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丝业会馆的前世今生


标签:
旅游江南南浔丝业会馆 |
分类: 游走本国风景线 |
丝业公馆位于南浔镇广惠桥东侧,是清末民初南浔丝业公会的办公、议事之所。清同治四年(1865)由南浔丝商庄祖绶等禀请藩司蒋(益澧)批准设立,以收解捐税、维护丝商利益为宗旨,成立了当地首家丝商建立的公所。
光绪二十八年(1902),公所集出口丝的捐资所得,购地造屋建办公场馆,于民国元年(1912)落成。民国5年(1916)改丝业公所为丝业公会。会馆主体建筑为大厅“端义堂”,通高约15米,是南浔现存最高的厅堂建筑。
会馆现为镇政府作招待宾馆之用,并不对外开放参观。咱们是因问询住宿,在车站与一个面善车主谈妥30元带进景区内住宿(景区门票100元/人),而进入丝业公馆。虽然最终因故没有入住,却由此发现里面另有一片天地。
14、天井两侧的的西式建筑,是在民国后加建的。现在改造后又加了一个玻璃天棚,起到避雨和保护墙面作用。
在南浔的次日,正是台风“菲特”来临之际。当俺冒着雨在景区东遛西转时,先生则跑进了会馆去躲雨。偌大的会馆里寂静无人,只有风声和着雨声。先生独自一人坐在廊下静坐冥想,感觉气定神闲、浑身舒坦、终久难忘。
回家后百度,发现这幢老房子在今朝有了一段新故事。一个在上海、杭州、宁波开茶馆的成功徽商,几年前与南浔当地签下30年租约,发愿要挖掘丝业会馆的文化内涵,打造成一家与南浔的历史文化氛围相适应的高档会所。
他聘请同济大学教授负责总体设计与装修,他花了近千万的装修费还加上十几卡车的古旧家具,他着力保留了会馆原有的清末民初西洋元素和中式传统基础,他让一幢沉寂已久的古旧老宅以民俗的表现方式实现了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