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2016-08-07 20:23:55)
标签:

文化

精神的融合

周碧初文献展

上海油雕院美术馆

分类: 观画摄画欣赏画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1、

 

周碧初先生是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是中国百年油画发展历史上的先驱者、开拓者和奠基人群中的一员。他出生于上世纪初,早年留学法国巴黎高等美术专门学校。回国后先后在厦门美专、国立杭州艺专、上海美专任教,也曾在上海新华艺专任教十年,桃李四海。1950年初,经香港到印度尼西亚写生与教学十年。1959年回国定居上海,任教上海美专。1965年转入新成立的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任专职画师。展览意在通过对周碧初先生的一生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通过其发展过程的原始和翔实的文献资料,展示其探求艺术成长于风格形成的过程。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2、《望集美学府》1982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3、临摹《诺克的村庄》年代不详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4、临摹《拾麦穗者》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5、《西湖》1932

 

1930年周碧初从巴黎归国后,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潜心作画,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作于1932年的油画作品《西湖》发表于英国专业刊物《画室》,成为他的成名之作,也是他早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此作借鉴了印象派的艺术手法,构图严谨,用色造型,笔姿多变,却又明净透彻。周碧初在这件作品中,已经开始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三远法:“高远”、“深远”与“平远”自然融于风景画中。从而使该作品既具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又具有风景画特有的色彩感和体量感。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6、《西湖旧景》1932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7、《香港木屋区》1949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8、《热带水果》1956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9、《陶马》1962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10、《鳜鱼》1984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11、《紫砂茗壶》1982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12、《印尼夫妇》1953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13、《少女》1952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14、《男孩》1955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15、《印尼风景》1958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16、《印尼山景》1955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17、《印尼山景》1955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18、《沙琅安山景》1958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19、《旧火山口》1954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20、《佛塔一角》1953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21、《荒芜的古迹》1953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22、《佛塔浮雕》1954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23、《雪景》1968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24、《新禧》1966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25、《古城水乡》1961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26、《水乡》1935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27、《黄山之云》1935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28、《黄山西海》1983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29、《黄山》1987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30、《黄山夕照》1981

 

“黄山系列”中,周碧初的笔触大面积地融合中国传统绘画的用笔,更多蒂由“绘”变为“写”,由紧实转为空灵,把粗细长短、浓淡燥润、阴阳虚实、点线面穿插运用,点染皴擦,或大刀阔斧,或行云流水,自由挥洒,随意点染,到处合适,逸笔草草而笔不虚发,删繁就简而意蕴深远,不似之似而神气完足。由于不刻意追求画面的完整度,作品总是呈现似虚若实,似淡若浓,似隐若显,似无若有的化境。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31、《保俶山春色》1975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32、《西泠一角》1975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33、《玉兰花》1974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34、《老南瓜》1965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35、《北海公园》1965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36、《烈士陵园》1966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37、《红军医院》1966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38、《新安江水电站》1963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39、《陆游故居》1987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40、《周公馆》1982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41、《福建东山风景》1987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42、《常熟湖田》1962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43、《龙潭水电站》1961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44、《三峡薄雾》1983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45、《东湖》1982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46、《远眺西山》1972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47、《莲塘》1971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48、《西山》1972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49、《炼油厂》1964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50、《武夷山》1982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51、《桂林风景》1982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52、《海边远眺》1982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53、《芦笛岩》1982


观《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          54、周碧初先生画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