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自己还是做别人

(2013-10-07 08:20:35)
标签:

刘子瑛

人生定位

自悟自省

物欲

佛心

杂谈

分类: 【茶禅一味】

做自己还是做别人

   

    一位少年,正处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总是有许多困惑无法参透,便去找一位得道禅师寻经问道。

    他问:“一个人,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快乐、又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呢?”

    禅师看着少年稚气未脱的脸,心中暗想:“汝子可教,慧根不浅。”便认真地回答说:“依你的年纪,有这样的觉悟,很是难得。许多比你年长得多的成年人,尚不曾达到你之境界,甚至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

    少年一脸虔诚地听着,并没有任何得意之色。

    禅师在心里又称赞少年一通,接着说:“如果你想做到你心里希望的,牢记四句话就可以。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你可否说说你对这句话的参悟?”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

    禅师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说完便顿住,静等少年道出自己的理解。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是不是把别人当自己,就可以感同身受别人身上经历的欢乐或苦楚,理解别人的需求,并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赋予恰当的帮助?”

    禅师心中暗暗赞叹,只是不动声色地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别人。”

    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让我们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侵犯他人的空间?”

    禅师听完,手捻佛珠:“阿弥托佛,你与佛门真是有缘。我想告诉你的最后一句话是:把自己当自己。”

    少年听完立即回答:“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要尊重自己的内心,不要受外界环境或是他人的约束和成见,没有干扰才能活出真我,落得更洒脱自在?”

    禅师哈哈大笑:“果然是一个聪明的奇少年,为师参悟了一生才凝练的几句话,被你三言两语就破解了。只是,这几句话,虽然理解起来容易,但你还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付诸实践啊。”

    少年沉默了许久,叩首起身告别,从此就把这四句貌似自相矛盾的话当做修行的箴言,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又从中年到老年,在命运的尽头用坐化的方式离开人世间。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还时常提起他的名字,有人说他是一个智者,有人说他是一个仁者,有人说他是一个愉快的人,因为他不仅给自己,也给每一个身边的人带来了快乐。

    简单的四句话却有着不简单的人生参悟,说来容易实践起来却又是那么困难,毕竟谁能那么清晰的在不同时刻、不同地点准确给自己定位,到底是自己做自己还是把别人做自己呢?少年用一颗虔诚的心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是因为他拨开了心中的迷雾,参透了佛的最高境界。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这是《嘉泰普灯录》中表达佛家至高境界的偈语。这句诗,充盈凝缩了万物的自悟自省,颤动了浩瀚的宁静,展示出一种苍溟之气,在静敛内藏中流淌着的是“天地与共”的深情大愿。

    前一句,月有光华,月如佛性,千江则指的是万千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月照江水,无所不映;佛性在人心,亦无所不在;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了水,它便能映入明月;任何一位众生,只要他有心学佛,他便会有佛性。

    后一句,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万里天空都无云,那么,万里天上便都是晴空。天可看做是佛心,云则是物欲、是烦恼。如果烦恼、物欲尽去,佛心本性自然显现。

    故事中的少年,他能成佛,是因为他不仅具有第一句的条件,更达到了第二句的境界。一心向佛的人,心是没有界限的,悟道也是没有界限的,智慧开发更没有界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