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夜话之——贾政的艺术形象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标签:
贾政中国《红楼梦》宋体艺术形象 |
分类: 书山探胜 |
http://s13/middle/679f9e02gb2dbb6a8479c&690
图片来自网络
贾政的艺术形象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看过《红楼梦》小说或电视剧的人,对贾政这个人物应该不会陌生吧。他是贾宝玉的父亲,在《红楼梦》原著中是众多男性人物形象中的正面典型人物之一。然而,由于受过去过左思想的影响,近现代的评论家们对他的评价却总是停留在“封建社会的维护者”或“所谓的正人君子”的层面,笔者认为有失公允。笔者认为在世风日下人心浮躁的今天,利用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精华,以净化国民的道德灵魂,树立起新的文化信仰;从而抵制现代商品社会物欲横流的侵蚀,仍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红楼梦》中贾政的形象是曹雪芹用心刻划的一个正面形象。他为人宽厚,为官清廉,为事认真,为父严慈,为子孝顺,为臣忠诚。堪称古代知识分子的楷模,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了便于大家共同了解这个人物,笔者将他性格中比较主要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以供大家参考与指正。
首先,对于社会来说,贾政是个饱学厚德之士,他为人忠厚,深孚众望。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通过冷子兴之口让我们对他的人品有了一个了解。冷子兴说:“……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可见贾政学识不凡,不但深得祖父疼爱,而且还深得皇帝的赏识。
这一点结合我们眼下的一些现象也是很有启发的。如果我们当下的一些重要文化场所和机构都由那些饱学之士来掌管,就不会出现在故宫博物院的公文中错字连篇;大学校长也不致于语出惊人,更不会有雷人歌词网络热传等事件频频发生。
其次,对于国家来说,贾政报效国家,为官清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在第九十九回《守官箴恶奴同破例,阅邸报老舅自担惊》中,对贾政的这种品德进行深入细致的刻划。这种刻划很真实,富有人性。并不象有些小说,把清官写得完美无暇,几乎就是圣人。而红楼梦则不同,在描写贾政时刻心存国家、报效朝庭,为官清廉的同时;也展现了他性格中的自私和软弱的一面,他的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面。做清官很难,在人心险恶的官场中,贾政最后陷入了四面楚歌,举步维艰的境地。虽然他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也没有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业绩来;但他坚持自己的做人的原则,不与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还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如果我们当代的官员时刻心存人民,报效祖国,疾恶如仇,就不会有大批的贪官,为了权利和金钱,赴汤蹈火,以致于丢掉置自己的前途和性命也在所不惜。
第三,对于家庭来说,贾政为人子孝顺迁就。贾政是个孝子,他对贾母可谓关心备至,言听计从。为了取得母亲的欢心,以至于曲意逢迎。这一点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惮机,猜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表达得非常透彻。
贾政为了奉迎母亲雅兴,备办了美酒彩礼,参加了母亲组织的灯谜会。但由于贾政在场,使灯谜现场的气氛老是活跃不起来,于是贾母动了要“赶”儿子走的念头。于是先出了一个灯谜让贾政猜,并且说猜错了要罚东西。贾政笑着说那是自然。于是贾母出了个“猴子身轻坐枝头——打一果名”的灯谜,贾政明知是荔枝,却故意猜不着,罚了很多东西给母亲。最后才猜着,也得了母亲的奖品。
从这段描写我们看出,贾政孝顺母亲可谓用心良苦。故意猜错母亲的灯谜,让母亲在成就感中获得快乐。这就是“孝”;然后又猜对,讨要母亲的奖品,这是“顺”,有时,儿女对于父母的疼爱要及时领受,不要认为不屑一顾而置之不理。对于父母来说儿女们领受了自己的爱,才是最快乐的事情。
猜完了母亲的灯谜后,贾政便出了一个谜语给贾母猜,为了不至于让母亲思虑过甚,也不至于母亲因猜不着在儿孙面前失面子,便偷偷地把谜底告诉了宝玉,让宝玉私下告诉贾母,使母亲一猜就着。于是将自己备办的礼品全部输给了贾母。让母亲皆大欢喜,然后遵循母意,早早地歇息去了。
如果我们现代人都有这样的孝心,都这样体贴关心父母,就不会有深圳光明社区北大硕士公务员殴打父母,福建武平某局一公务员饿死九旬老母亲,以及其他许多虐待老人的事情发生了。
贾政对家中子侄,要求严格。对贾宝玉的要求更是近乎完善,在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动笞挞》中,由于贾宝玉调戏母婢,养优蓄宠等败行劣迹暴露后,贾政对贾宝玉大加责罚,盛怒之下,差点要了贾宝玉的小命。
如果我们现代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就不会培养出“我爸是李刚”及药家鑫之类的怪胎来!
但作为人父,贾政也有不乏慈祥的一面。《红楼梦》在方面的描写是很有深度的,他的这种慈祥往往是蕴藏在严厉之中。例如,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机敏动诸宾》中,在贾政对贾宝玉的近似考试的父子交流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欣赏和怜爱之情。在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澡》贾政与元妃的对话中,将贾政的这种情怀更是表达得淋漓尽致。
贾政与元妃虽为君臣,实为父女。当贾妃伤心痛哭,发泄着离别的感叹的时候。贾政仍不忘以父亲的身份,进行劝谏。要求她不要徇儿女私情,而要以国家为重,当思报效皇恩。措辞妥贴动人。严厉中透着慈祥。
然而,贾政并非圣人,在他的性格中也有许多不可回避的缺点。像所有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一样,贾政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书中说他“不喜俗务”,不善于理财,这也是招致坏人利用的一个弱点。不仅如此,他有家长式偏执,不管对错是非,儿女们必须绝对服从。还有些自私,在不得已的时候,他也会利用人际关系为家庭和亲戚谋取一点私利。但这些丝毫不能掩盖掉他性格中所有闪光的部分。也许因为有了这些缺点,使贾政这个人生更加丰富生动,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