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战

(2012-12-03 17:42:40)
标签:

成就感

是我们

高息

杂货店

脸皮

分类: 长篇小说

商战

从村委会出来以后,我原本打算南下闯荡闯荡,父亲还是不放心,他认为出去打工还是要担一些风险的,不如选择在家里发展更稳当一点!但是,像我这样的人,重不能扛,轻不能提,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开杂货店这一行了。父亲说,买卖兼田作,这样也蛮好嘛!

在我父亲的撮合下,我承包了乡供销在我们村设的一个营销分店。但恰巧那个时候,开杂货店也似乎成了时髦。我们一个行政村下辖9个自然村,统共才750个人,一时间,杂货店如雨后春笋般地开起来了。全村明的暗的共有9个杂货店,平均每个杂货的服务对象不到一百人。而在村委会周围杂货店的数量多达6个之多!

我当时的启动资金才一千元;花了2分钱的高息,又向别人借了一千元。凭着父亲的老关系,去县城拨货,又向批发商赊了一千元的货,总算凑足了大约三千元的货物。将所有的货物都摆上货架,总算把个杂货店给拉起来了。不明底细的人,还以为我有上万块钱的货呐!

那时农民日子过得很紧巴,平时买东西基本上是赊账。只有到了农作物成熟的时候卖了才来还以前的老账。旧帐还了以后,新帐又接着开始赊。

平时整天都没有看到个鬼影来买东西,六个杂货店的老板们大眼瞪小眼,比买东西的人还要多。只要路上一有个风吹草动什么,几个杂货店的老板都会站在自家的店门口,作好拉客的准备。

说到拉客的功夫,完全要看老板娘的本事了,一要脸皮厚,二要嘴巴甜。我老婆是个实心眼,这两点她一点都没有挂上边,因此,输给人家很多。有时我急得不行,只有丢下男人的面子,亲自出马了。

说到拉客的本领,要数我杂货店对面的那个老板娘了。她确实做到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要远远地看到路上有个人要过来,她就会提着水桶或是脸盆什么的,装作去池塘里打水或是洗菜,主动地迎了上去。她总会找到一些令人感动的称呼,甜甜地与来人套热乎。譬如是男的她会叫哥呀舅呀伯呀叔呀之类的;是女的就叫姐呀嫂呀之类的。接着就会跟过路人扯一些今天天气怎么了,吃饭了没有,去哪里之类的卵蛋,让人无法拒绝她的热情。来人如果是买东西的,哪里还好意思去别人店里,只有跟着她去她店里了。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妈妈抱着一个婴儿从路上经过。虽然孩子还不足三个月,皱巴巴地连脸皮都还没有完全舒展开来。但她硬是把人家的孩子夸了个遍;什么孩子长得真好,真聪明之类的话说了几箩筐。说得那年轻的母亲很是受用,当即去她店里买东西。

生意最兴隆的时候大概要算一年三节了。我那里农民们对端午中秋春节这三个节日比较重视。亲戚之间都要相互走访,走访自然少不了要拿一些礼品。不过礼品也是很简单,一斤冰糖,一瓶罐头,还带一些水果。

一年三节是我们这些杂货店商战最激烈的时候。每个人都挖空心思如何招徕顾客。例如冰糖,平时一斤要卖三元,到了节日只要二块五。其实价格并没有变,而是在斤两上做文章。跟买东西的人说清楚,一斤只称九两或者八两,甚至七两,反正他们是买去送人的,少一点也没有关系,价格上就会便宜很多。

其他销售量最大的要算烟酒了,为吸引顾客,这些东西也是拼着命的跌价,有的东西如果算上运费还要亏本。

每个开店的人其实都是骑虎难下,走到这个份上,赚不赚钱都无所谓了,看到店里有人出出进进就感觉到有成就感。不然光让别人店里热火朝天,很没面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