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千灯古镇
千灯隶属昆山,距离上海也不远,但从未去玩过。一是嫌其名气不如其它古镇那么响,二是感觉交通不太方便,要从昆山转车很费时间。现在就方便啦,坐地铁十一号线到花桥,再坐一元钱的公交车,二十几分钟就可到达。
千灯不大,有人谓之为“一座小庙、一座破塔、一条石板街”。但就是这条贯穿古镇的石板街,却是江南古镇中保存最长最好最完整的石板街。石板下的下水道与河埠相连,即使下滂沱大雨也不会积水,体现着先人的智慧。
千灯历史文化遗存较多,有顾炎武故居、顾坚纪念馆、余氏典当行、李宅千灯馆等一批传统建筑。形成以顾炎武思想为代表的国学文化、以昆曲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延福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和以石板街为代表的水乡文化。

2、

3、

4、

5、

6、延福禅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皇帝赐名“波若寺”,北宋年间更名为“延福禅寺”。相传在公元1008年时,有禅房1008间,僧侣800余人,规模宏大,香火盛极。

7、
8、
9、
10、
11、
12、
13、
14、
15、顾炎武故居。顾炎武(1613年—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名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6、故居内与私家园林相连,咱因未买连票而不得进。
17、
18、
19、
20、
21、
22、
23、石板街始建于南宋,石料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胭脂红”。
24、
25、
26、
27、

28、
29、
30、
31、书场

32、顾坚纪念馆,又称“四宜小筑”,是为“昆山腔”创始人、昆曲鼻祖顾坚所修建的纪念馆。

33、顾坚,元末明初千墩人,南戏专家。他在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等南戏腔调基础上,融合昆山一带民间曲调,创出了一种更细腻、婉转动听的新腔,称之为“昆山腔”,为之后的昆曲水磨腔和昆剧打下了基础。

34、
35、
36、承福井,一体双眼,为纪念徐福东渡而凿。
37、
38、
39、
40、
41、
42、余氏典当是始建于明末清初徽商余氏的老宅
43、当铺
44、
45、
46、
47、
48、
49、
50、千灯,因地理位置较偏而略显人气不旺。或因人气不旺,才使得古镇里的现代商业气味不浓,也更多地保存了江南水乡那种原汁原味的乡土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