习不仅仅流于形式。
四、教师参与是合作学习的保证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是教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既不能做下环节的准备工作,更不能袖手旁观、顺其自然。应当从讲台上走到每个小组中间去,倾听学生的声音,对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与此司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在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
不清楚任务的小组明确学习任务;对进展顺利的小组给予激励表扬对偏离主题或者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评价等等。
五、有效评价是合作学习的动力
为了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中来,教师必须转变汇报交流的策略,不要单纯地把学生个体作为评价的现象,要注意引导学生交流小组的意见,而且要让小组中的在员轮流江报,并注意将难度大的问题留给学优生,难度小的问题留给学困生,也可以让学困生重复他人的发言。也就是说,在评价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多肯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充分合作、人胆发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获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不是万能的,不仅需要我们根据学习内容、根据学生情况灵活选择,面且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不断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