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标签:
文化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上海油雕院美术馆 |
分类: 观画摄画欣赏画 |
周碧初先生是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是中国百年油画发展历史上的先驱者、开拓者和奠基人群中的一员。他出生于上世纪初,早年留学法国巴黎高等美术专门学校。回国后先后在厦门美专、国立杭州艺专、上海美专任教,也曾在上海新华艺专任教十年,桃李四海。1950年初,经香港到印度尼西亚写生与教学十年。1959年回国定居上海,任教上海美专。1965年转入新成立的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任专职画师。展览意在通过对周碧初先生的一生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通过其发展过程的原始和翔实的文献资料,展示其探求艺术成长于风格形成的过程。
1930年周碧初从巴黎归国后,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潜心作画,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作于1932年的油画作品《西湖》发表于英国专业刊物《画室》,成为他的成名之作,也是他早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此作借鉴了印象派的艺术手法,构图严谨,用色造型,笔姿多变,却又明净透彻。周碧初在这件作品中,已经开始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三远法:“高远”、“深远”与“平远”自然融于风景画中。从而使该作品既具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又具有风景画特有的色彩感和体量感。
“黄山系列”中,周碧初的笔触大面积地融合中国传统绘画的用笔,更多蒂由“绘”变为“写”,由紧实转为空灵,把粗细长短、浓淡燥润、阴阳虚实、点线面穿插运用,点染皴擦,或大刀阔斧,或行云流水,自由挥洒,随意点染,到处合适,逸笔草草而笔不虚发,删繁就简而意蕴深远,不似之似而神气完足。由于不刻意追求画面的完整度,作品总是呈现似虚若实,似淡若浓,似隐若显,似无若有的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