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仇大雄——归家之路》

标签:
文化仇大雄归家之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
分类: 观画摄画欣赏画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去年8月举办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仇大雄——归家之路》,是瑞士华裔艺术家仇大雄先生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展览名为“归家之路”,既隐喻了艺术家辗转异国的人生经历与迂回曲折的艺术生涯,亦代表了艺术家欲籍此展览重返故土并探源寻根。仇大雄先生1946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巴黎大茅舍艺术学院,现工作与生活在瑞士洛桑及瑞士圣克鲁瓦。
2、竹子装置《挑竹签》2009

涂满釉料及墨水的宣纸不再是平面的画作,而是装置的一部分,包裹在竹子的外部。最上面那根竹竿不仅尺寸大,还用清漆刷亮,其余三根则是哑光的。四根竹子看似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之下,但又显示出相互之间力量的角逐,一种无声的抗衡。
3、装置《“战旗”之影》2015
4、装置《“战旗”之影》2015


这件装置是艺术家向其精神导师,法国著名记者、艺术评论家、共产主义斗士皮埃尔·戴克斯(Pierre
Daix)致敬的作品。“旗帜”暗喻法国七十年代研发的“战旗攻击机”,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皮埃尔的顽强斗志。装置由长十米的油画布和悬挂在木架上由铁丝塑形的纸人组成。被灼伤的纸人是对死亡的祭奠,更是对活人境遇的悲悯。当它们与这条以墨、油彩和釉料铺就的暗道并置在一起时,诞生了艺术家所设置的人性反语:“黑暗让白色的宣纸人得以显现;而如废弃物般毫无装裱的布面黑花,则属于光明”。
5、装置《纸龙———伊卡洛斯》2014

这是一件艺术家借以自省的装置作品,由宣纸、墨、漆构成。他将宣纸粘贴在金属丝制成的骨架上,烧灼后将以清漆覆膜。作品的形式为一条盘卧的三爪龙,龙嘴挟着龙尾。作品标题“伊卡洛斯”则是希腊神话中的角色,暗示着人们应该遵从飞行时不要过于靠近太阳的建议,否则就可能被火焰烧毁,即便是天之骄子。艺术家认为,虚荣具有灾难性的后果,还会扼杀艺术家的创造力,因为你渴望掌声而非听从内心的声音。
6、《马厂类型彩陶曲折纹罐》公元前2200-前2000年
(上海博物馆藏)
7、《绿釉陶狗》东汉(公元25-220年)
(上海博物馆藏)
8、《高凤翰“宋坑小方壶”石》清(公元1644-1911年)
(上海博物馆藏)
9、《仇英“眠琴赏月图扇”》明(公元1368-1644年)
(上海博物馆藏)




上面四件由仇大雄先生挑选,借展于上海博物馆的文物级藏品,讲述了仇大雄及其家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扬州画派”嗜石如命的高凤翰制石,是仇大雄对父亲的怀念,也是以石喻人,以石自喻。朴而文,见天真。作为“明四家”之一仇英的第十五世孙,仇大雄是否也如《眠琴赏月图扇》中的贤士那般执着地造梦于现实?上古彩陶,体现了仇大雄对即兴和质朴材料的偏爱,而飞掠其上的折纹难道不是仇大雄犀利的笔痕和果断的笔速?东汉陶狗,是忠诚和无私的化身。对仇大雄来说,狗是人性的最高表现形式。
墨西哥纸制作而成的衬衫,既是装置又是画布。衬衫上的图案像是计算日期的符号,密密麻麻,当整件衣服被画满的时候,似乎代表着一个阶段的结束。时光流逝。韶华难留,生命有限而脆弱如纸,个人终究只是天地间的过客。
12、雕塑《无题》2015

在该作品中,艺术家以不同方式利用现成品进行创作。带着浓厚的异域风情的小型非洲木雕,造型、大小各异。艺术家将木雕用宣纸包裹后再施以清漆,使木雕的形象被遮蔽的同时得以显现。木雕错落排列于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用途和形状的金属盒、金属罐之上,这些老旧的金属底座给了木雕以纪念碑特征,为作品增加了更多的故事性,俨然是颇具气势的群像、
13、
14、


这张带有东方审美趣味的作品,在画面之上绷上了细密的竹篾,为画面蒙上了一层婆娑的面纱并制造了新的空间感和光影效果。画上的圆由两种不同颜色的扇面拼接而成,独立的圆或相互穿插的圆有着各自的运动轨迹,中间两笔极简的弧形墨线呼应了圆的动势。整体色调自然,带着禅意,区别于艺术家后期黑白灰的色彩选择,给人一番清新平和的观感。
18、三联画《混沌·灰区·至上》2008

正如作品的标题“混沌·灰区·至上”,是对递进式阶段的表达,也是对艺术家不同创作状态的描述。圆形画幅强化了三种不同阶段随时运动可变的状态。艺术家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质并加以不同的使用,表达了这三种不同状态:“混沌”激烈如旋涡,墨盒油彩的混合产生了丰富的肌理,瓷器开片般的裂纹增加了肌理的层次;“灰区”均匀地平涂了单一的灰色油彩,低调平静;“至上”仅有一根墨线落在干净的白底上,单纯而富有动势。
19、绘画《日记精选》1997年至今

1992年,仇大雄45岁,他决定回归艺术创作,彻底告别成功的公司生活。1997年开始,他持续创作《日记》系列,与“自己对话”。他写道:“创作了几年日记之后,我意识到也许这是我将留下的真正遗产:保持一种无功利的、个人的、持续的独白习惯”。
20、装置《无题》2007

宣纸覆在波浪般起伏的铁丝网上,涂以墨和清漆,外面再用轻盈的铁丝网保护。看似中国画立轴,深重的黑底上有着如山石龟裂般灵动的不规则白色线条与块面——其实是宣纸断裂或镂空锁产生的光影效果。又像“经幡”,在黑与白、静与动之间,具有礼天祭地的仪式感。
21、三联画《只是提醒自己》2006

中间大量留白的画面,一端是规整的、用盲文书拓印成的色块,一端是自由挥洒的书法性笔触,似乎进行着两种声音的对话。水墨与油彩,象征着不同文化的材料在此既有冲突又坦然相对。这是艺术家搬入新的工作室之时,面对宽敞的工作室,提醒自己空间的重要性以及应如何妥善安排空间,安置自己品类繁多的作品。
作品由51根竹子组成,长短不一,墨色与竹子的原色形成了如流水涟漪般的色彩效果。展厅里的“黑河”是静止的,但涟漪般扩散的效果造成了河水奔流向前,时光流逝不返的感觉,动静相生。
24、仇大雄的绘画游移在规矩之外,往往利用水墨、油彩、清漆、釉料等作为颜料制造不同的肌理效果和视觉张力。绘画作品是仇大雄各种细微情绪、细腻感受的表达:狂风暴雪般的混乱,砂石积淀的效果,岩浆流淌的痕迹,瓷器开片般的裂纹,难以描述的斑驳肌理,漩涡般的动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