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白石小学校长刘小玲
(2010-05-07 10:19: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小学部 |
无悔的岁月
-------惠州市白石小学校长刘小玲
1964年12月21日在江西吉安市郊的一个小村子里,一个男婴尖厉的哭声撕破了黎明前黑暗的夜空。40几载崎岖曲折的人生道路,从学校到学校,无惊天业绩。不过,在20多年不断的求索过程中虽然尝到了成功的乐趣,但更多的是曲折以后的沉思,从昨天到今天,刘小玲有好多好多的感受。讲台上一站,他做得洒脱自如,也许这一刻到来之前,心已先它而托付了。向往已久的事业就这样推移给了他。
自从1985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就一直想当一名好教师,20多年来,矢志不渝。1985年离开了热闹的都市、温馨的家人,来到了离家200多里远且又偏僻的新干县大洋州中学任教英语。为了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刘小玲把所有的业余时间,不是遨游于学海,就是苦攀于书山。别人以玩乐为快事,可他不要说麻将象棋,就是扑克也不会打。他把“读书、读书、再读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有志于此,有行于此,以“读”养志,以“书”伴行。这样,逐渐地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勤劳和实干取得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赢得了师生的称赞。他多年担任初三英语教学,成了初三英语的把关教师。每年的中考成绩都排在全县上游之列。他先后被评为大洋州中学的“先进工作者”和新干县普教系统的“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1990年由于工作的需要,刘小玲调到了新干县洋峰农场子弟学校任教英语。第二年担任毕业班的英语教学,摘掉了学校英语落后的帽子。1991年被新干县洋峰农场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刘小玲深知求索是艰苦的,生活指路是不平坦的。他不是个好高鹜远的人,也从不盲目地过高地估计自己,更不奢望有什么奇迹出现。只求不甘沉沦不甘平庸的天性得以充分发挥,让满腔的青春热血尽情挥洒在自己热爱的教育土壤里,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然而,换届后的农场企业主的指导思想让他大失所望,那个“经济要上,教育要让”的口号使他日夜难眠。“日夜拼命学到的东西有什么用?”他困惑不解。
为了心爱的教育事业和多年来钟情的ABC,他放弃了改行的机会,拒绝了亲朋好友的好言相劝,弃绝了原有的一切。终于在1994年来到了广东博罗县观音阁中学任教英语。虽然待遇比别人差了一大截,同工不能同酬,但他从来没有自卑过,心里倒活得轻松自在。到观音阁中学后,如鱼得水,干劲十足。他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业务水平赢得了各级领导的信任和全校师生的欢迎。
几年来,他所带的班级多次被学校评为“文明班”,以爱心感人、以耐心育人、以闪光点转变人,以集体活动培养人的方法,使许多学生看到了希望和光明,看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许多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不甘落后,后进生转成优等生,差生变为“三好生”。由于教育教学效果显著,1996年荣获博罗县普教系统“教坛新秀”称号。
1998年由于工作关系,刘小玲调到了博罗县石坝二中任教。学校领导当年安排他任教两个英文水平最不理想的班级。还好,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所教的这两个班在1999年的中考中考出了很好的成绩,优秀率有一半以上(55.5%),合格率为73.6%,差生转化率高达45%。由于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2000年9月被列为惠州市骨干英语教师100名之中,并且选派到惠州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骨干教师培训。
教育这片沃土培养了他,教育改革为他搭起了成长的舞台。2004年,刘小玲通过公开招聘考试形式,调入了惠城区工作,到这里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深受同学们的厚爱,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由于成绩突出,2005年被惠城区教育局聘为白石小学校长,一直以来,不管是在哪个岗位上,深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为此,他时时、处处、事事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以己之德,化师生之德;以己之情,化师生之情;以己之行,导师生之行。由于管理得当,在每一年的惠城区教学质量检测中,白石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都名列前茅,尤其是2006年惠城区六年级的进行质量检测,英语排在第23名。学校两次参加小金口三科一百的竞赛,数学、英语都排在前3名之内。面对成绩,他没有骄傲,遇到因难,他没有退缩。为了添置教学设备,2005年12月他还邀请了一些朋友进行了一次爱心捐助活动,捐款为学校购置了一台复印机。
2005年10月,为了迎接小金口白石八一希望小学的奠基仪式的举行,他身先士卒,带领全校师生修路、平地、挖沟、除杂草等等,为新校区的奠基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7月27日白石八一希望小学终于落成并举行了典礼。按理说,有了新的教学大楼该高兴才对,可他却愁眉苦脸,除了一栋楼以外,什么也没有,连水、电都不通。在那个炎热的夏季,他四处奔波,多方“化缘”,最终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友好人士的帮助,免费地接上了2000多米长的三相四线交流电。后来,他带领两位教师接水管、装黑板、装风扇等等,忙了整整一个暑假!就这样,学校才能正常开学。经过后两年的苦心经营,如今的白石八一希望小学教学设施齐全,有电脑室、电教室,有了广播系统,接上了宽带网,安装了有线电视等等。回想起来,苦是苦矣,但有成就感。当然,刘小玲个人也先后被小金口街道办事处和惠城区人民政府分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乡村教师”荣誉称号。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刘小玲在读好书、教好书、育好人的同时,还常常笔耕不辍。常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心得、或对某一知识、问题的观点,看法,写出文章投寄到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社,得到了许多编辑同志的青睐。先后在《英语画刊》、《特级教师》、《学英语》、《中学英语园地》、《吉安教育》、《惠州日报》等省、地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30多篇文章,还被聘为一些报刊杂志的通讯员、记者、兼职编辑等社会兼职。1989年荣获了《英语画刊》社“优秀通讯员”二等奖,并应邀到杭州参加学术交流会。在1990年和1997年期间我还分别同有关老师合作编辑出版了《高中英语完型填空与阅读理解》、《英语微型阅读与理解》以及《JEFC新义务教材词汇学习词典》三本书。
二十几年来,他始终热爱他的事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坚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认真教书育人,负责科组工作,做到勤钻业务,严谨治学,起模范带头作用。作为班主任,他工作一丝不苟,勇于创新,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身为学校负责人,他时时关心集体、团结协作,能按学校规定,早出勤、勤下班辅导学生,坚持带头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时刻注意知识的更新和积累,不断努力地改变校园环境。
几十年的“粉笔生涯”,他不仅甘于清贫,而且历尽坎坷而犹感欣慰,正是因为有这种坚定的信念作支柱,使他决心做一名无愧于“教师”这个崇高称号的人。忆往昔,岁月无悔,人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