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在首都马路上游泳让谁难堪
(2012-07-23 16:36:16)
标签:
天气预报宋体发展中国家北京你不好重现期 |
分类: 指点江山 |
http://s4/middle/679f9e02g7a281ebdf983&690
老外在首都马路上游泳让谁难堪
7月22日是星期天,打开新浪博客首页,居然更新了页面,就感到有点怪;但没有太在意。然后看到有关北京暴雨情况的博客文章醒目地悬挂在显要位置了,仍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因此没有点击查看。
因为在我的潜意识中有这样一个想法,每年夏天,我所处的城市,不是隔三差五地下那么一场暴雨。只要有下雨,街道就到处是积水,小车呼啸而过,溅得行人一身的污水。雨稍微大一点便泛滥成灾,一片汪洋泽国,汽车便成了汽艇,场面蔚为壮观,这些对我来说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再说北京是祖国的心脏,一不近大海,二不依大江,三不傍大山,雨再大,还能怎么的?
直到今天早上在读完了冷得像风的博文《北京,你不好》才知道,北京已经发生了不幸,到目前为止,官方数据已显示有37人遇难。当时我惊呆了,一场暴雨居然能有如此大的破坏力,难以置信!
中午闲得无聊,浏览着刚到手的《南方都市报》,也是用整个版面的篇幅来报道北京暴雨的情景。什么60年一遇啦,受灾面之广啦,某某到现场指挥抢险呐,什么感人的场景啦,等等等。对这些司空见惯的媒体惯用套话,我没有在意,倒是一位外籍哥儿们当街游泳的照片,引起了我的十二万分关注!
http://s4/middle/679f9e02gc57affe1ce13&690
一有了灾害了就说多少年一遇;灾害越大,一遇的年份越久远。由于事故一年比一年多,灾害一次比一次大,因此,诸如60年一遇,80年一遇,100
年、120、乃至150、200年一遇的字眼经常见诸于媒体报端。这已经是口头禅了,并不新鲜!真的是那么回事吗?我们还是来听一听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周玉文怎么说的吧!周教授说:“就设计标准而言,我国地下管排水管网的设计标准与欧美国家有本质区别。我国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标准低于欧美国家,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重现期一般选用0.5~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选用3~5年。而欧美、日本等国家一般只规定最低限制,而非一个区间,他们的最低限一般为5年或10年。在现实中,我国多数城市会选用最低限来进行设计,也就是按照半年或一年一遇的暴雨强度来设计,而欧美、日本等由于只给出了最低限,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城市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记得台湾作家龙应台好象也这样说过,“分辨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就看暴雨之后,他们的排水情况如何”。
于是我明白了一个问题,难怪为什么我们老是想向世界证明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这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好处,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资金投入上可以动辄几百个亿上千个亿,在设计标准上却可以是发展中国家的标准。这样对内对外都好交待!
有了这样的思路,我们就不难理解,我们国家的税收为什么比发达国家还要高,享受到的福利和保险却只能是发展中国家的待遇;我们要花比美国人还要多的钱,换来的却是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水平!
我想这位外国游泳哥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摄制不往内心的冲动,能在马路上游泳,而且是中国的首都北京,千载难逢啊!岂止是60年一遇。
我们的官方媒体要不要把它当正面新闻来报道一下,并配上以下文字,北京街道的水是多么的清澈啊,引得外国友人不禁当街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