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2020-10-09 12:03:53)
标签:

文化

松江

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文化展示馆

仿明清建筑

分类: 申城的五光十色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1、

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从2008年开工建设后,咱们曾于2014年和2015年两次去探访过。虽然那时遗址公园尚在建设中,许多刚建成的场馆和建筑尚被封闭着,大部分建设区域仍是一片泥泞或是庄稼地。但咱们对前期已建成的部分建筑观览后,对这个公园项目的规划和工程质量持赞赏态度,也期盼着该遗址公园早日建成后可再去游览。

经过十年建设的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于2018年6月对外试运行,咱们因忙着去国外旅游倒把它给忽略了。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咱们旅游的脚步止滞于国内,但仍没想起它。七月的某天,住家楼上阵阵巨响的装修声让咱们实在无可忍受。想着往哪里逃避时,这才想起遗址公园试运行后咱们还没有去游览过,干脆就前往那里去求清静吧。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2、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3、广富林收建了不少苏浙皖的古建筑作为展示空间,同时也符合广富林和松江具有移民之地的历史特征。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4、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5、 每次去遗址公园,咱们对这片黑瓦白墙的仿古建筑很是喜欢,免不了要多拍几张。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6、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7、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8、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9、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10、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11、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12、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13、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14、 阙门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15、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16、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17、骨针广场中间竖立的骨针,是先人编织渔网的工具,是广富林发掘出来的代表性遗物。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18、 刚开放的广富林文化遗址考古研究展示馆,其建筑外形酷似几个半埋地下的破损古陶,馆内存列着广富林考古发现的数万件文物中精挑细选的代表性文物珍品。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19、这个新建的馆不知是啥馆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20、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21、 咱们第二次来时,西南角的宗教文化区尚在建造中,那时还不让游人进入。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22、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23、因关着门,不知这是个啥建筑。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24、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25、城隍庙和关帝庙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26、知也禅寺前两次已进去过,这次就没进去。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27、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28、广富林文化展示馆位于漂浮在富林湖中这个形似飞碟的圆形建筑和边上金字塔形的建筑内,整个展览空间均设置在水下。展厅设计以“时空之旅”为理念,通过广富林考古记忆、上海成陆演变、先民活动到来、城邑特征形成、松江县府兴盛、上海城市崛起、走向未来明天等场景设计,让观众在时光隧道中体验和阅读上海的历史和未来。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29、漂浮于水面的金字塔形展馆,咱们认为是广富林遗址公园最妙的设计之处。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30、咱们前两次来时,文化展示馆还没有开放,这次就进去参观一下。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31、当年挖掘广富林遗址的考古情景再现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32、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33、 广富林地区的先民活动情景再现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34、茅草房村落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35、先人已掌握三角形为最牢固的建筑形状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36、捕鱼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37、松江县府兴盛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38、松江旧时乡镇市民生活场景再现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39、早点铺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40、评弹说书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41、开设在河埠两岸的客栈和商铺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42、南方竹子多,促进了竹编工艺发展。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43、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44、元朝松江人黄道婆将黎族妇女的棉纺织技艺带回到故乡,促进了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45、绸布店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46、米店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47、中药铺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48、私塾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49、南货店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50、酒馆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51、吃客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52、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53、香烛店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54、书画铺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55、民国时期的织布机器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56、有轨电车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57、杂粮店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58、老虎灶(供应开水)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59、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60、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61、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62、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63、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64、位于遗址公园东面的陈子龙纪念馆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65、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66、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67、餐饮区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68、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69、仿民国时期建筑

【松江】为求清静,咱们冒着雨第三次游览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
     70、天上下着小雨,但下雨也有下雨的好处。公园里因游客少而显得安静,正符合咱们求清静的愿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