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世博(7):在土耳其的古文明历史长河中徜徉

标签:
旅游世博会土耳其馆丝绸之路青花瓷 |
分类: 雕塑创意与展览 |
土耳其馆的外墙有两层,内层为米黄色,上面雕刻着牛、鹿、鹰等表现打猎场景的古老壁画和岩画。外层为赭红色,上面密布着蜂巢般的孔洞,宛如一个巨大的蜂巢。据该馆展示创意人员说,这个设计灵感来自于时间上最古老的村落之一恰塔霍裕克的考古发现。
走进土耳其馆,首先看到墙上挂着两幅圆形图。左面圆形图是1000年前土耳其使用的动物日历,右面圆形图是中国的十二生肖图,两者极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中国是“龙”,土耳其为“鳄鱼”。
20多年前,考古学家在安納托利亚高原发现“叉形山”这座古村落遗址,遗址的各类建筑像蜂巢一样,可容纳上万人居住。宗教建筑、住房、畜圈等各得其所,带有明显的规划痕迹。
哥贝克力山丘又叫作“哥贝克力石阵”,位于土耳其东部。在1994年,由一位库德族牧羊人发现。有考古学家认为这就是圣经《创世纪》中所提到的伊甸园遗址。原因是山丘所在地与创世纪提到的伊甸园位于亚述帝国西边、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之间的记载相符。
在古代亚述的书里曾提到伊甸园的宫室,而这个宫室距离哥贝克力山丘只有50哩;旧约圣经所提到的提拉撒位于叙利亚北部,也很靠近哥贝克力山丘。此外,“伊甸”一词来自苏美语的“平原”,而哥贝克力山丘正是位于哈兰平原(Harran)上。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海港和城市,扼黑海、马尔马拉海出入门户,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曾为罗马、拜占庭和奥斯曼帝国三朝古都,历经风雨。据考古发掘,早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在亚勒姆布尔佳斯岩洞里。费基尔山和库尔巴勒溪附近亦有大量公元前5000年左右时期人类定居的考古发现。
伊兹尼克(Iznik)位于伊斯坦布尔东南100公里的伊兹尼克湖东岸,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陶瓷中心,伊兹尼克陶瓷可在1391年建造的伊兹尼克耶希勒清真寺的尖塔上看到。伊兹尼克陶瓷的特点是在原材料中含有85%的石英。
为了衬托历史的悠久,展厅的光线故意布置得忽暗忽明。在幽暗中我突然发现墙壁上有许多白描的线条画,赶紧拍下几张。瞧瞧这些画的线条多么简洁而准确,极有观赏性。
在展馆的卖品部,展示着土耳其的“青花瓷”。伊兹尼克青花瓷的早期烧造,完全是仿制中国的元、明初青花瓷,烧制时期从15世纪一直延续到17世纪。但与中国瓷器相比,伊兹尼克瓷仍属于低温瓷,烧造温度在850-900度,胎体呈白色,质地疏松。
要说土耳其馆最热闹最拥挤的地方,就是卖土耳其硬冰淇淋的柜台。交了30元后拿到一个蛋筒,然后耐心排着长队,等候那两位土耳其大叔用特制的长柄勺把冰淇淋挖到你拿的蛋筒里。两位大叔穿着土耳其民族服装,用带有表演性质的夸张动作挖掘着冰淇淋,让人感觉好奇和可乐,别说还真是大大带动了土耳其馆的人气。
学习卡片:
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语:Türkiye
Cumhuriyeti)国土包括西亚的安纳托利亚半岛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区,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并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纳托利亚半岛和东色雷斯地区之间的,是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首都是位处安纳托利亚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国民有99%是穆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