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戏连台

(2013-01-15 22:00:47)
标签:

杂谈

戏剧

电影

    去年看了几部大戏,《风华绝代》、《宝岛一村》、《窝头会馆》、《喜剧的忧伤》、《相士无非子》,可算是好戏连台。《风华绝代》戏不咋地,但刘晓庆是看点,估计满剧场的观众与我想法差不多,花钱一睹晓庆风采。晓庆也确实不负众望,妩媚、婀娜、惊艳,台上一站,其他演员黯然无光,真是老天赏饭吃!《宝岛一村》博过了,好戏!《窝头会馆》应是北京人艺又一经典,还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天晚上,我尚住在地震棚,师妹的父母推着自行车围着大片临建喊着我的名字,我跑出去叔叔阿姨的第一句话是:人艺的《茶馆》要来了。多么淳朴可爱的大人,他们夜晚赶过来就为告诉一个十几岁爱好文艺的女孩儿,北京人艺的《茶馆》将来演出,不要错过。《窝头会馆》是北京人艺与津门三十几年后的重逢,阵容强大,好剧本,好导演,好演员,个个出彩儿,角儿就是角儿!《喜剧的忧伤》因为陈道明而一票难求,这在近几年的戏剧市场上实属罕见,陈道明挺拔的身板儿,有型有款;何冰的表演可圈可点。不知为啥,看这戏时竟想起了德国电影《窃听风暴》,可能剧情异曲结果同工,演出结束经久的返场谢幕是观众对艺术家的最高褒奖。2012的最后一晚结束在天津人艺的《相士无非子》,这戏一个感觉:累!观众看得累,演员演得累,总体还是累!

    儿时起就毫无理由地喜欢话剧,因此以为人人都喜欢,直到有一天约同学看葛优的话剧《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念书极好的同学不屑地一句:谁看那玩意儿!我瞪大了眼好一阵才明白,原来不是人人喜欢。多年前图书馆借了本《中国戏剧史》,惊喜地发现我的年代大部分戏都看过了,颇感欣慰,去年北京人艺六十年,发现还是错过了人艺的很多戏,遗憾!看了很多戏,有几部在心里打上了烙印,《桑树坪纪事》是其中之一,那时正在中戏进修,正赶上明星班排大戏,明星班的学生全部是获得梅花奖的优秀演员,因此龙套都是角儿,徐晓钟院长导演,魏子、刘远大主角,我一连看了三场,仍是意犹未尽,小细节、大气势、写实、表意在小小的舞台上彰显得淋漓尽致,过瘾!难忘!

 

 

    喜欢李安的电影,从父亲三部曲一路走来,几乎每一部都有惊喜,那是李安的理智与情感。《少年派》上映,对忙着高考的小男生说:再忙也要抽时间去看,李安的电影值得期待。小男生看罢影片甩下一句:看完电影我都想拍电影了。矮马,就为平日少言寡语小男生的这句话,向李安致敬!我已等不及了,大步流星奔向影院,满场的少男少女,一个文艺中年静坐其中,被电影征服了。散场立刻电话闺蜜看电影,一刻钟后她电话过来:我已在影院,马上开始。哈哈哈,爱电影的孩纸都是好孩纸!

 

 

    《逃离德黑兰》很好看,曾推荐给很多朋友,很少有大段时间看电影,总要被打断,但看《逃》时被吸引,其它叫停爱谁谁一气呵成。昨天传来金球大奖,实至名归。《被解放的迪亚戈》延续了昆汀的风格,更胜过昆汀以往的影片,惊艳!《到也门钓鲑鱼》没拿到奖正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娘儿们大会
后一篇:我是歌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