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老师-----庆祝耀华中学八十五岁生日

标签:
天津耀华中学八十五周年校庆杂谈 |
1978年是文革结束后凭考试进入耀华高中的第一年,从那年开始耀华结束了分片入学,恢复了她曾经宝塔尖的地位。
因为是第一届统考入学,师资配以精兵强将。年级组长:王宗仁、李曼丽老师,我所在的一班,数学老师陆钦樾,物理老师阎治身,化学老师曹金荪,外语老师陈学慈,语文老师柳素萍,政治老师梁家琛,还有历史课吕家宝老师,其他班任课的有宋阔均老师、朱大为老师、张玉英老师、余幽芳老师、邹淑文老师、沈匡厚老师、韩龙老师、杜友辰老师、张庆林老师(学生昵称范仲淹儿)等等等等。
在耀华,各学科组的老师风格不同,各有特色。数学组老师思维缜密,不温不火,平静外表下仿佛能为你指引出无数条通向罗马的路。陆钦樾老师极具代表性,他写完例题总是面带一丝“坏”笑,带你大脑高速旋转进入状态。他像个探索者,以举重若轻的方式不停地挖掘着每个人的潜力。记得75周年校庆时同学们围着他说这么多年老师还是当年的样子,老师说头发都白了。我说:“我都有白发了,您那算个啥。”陆老师带着他那标志性的笑说:“咱俩你拔一根我拔一根,看谁先拔完白发。”仍旧是数学式的幽默。
物理组老师睿智精干,上到大气层,下到地心引力,仿佛世间万象都在他们的理论掌控中,也许是学科的关系,善于用存在与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感觉上更接地气。上阎治身老师的课,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每个细节,生怕有一个人掉队。记得有次去办公室答疑,见到阎老师正在啃干馒头,心头一阵紧缩:原来我的老师如此清苦。
化学组老师大气、务实,宏观、微观自由游走,对待学生有师道尊严的严厉,亦有慈父慈母般的爱怜。曹金荪老师可算是教师的标准版,夹着教案,昂首阔步穿越校园,稳健、激情、魅力无限。曹老师数叨学生时,严厉中都带着父亲般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爱。而张玉英老师更像是妈妈,语言可能犀利,但眼神温暖。
语文组的老师更像是一群文学中年,仿佛能看到当年长衫配五四围巾的文学青年的影子。语文组有浓浓的书卷气,老师们讲起课来或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或声情并茂、诙谐幽默。邹先生那婀娜的举止,温软的语调,飘逸的才情极具感染力,成为很多文学女生效仿的榜样。有幸听过邹先生的课,情满自溢地娓娓道来,让人有种小酌后的微醺。
外语组老师最明显的特点是小资,可能那个年代选择外语专业大多是家庭殷实,有的老师曾有在交际处工作的经历,感觉上外语组老师像是开明、优雅的大家闺秀。对赵文琪老师印象深刻是因为她每天挎着那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黑色书包,一尘不染的朴素布衣,昂首挺胸,掷地有声的步履。她总是吸引我的眼球,那时就在想,老师身上没有任何特殊的装饰,为啥如此夺目,很多年之后我才懂得那叫气质。陈学慈老师平时不苟言笑,但她的严谨与教学功力至今被同学们津津乐道,因为有了陈老师两年扎实的英语教学积淀,她的学生步入大学时都是班中英语学科的佼佼者。
“姚二爷”是一个时代耀华人对姚恩汉老师的尊称,记忆中他总是小跑颠着出现在校园,唯一一次见他漫步是老爷子闭着眼睛,两边是五六个体训班女篮队员搀扶着,像是边给他讲着故事边从二四通道缓缓走来,老爷子闭着眼睛似在享受天伦之乐,又像是个老顽童。那画面至今记忆犹新,仿佛进入一个童话世界,绚烂,美好!
学校每年都有文艺汇演,初一时,我们在第五校舍上课,那时的五校舍还是简易的平房,有天郑素芳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安排我为年级组参加学校文艺汇演编个舞蹈,并让我在办公室里的小套间心无旁骛地进行,就是在那儿完成了我人生的第一次编舞,自己设计服装,将白衬衣领子窝成鸡心形,各色电光纸剪成锯齿形粘在衬衣上,配花裙子,头戴花色手帕,群舞《壮家少年》闪亮登场。初二时的舞蹈《金色种子》是吕润祥老师带着我们练的,记得为了一个旋子,练了无数次。小吕老师不善言辞,见到他更多的时间是在钢琴前的弹奏,好像琴声就是他的表达。
记得高中时,每天早晨进校,都会看到梁老师抱着儿子,年幼的女儿拽着他的裤腿,老师踱着小碎步一溜烟穿过二四通道,奔向校外。听梁老师的政治课不需要死记硬背,高考都会拿分,以至于30年过去,同学聚会时大家对梁老师的讲课功力仍念念不忘。
姜克芝老师常年以校为家,他的威严与气势更像个守护神,时刻关注着学校内的任何动向。临近高考,姜老师见天黑了我还在校园打球就高声喊着我的名字道:“你还考不考大学了?回去念书!”喜欢看电影的我从不落下任何一场电影,高考前,姜老师在传达室拦下我,让我回教室念书。这些小的细节过了这么多年想起来仍是感动。
高中入学后,学校成立了学生会,这是文革后的第一届学生会,我有幸被选入文体部,卞国华老师是我们的带头人。第二校舍一楼那一连三间的小屋留下了这个团队太多的美好,最里边一间是卞老师的办公室,但它永远敞开着,以至于从没意识到那是老师的办公室,中间是学生会办公室,最外间一张大桌子,三面椅子环绕,简易的小会议室。一到下课,那里永远都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或忙于工作或忙于功课,或相互交谈或做思考状,那是一个和谐、充满激情的学生会,小细节、大活动就在那里策划并实施。对于我们,卞老师更像兄长,他善于发现学生特质,使之尽可能得到发挥。他打破了之前学生干部固有的模版,组成了一支有特色、有热情、多姿多彩的团队。老师超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使学生会更像一个快乐温馨的家。卞老师考上大学,我们既高兴又不舍,男孩女孩们哭的稀里哗啦,但美好永存。几十年过去了,他仍是我们的老师、兄长、朋友。
有太多可亲可爱的老师曾给予我们关爱、教导和呵护,在此不能一一赘述,但点点滴滴都是难忘。正是这些极具个人魅力、学识魅力又风格各异的老师们积淀了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耀华,令一代代耀华人骄傲。
祝福母校,感恩老师,耀华是我心中永远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