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泉沟记(散文)

(2022-10-12 16:06:10)
标签:

散文

分类: 散文
              大泉沟记(散文)

                                   庞良君

大冶在全国的名气颇大,但大冶的大泉沟,我却是近一两年才知晓。其实,老家在梁子湖畔,供职在有三国东吴故都美誉的江南古城,地缘比邻大冶,平日节假去大冶就走得比较多,尤其是对大冶的乡村格外钟爱,譬如保安镇的沼山村、刘通湾,刘仁八镇的金柯村、南山头、龙凤山生态园等,我都造访过多次,而对大泉沟却闻所未闻。一日得闲,适逢到了新春的惊蛰节气,有幸应邀再到大冶乡村周游,便驱车穿过九十里长港沿岸的樊湖大道,从梧桐湖新区的六十口村左拐,经过保安湖,再从保安镇的刘通湾穿越过去,途径小雷山景区,就抵达了陈贵镇的南山村。被称为大冶“九寨沟”的大泉沟,就在这南山村境内。

来到大泉沟前,脑海里怎么也想象不出这大泉沟的模样。知道大冶山多、矿多,但真的还不知道这里还有“大泉”。到了大泉沟,便细细端详起它的天然野趣与壮美,不仅以泉美闻名遐迩,而且这里的最高峰猫儿伏海拔也高达七百七十余米,周边奇峰突兀,山峦叠嶂。从陈贵南山北麓舍车驻足,眼前便是一片林间湿地,参天树木已经各显神秘的绿意和清秀,飞鸟在这里扑来扑去。在湿地栈道缓缓而行,且与野蔷薇等各类花枝擦肩而过,就像穿行在一幅画卷里。

再往上行,便是通向大泉沟的一条山径,右边是茂密的林木和翠竹,往下看,即是碧绿静谧的石灵屋水库。向前步行片刻,经过一座小石桥,就可听到大泉沟的潺潺流水声。而在山径的左前方,随着山势越来越高,约莫十里长的大泉沟也就渐渐露出越来越多的美丽容颜,泉水舒缓,沟中石头奇形怪状,一些树木在沟里沟外自然分布,其泉、石、树的组合,每一眼看过去,都像是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水墨画。石头多为黑色,有的黑里透白,有的黑得纯净,有的与树木紧紧相拥,有的靠近沟边山体缝隙里长出了一束束兰草,有的在泉水里饱饮恍若“醉石”,有的裸露在泉水之上欲与行人对语,同行的几个朋友忍不住用手去触摸它们,有的还动了念头欲将它们中模样俊俏一些的抱回自家庭院去摆作盆景,但最后还是罢了手。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瞧,便走到了山腰一处有房舍的地方,上前一看,方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年黄石市一群下放知青劳动锻炼接受教育之所,这里早已人去房空,周边万籁俱寂,驻足此地,在这一排老房子左侧,发现立了一横式石碑,上面刻下了“青春纪念碑”几个魏碑体大字,且标明是二零一四年七月“南山林场全体知青”来立的,左侧刻的一段文字则叙述的是他们当年到这里做林场知青的时代背景及经过。眼下,南山还是当年他们摸爬滚打过的南山,大泉沟还是当年他们朝夕相处了一段难忘时光的大泉沟,只是当年的一群“小年轻”,早已跨过了花甲之年,有的已经到了“古稀”,尽管当年他们只在这里战斗了三年多光景,但当年他们对这里的每一天应该都是从所未有的刻骨铭心。也许,他们回到城里,各奔东西,心里还惦记他们当年亲手栽的树,但我认为,他们更多的是留恋在这座人迹罕至的南山上、大泉沟边的“知青情结”。尽管当年他们在这里的每一天,是清苦的,但有山泉甜蜜,山风和畅,山鸟亲昵。

大泉沟的泉水,还在南山深处汨汨流淌,多少年来,一刻也没有停止,其泉水声、鸟语声、林间清风声,声声入耳,动人心魄。据说,在大泉沟一带,还有一些景点名胜,诸如历史悠久的莲花庵,神秘的柯陈山、乌龟墩、狐仙沿、岩鹰洞等,其中,柯陈山悬崖边放眼亭的摩崖石刻保存完好,上刻有一副对联为:“影入石中千秋自在,神游象外万虑皆空”,两联中间还有一幅刻岩壁画,画中一老妪手握琵琶、依傍在头戴草帽的老者身旁,神态栩栩如生。尽管岁月的光影在这里刻下了如此众多的烙印,但大泉沟似乎尚在深山“待字闺中”,没有“车水马龙”,更没有“哗众取宠”,也许,我所涉足的大泉沟,还需要沉静风骨,呵护自己原始的诗情画意。在大泉沟沿沟,共拥有九坜十三荡,既有松、杉、楠竹,又有杜鹃、野生桃、野生李,还有红叶树、猕猴桃、黄精、玉竹、明党参、何首乌等知名或不知名的植物,约三百余种之多,此外,还有花面狸、小灵猫、野兔、红腹锦鸡、猫头鹰、画眉、八哥等一百二十余种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眼下,在当年的这个“知青点”,离山峰还有很长一段路,风景自然也会越来越俊俏,大泉沟的泉水也是从山上面流来,这自然也应了水有源的天理。除此之外,令人惊奇的是,这里既有丹霞地貌,又有花岗岩地貌,还有石灰岩地貌,确实有些奇特。大泉沟藏在这座深山里,构成了山中有泉、泉中有石、石中有树的独特自然风貌,将整座南山激活成了一首山水诗。到大泉沟来,我似乎在这里寻觅到了桃源般的宁静。

从大泉沟缓缓走出来,看到有山泉顺着山脚向山下的一个村湾潺潺流去。溪流两边成片成片的芦苇,与这里的山野、田园相映成趣,偶尔传出飞鸟在里面嬉戏欢闹的声音,清亮的溪流里还长出了翠绿的水草,一些小鱼虾快乐地游弋和追逐。沿着溪流岸边走了约千余米,便抵达了南山村的翁家山湾和季公桥湾,有村妇就在这两湾之间溪流边的驳岸上就水洗衣,两侧还有不少明清时期的古民居、祠堂,新建的农家庭院、小洋楼也格外新潮,有的将昔年的磨盘、石磙、坛罐、水缸等放在溪流边或庭院里,以艺术的形式进行搭配,颇有些乡愁印记和浓浓的乡村味道。

入夜,天空挂起了星月。兴情之中,步入季公桥湾口一家宽敞别致的农家民俗庭院,开始品起这季公桥湾的田园美食来,这里兴办了大泉沟生态农业公司,办起了大泉沟生态餐厅,土罐鸡汤、谭桥千张、艾草糍粑、胖头鱼煮豆腐、大泉沟野芹菜、鱼头烧凤爪、青椒炒南瓜、柴火灶锅巴粥等,一应俱全,大饱了一顿口福。餐毕,走出这农家庭院,环顾灯火辉耀的翁家山湾,又踏着星光月色,漫步到附近的一片田垄之上,却可听到今春惊蛰后的第一波此伏彼起的蛙声·······


【原载2025年8月16日《黄石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