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香涧明月
香涧明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518
  • 关注人气:2,1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乡过年的习俗

(2014-02-10 16:03:40)
标签:

美好生活

顺顺利利

那一刻

小事

自在

分类: 痴人说梦

家乡过年的习俗

每当到了过年的时候,都会被这样的情绪困扰着:是回家过年,还是不去?回家过年,则能领略浓郁的家乡年味;不回家过年,虽可以避免舟车劳顿之苦,享受假日带来的安宁和自在。但看到城郊的烟花直冲云霄,顿感落寞和冷静。

说到家乡过年的热闹,就不能不提到放鞭炮了。

老家过年,家家户户都备足了烟花和爆竹。从腊月24开始,鞭炮声便开始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到了腊月30的晚上,更是达到了高潮。人们通过燃放鞭炮来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除夕那天晚上,零点以前是不可以熄灯的,家里大人要“守夕”。我的父辈以前要守到天亮,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我们这一代,守夕的习俗虽然还有,但大都没有守到天亮,零点以后就陆续上床睡觉了。在零点即将到来的时候,人们便陆续地开始燃放烟花和鞭炮了,整个村庄都淹没在鞭炮和烟花交织的海洋之中。

过年最重要的一挂鞭炮,要数正月初一开门时的那一挂,这挂鞭炮一般是由一家之主亲自燃放。正月初一起床后,主人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开门”!开门的那一刻,要燃放一挂最长的鞭炮。人们对这挂开门用的鞭炮的质量要求特别高,有时近乎苛刻。购买时要挑最好的,并且跟商店老板反复说明,这挂鞭炮是正月初一开门时放的,必须响亮清脆,个个都能放响,不留一个哑炮。只有这样,才能预示着来年生活红火,万事顺利。如果燃放了一半就熄灭了(称之为剪引),主人心中就会有个疙瘩,认为彩头不好,来年会有不顺。因此,为了保证燃放效果,人们对燃放这挂鞭炮非常谨慎和小心。如果地上潮湿,就会垫上一层干燥的木板,以免鞭炮吸扯了地上的潮气,导致“剪引”。

正月初一的早上跟平常不同,不能吃“粥”;如果正月初一就吃粥,说明新的一年生活就会贫穷,连粥都没得喝了。正月初一的早餐,人们一般用除夕晚上吃剩的鸡汤来煮面条,面条里面还要放上一些鸡蛋。用除夕晚上的鸡汤,则说明年年有余;面条预示着长长久久、顺顺利利;面条加鸡蛋则预示着生活富足。

在农村过年,有很多习俗,这些习俗经过代代相传,它构成了中国与众不同的民俗文化,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回家的感觉
后一篇:冷漠的手电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