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罗家大塆(散文)
(2024-06-11 20:50:59)
标签:
散文旅游 |
分类: 散文 |
从鄂州北越鄂黄长江大桥,便是黄州。
再从黄州穿过回龙山继续向北,往大别山深处车行半小时许,便直抵到罗田县境内。
沿途两侧多为风光秀美的小桥流水人家,且有三五成群的黄牛、山羊在河道和溪流边啃食着绿油油的嫩草,它们好像就在人世间的诗歌和绘画里过着自己的悠闲日子。一群群白鹭也在这路边的田野时起时落,田间也已经刚刚被翻造出了泥土的芬芳,这一群群白鹭就在此闲庭信步,啄饮觅食,时而低空飞舞,无拘无束,悠哉游哉。
途经罗田白庙河,又过跨马墩,驱车在山径上驰骋,按开车窗,山林涌过来的草木清香沁人肺腑。不一会,就到了乌桕树声名远播的九资河镇河西畈。舍车驻足在河西畈的一农家乐门前,便开始向当地人问起罗家大塆的具体方位。一问起来,果然当地人对罗家大塆其名很是熟悉。原来,这罗家大塆就在这九资河镇境内官基坪村的罗家畈,且就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三省垴风景区内,此塆原名新屋塆,四周又种满了紫薇,今人又常称这里为紫薇山庄。
驱车赶往罗家畈,也就距离河西畈十余分钟车程。到了罗家畈地界,自然就急于看看罗家大塆的神秘模样。这罗家畈,四面环山,走近一看,还有一条小河萦绕此地,当地人称之为罗家河。从罗家河上一座跨河桥驱车过去,便是所要寻觅的罗家大塆。映入眼帘的塆子口景观,一看上去就是有“风水”的地方,在罗家河西岸边的数十棵两三人才能合抱腰身的古松树、古枫树直耸云天。走出这片浓荫匝地的树林,往右缓行,左侧便是成片的紫薇花与丹桂树交错相拥,还有栀子花、茉莉花悠然相伴,右侧山洼里却是一块块待耕的农田,正期待禾苗茁壮成长,一块块农田与农田之间的田埂上,又有一棵棵造型各异的丹桂树,给稻田增添了诸多情趣,再从左侧紫薇花带往上看,便是罗家大塆的罗家数百年的祖居地。
据罗氏家谱记载,最早来此定居的罗氏先祖鼎公系江西南昌豫章人氏,是在明朝万历年间至清乾隆末年五次大迁移中辗转而来,其中,罗有琦率长子正昌、次子正启、三子正发在这里建起了连成一体而划分为三个生活单元的老宅,每一个生活单元又各有自己对外开的大门和独立的厅堂、客房、书房、闺房、厨房、马屋、猪圈等。这使我顿时想起了去年到江西南昌所看到的安义古村落群,其中就有湖北罗田人迁往江西而发家兴建的罗田村,其人其事在江西南昌安义是有口皆碑。而在湖北罗田,这罗家畈恰恰又留下了江西南昌豫章人辗转迁来留下的人间烟火故事。伫立在罗家大塆,自然也就想到了远在江西的罗田村,不由得感慨万千。
眼下,从紫薇花夹道的石径缓缓而上,只见一扇大门边坐着一位慈祥的老太太,进门向她打招呼时,她只是微笑着,手却指着自己的耳朵自言有些耳聋,并告知说自己年岁已有九十多了。再往屋里巷道慢行,有的房间已经闭门上锁,有的房间只是放置了一些陈年老物件,有的房间门开着正对天井,伫立巷道就可仰望到山里的天空。向里走,右拐,遇见到一对约莫八十许的高龄老人,一位闲坐,一位忙着做点小活,他们礼貌地跟我们寒暄着过往。在他们居住房间的对面,也有一个天井,天井右侧又是几间房舍,廊道里还办有墙报,上面有颜色各异、自编自写的打油诗,还有一些老人养生要素之类的简约文字,诸如“常与知己多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家困不能总生烦,穷也相安,富也相安”、“正确对待老来难,老也心宽,难也心宽”等等,都是些自我慰勉和激励的良言暖句。
在罗家大塆这处老宅里缓缓踱步,尚能遇见五六位罗氏后辈,除了一位中年罗氏女子是其长辈从安徽招来了“坐堂女婿”,年岁相对要稍小一点,其他几位都已风烛残年,他们在这里与老宅几乎相伴了一辈子。在老宅里,时而仰望,时而俯首,每一个角度看过去,都仿佛进入到了梦幻之中。通观老宅主体结构,其上基本为抬梁式和穿牛式,其下为一进三厅、两头四厢一围,简言之为“围龙屋”。中国乡村的“围龙屋”风格,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从外形看,有山围水、水围垸,还有垸围院、院围屋,有的倚山为“龙”、良田为“局”,将“龙”、“局”、“水”通盘考虑,体现中庸和谐、天人合一的择居和谋生追求。其建筑多为沙、石、土、青砖、青瓦等用料,融合了徽派和鄂东民居元素。在占地八千多平方米的老宅里,仅房间就有九十九间,还有厅堂四个、上堂屋一个、下堂屋三个、大门四个。更难能可贵的是,老宅里不仅有这么多“硬件”,还有诸多精神文化的“软件”,诸如大小戏台五个,仅厅堂戏楼的大小匾额就有二十六块,木柱上的吊匾就有二十六对,且上面的文字都是翰林院翰林龙飞凤舞、铁画银钩的笔迹,其中正堂屋的大匾上写着“宿炳华堂”,上堂厅的大匾写有“松鹤遐龄”、下堂厅的大匾上写着“棣鄂交辉”,而头门、正门、上门和下门上又分别写有“富贵春”、“福海”、“戬彀”、“罄宜”。这些充满吉祥的词汇和用语,无疑使老宅承载了更多流芳千古的精神追求。
在老宅里转悠了一小时余,便来到了正门围墙内的一方场坪,才知道这就是当年居户人家和来客接客、下马之地,也是炎炎夏日宾主纳凉之所。整个老宅外,还有一口塘,似半月形,既可养鱼垂钓,又可用于防火防旱。回眸老宅中间正大门,才发现此门向南,又偏东斜开,古时说法为“乾巽”,标志着此门南北以子午线为中轴,而东西两边对称,亦有英明神武、虚怀若谷、幸福美满等之寓意。
罗家大塆因其老宅之大而被世人称之大,其实整个大塆不过如此,只有几栋古色古香的房舍。但这里的罗氏后辈秉承豫章先祖优良遗风,古往今来,读书、入仕、经商者居多,他们崇尚“孝父母,和兄弟,正夫妇,训子孙,睦宗族,和乡邻”,他们恪守“远酒色,禁博赛,戒侈靡”、“远骄逸,屏艳妆,尚节烈”等信条。如今,罗家大塆老宅风骨尚存,精神犹在,无论是古建筑的房舍,还是后辈的新居,还是这里别具一格的田园、塘堰,以及四周生生不息的古树和紫薇,都深藏着世人艳羡的自然和文化风水。
前一篇:潜江龙虾宴记(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