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设拉子的“古兰经门”
设拉子距德黑兰900多公里,是伊朗第六大城市。公元前6世纪曾是波斯帝国的中心,后又成为赞德王朝的首都。设拉子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尤其历代王室贵族在这里建造了很多行宫花园,因此成为伊朗排名第一的旅游城市。
设拉子被称为“玫瑰、夜莺和诗人之城”,玫瑰之城是因设拉子的气候非常适宜玫瑰的生长而得名,诗人之城则是这里先后产生哈菲兹、萨迪、哈鸠等著名诗人,夜莺之城则是因花园繁多草木茂盛引来夜莺欢鸣而得之美名。
古兰经门是建于设拉子城北的一座装饰性城门,相传桑德王朝的第一位统治者卡里姆汗曾在城门顶上放置了一本《古兰经》,以护佑进出城门的人们。如今城门边新建了立体石头建筑,诗人哈鸠的塑像正坐在那里吟颂诗句。
2、在古兰经门这里只停留20分钟,因此咱们的脚步走的急匆匆。
3、两旁山边用石头建了如此这般的建筑,不知是公园还是纪念馆,似乎还要收门票。
4、
5、塑像为诗人哈鸠
· 克尔曼尼(1280-1352),据说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的故事雏形就源于哈鸠的叙事诗《波斯王子》。
6、墙壁上刻有哈鸠的诗句:“每一个旅程都有它的危险/每一个路程都有它的讯息/每一棵树都有它的果实/每一颗明珠都有它的珍宝”。
7、在大巴车上看见这座造型奇特的建筑
8、车停后,一看该建筑就紧靠着古兰经门。
9、拍完古兰经门,赶紧飞跑过来看,原来是一家五星级设拉子酒店。
10、酒店大堂
11、

12、晚上又经过这家酒店

13、咱们在设拉子这家STAES HOTEL 住了两晚
14、早晨到宾馆对面的公共绿地散步,看到马路边支着很多帐篷。看到有个帐篷打开门,女主人抱着孩子出来坐进了路边的汽车,男主人将帐篷收起放进车内。咱们笑着与他们打了招呼,但因语言不通,搞不清他们为什么要住在帐篷里。
15、公共绿地
16、头天上午乘坐大巴经过宾馆附近的这段围墙,导游说里面是一个军营。
17、咱是“涂鸦控”,虽然在车上拍了两张,第二天早上又特地叫先生陪着来到围墙边拍涂鸦,没想到这一拍就差点拍出了大事。
18、咱快拍到军营大门时,里面出来一个拿着对讲机的士兵叫咱跟他进大门。咱一看坏了,可不能跟他进大门,赶紧招呼站在远处的先生过来交涉。先生对当兵的说,咱们是中国人,喜欢涂鸦艺术,住在附近的宾馆。那当兵又叫来一个络腮胡的中士,中士问了几句,又翻看了咱拍的照片后,同意咱们离开。可没等咱们走几步,又跟上来一辆轿车,车里下来一个穿便衣的女子,像是一个负责人。她用反问句问道,你们是中国人?你们喜欢艺术?然后又说了一堆咱们听不懂的话,然后就让咱们走了......呵呵,这过程有点吓人和惊险吧!
19、咱冒着惊险拍了这以下七张涂鸦,从涂鸦内容来看应该都是反战和追求和平的,没有涉及到任何军事秘密。但是一个外国人在军营外面拍来拍去,可能是犯禁忌的。
20、在整个过程中,咱们发现那个士兵、中士还有那个便衣女长官都能说流利的英语,而且从中可看出女性在伊朗的地位并不低。
21、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在国际上的形象并不佳,与很多国家处于死对头的关系。咱们很想了解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究竟是什么矛盾,但因为导游不想多谈政治(或许是中国旅游主管部门的指示),也就不甚了了。
22、
23、
24、
25、
26、从军营到咱们所住宾馆的距离

27、第一天住进宾馆时在大堂里没有看见这些摆件,是第二天才出现的。当时觉得好看就拍了一张,但不知是干嘛用的。等走到后面的行程,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
28、宾馆餐厅装饰有着浓浓的民族风味
29、
30、
31、
32、
33、到欧洲旅游,酒店床头柜里都有一本《圣经》。在伊朗,床头柜里都放着《古兰经》和作祷告用的垫子。
34、
35、
36、乘车经过一个清真寺
37、设拉子街景
38、墙上的人物像貌似都是军人,或是“两伊战争”中的英雄?
39、街景
40、街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