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陆锦娟之梁玉书赏析 四 盘妻(书生还是旧衣巾著)

(2010-07-14 00:32:00)
标签:

杂谈

分类: 谈戏论戏

作者:书生还是旧衣巾

















































这一场,我们可以把陆先生演绎的梁玉书和别的梁玉书们放在一起比较一下。

先说尹派的梁玉书吧。听尹桂芳老先生的唱,完全能感觉到,王君安的梁玉书那种无忧少年形象,纯粹是自尹老处一脉相承而来的,而君安本身可爱小孩的表现更加让这一特点浓烈起来,因此,那一段你侬我侬的"自古来一丝为定拜天地"的唱,在尹派中相对节奏要快许多,也显得明快而奔放,奔放而热烈,热烈而深情,侧重体现的是少年那种极度单纯的情绪。即便速度比较快,也不会让人觉得有些不妥。尹派对梁玉书的定位,是不知疾苦的官家子弟,带着些宝玉的单纯宝玉的情痴。

陆先生的处理则与尹派不同,她是将梁玉书的个性确认为少年老成。我个人认为陆先生的这种定位是非常妥帖的。这首先得从梁玉书的家庭环境说起。梁玉书有一亲父,在京为相,有一继母对他百依百顺,还有一同父异母的妹妹。看起来这个家庭对他来说是很舒适的,应该有条件像宝玉那般生活。但是仔细分析却不然。宝玉能如此单纯,前提是大家庭中的人对他的宠爱有加。主要还是老祖宗的态度。而梁玉书在他的这个家庭中,估计父亲应该是最疼他的了。但是严父毕竟是严父,未必会把疼爱放在明处,且父亲还是常驻京城,和小梁同志交流不便。更何况,小梁同志的这个父亲,还是个权欲熏心之人,在京忙着勾心斗角还不够呢,哪里有时间来疼爱远在老家的儿子呢。至多是书信往来罢了。而继母的百依百顺中,却夹杂着别的味道,并不是单纯的母爱。她对梁玉书更多的是敬而远之。在他们那个家庭中,虽说继母掌管家内事务,但是梁玉书毕竟是个家中独子,继母毕竟是继母,在那个男性社会中,梁玉书在家里还是有一定地位的,这是他的身份所决定的,也正因此,继母对他很难有真挚情感。这也是梁玉书在弃官回家后,发现妻子不见可以大闹索妻,而母妹完全无法与之对抗的原因。在那场大闹中也可以看出,梁公子对其继母,原本就只是维持着作为一个读书人应有的面子上最低程度的尊敬。再说那个妹妹,与梁玉书更是疏远,梁公子结婚就用了她的一个饰品,她也能为此而愤愤不平。而愤愤不平之余却没有直接和哥哥去明说,可见兄妹之间隔阂很深,属于大家都带着面具做人的那种。其实,从露真那场梁玉书听到谢云霞痛骂其父和母妹,想要报仇却没有非常激烈的反应中就可以看出来他和家中那几个亲人之间淡薄亲情了。梁玉书即便是不计较什么名利,对家庭琐事不熟悉不擅长而以谦和为主,但是身份放在那边,在这种环境中生活长大的人,怎能不少年老成呢?

其次,当时的梁玉书,已然到了适婚年龄,从年纪上说,他也不可能如宝玉那般单纯。而对他的父亲这样一个高官来说,毕竟只有他一个儿子,胸有城府地时刻谋划将来,自然也不会丢下儿子这个筹码,总会在不经意的书信往来间给一些必要的熏陶。家学渊源应该还是有点道理的。

就唱而言,陆先生的唱韧中带刚,又三三两两地点缀着一些灵动的小腔,尤以尾腔的清爽最令人称道。一般情况,他的尾腔就是1-2个音符,不喜欢拖泥带水,偶尔需要拖一下表达感情的,也处理的非常干净利索。同时,根据人物设定,唱腔速度缓急控制地也很是恰当。那段"自古来一丝为定拜天地"速度就相对比较舒缓,这种舒缓,正是配合了他细节处某些男性化进攻性小动作,如此,在这个梁公子身上,柔和刚便相得益彰了。而手中那些符合儒雅书生身份的扇子动作,配合那些非常帅气的身段表情,儒生与生俱来的谦和举止以及符合宰相公子身份的城府气度,使得梁玉书这个形象显得极为潇洒雅致……

这里顺便提一下尉少秋先生的盘妻索妻。嘻嘻,想起他的盘妻索妻我就想笑,确实演的很好玩很抓人很搞笑,看了一遍还想再看的那种。他演绎的时候,将情节冲突安排得更为激烈,很有意思。不过我感觉她的唱法接近范派,但盘妻索妻的调子却是尹派传统的曲调。所以,雅致方面实在有些欠缺。给人感觉更多的是直爽轻松情烈如火。最典型的是他在托媒中最后被刘兄耍得落荒而逃的那个动作,陆先生在梁玉书听刘兄说要他当面求亲之词之后,是尴尬万分,是强作镇定地说了句小弟改日在拜小弟改日再拜,赶紧夺门而出掩面而逃,不过即便是夺门而出,即便实际上是逃的动作,观众在感觉到小梁公子的尴尬同时,依旧会觉得她走的那几步路是如此的自然儒雅,以扇掩面的动作是如此的飘逸潇洒,毕竟是大家公子,某些行为举动是无法失去雅致这个特性的。尉少秋先生的那个刘兄耍戏的更厉害,居然说自己要走开让梁玉书和谢小姐单独相处以便提亲,尉少秋先生的处理是先是对刘兄大叫发急,而后一转身正巧和小姐一个照面,赶紧施礼顺口说就此告辞了,此时依旧是一个一般性的书生非常得体的处理,而后走到门外,刘兄也跟到门口,梁公子说了一句小弟一切拜托了,这句话说的,依旧是非常得当。但是在这里,梁公子初次遭遇这种尴尬的羞涩就看不到了,可能是为了表现那种心态,尉少秋先生用了一个动作:先是身子往下一矮,而后再用扇掩面,再转身逃去。只是呢,身子往下蹲再转身的那个姿势,嗯,实在很容易让人发笑。怎么说呢,我当时想到的不是书生,是武生。第一次看确实很不习惯。不过转念一想,梁公子为何一定要雅呢,说不定人家宰相希望他儿子当将军呢,所以从小培养这种豪迈气质来着,笑……

咳,发现我真是痴了,在描述那些亲昵动作的时候,往往是写了一段,而后又怕可能会写得过分而全部擦去,擦汗……为啥会有种不可以对梁公子不敬的恐惧念头在里头呢,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