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11月21日

(2012-11-21 00:16:01)
标签:

高档白酒

美食

分类: 新闻读报

小心中国白酒。

今天星岛日报世界头条新闻:「中國白酒都含塑化劑」酒協去年6月就獲悉 未公諸於眾(白酒基本都含塑化剂 酒越高档含量越高)

2012年11月21日


號稱「天下第一酒」的中國著名白酒企業「酒鬼酒」捲入塑化劑風波,有媒體將酒鬼酒產品送到第三方機構檢測,查出該酒含有三種塑化劑成分,其中一種超標260%。酒鬼酒公司回應稱,酒鬼酒產品完全符合國家安全標準。中國酒業協會則證實,通過對全國白酒產品大量全面的測定,白酒產品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劑成分,但強調含量均低於食品標準值。
據21世紀網報道,接獲有關線索後,該網記者近日前往北京西城區的酒鬼酒專賣店買了4瓶酒鬼酒。隨後,四瓶酒被輾轉寄送到上海天祥集團檢測。經過五個工作日,21世紀網收到檢測報告,酒鬼酒中一共測出三種塑化劑成分(DEHP、DIBP和DBP)。其中,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超出衛生部規定的最大殘留量達260%。
酒鬼酒:產品完全符合國標
酒鬼酒公司副總經理范震接受中廣網採訪時表示,對媒體的報道「非常困惑」。他反駁稱不確定媒體送檢的就是酒鬼酒公司產品,且檢測公司並不具備權威性。范震強調,白酒行業的國家檢測標準不含塑化劑一項,因此不存在所謂的超標問題。且酒鬼酒生產仍使用傳統工藝,釀酒過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塑化劑,沒有利益驅動。
人民網報道則引述酒鬼酒公司稱,酒鬼酒產品完全符合國家安全標准,就生產工藝而言也不存在添加塑化劑的可能。公司表示,將通過合法的途經聘請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對酒鬼酒相關產品進行抽樣檢測,及時向廣大投資者和消費者公布檢測結果,現在相關產品送檢手續正在辦理中。
檢測公司:未出具相關報告
報道還指,針對媒體報道所涉及的檢測結果,酒鬼酒公司稱已派相關人員與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溝通,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稱,沒有接受過媒體的相關委託,也並未出具酒鬼酒公司相關產品的檢測報告。
酒鬼酒被驗出塑化劑超標一事,由於湖南新聞台與當地報紙都沒有報道,《旺報》報道,當地一片「靜悄悄」,多款產品仍在架上販賣。人民網還報道,對於白酒行業的塑化劑問題,有消息稱中國酒業協會早在去年6月就獲悉有關消息,但並未公諸於眾,僅在小範圍內傳達。
塑化劑領域專家雷景新指出,雖然白酒生產過程沒有塑化劑成分,但在管道輸送和包裝等環節,會接觸到塑料製品,從而將塑化劑溶解到酒精中,「這是行業弊病」。也有專家指出,不排除有人用塑化劑增加白酒黏稠度,讓酒顯得更有質量。
中國酒業協會19日回應,證實市面上的白酒基本都含有塑化劑,含量最高的達到每公斤2.32毫克,且高檔白酒的塑化劑含量較高,低檔白酒含量較低。聲明強調,塑料製品在白酒產品生產過程中,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現因塑化劑致病案例。全國白酒重點企業的白酒產品,塑化劑含量指標均低於食品標準值。
為甚麼國標不檢測塑化劑?《新京報》報道,對此問題,19日有業內人士指出,這類似於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在該事件集中爆發並產生嚴重後果後,國家隨即加大對此的檢測力度並制定了相關標准。但在媒體曝光前,該問題並未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注意。中國酒業協會19日表示,目前中國白酒標准正在研究白酒產品塑化劑含量標准限定。該協會建議衛生部門進行白酒塑化劑殘留量安全風險評估,待評估後,制定出白酒產品塑化劑安全標准。
白酒股市值一日蒸發330億元
受塑化劑超標報道影響,酒鬼酒19日在深圳證交所申請停牌,20日起停牌繼續。中新網報道,在二級市場上,滬深兩市白酒股19日集體暴跌,均跌幅5.87%,市值一日蒸發329.9億元人民幣。
中國白酒競爭激烈。中央電視台歷屆黃金時段招標大會中,「整點新聞報時」的廣告時段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北京晨報》報道,日前劍南春一舉打敗老大哥茅台,奪下該時段的標王寶座。

 

白酒基本都含塑化剂 酒越高档含量越高

2012-11-20 21:43:06 华声在线1037名网友正在讨论 字体:【

  19日晚,中国酒业协会发布声明称,目前,我国白酒标准正在研究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标准限定,某些媒体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就断言白酒产品塑化剂超标,这种做法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11月20日《新京报》)

  毒性大概是三聚氰氨的10倍的塑化剂,据说“在媒体曝光之前,这一问题并未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注意。”在这些“相关部门”中,当然也应该包括中国酒业协会。而当塑化剂在2011年5月被我国台湾地区在食品残留中检出后,中酒协才对全国白酒产品塑化剂残留含量做了大量调研。

  但与塑化剂事件曝光后,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相反,中酒协随即开出了“安慰剂”。“该协会指出,塑料制品(设备)在白酒产品生产过程中,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现因塑化剂致病案例。”说时迟那时快,在塑化剂还未被台湾地区检出时,这一问题并未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注意,而当塑化剂被曝光,舆论大哗,消费者人心惶惶时,中酒协已经掌握了近40年未出现因塑化剂致病案例的信息。难道现在医院对病例的诊断,都可以在食物链上确定致病源?

  食品安全专家和医学专家表示,塑化剂是一种对人体有持续性危害的有机污染物,虽然它不会像重金属那样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但可能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带来危害,如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长期大量摄取还会致癌。鉴此,中酒协凭什么断定“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现因塑化剂致病案例”?这样的“安慰剂”,分明就是维护商业利益的“维他命”,是一种讳疾忌医的消极态度。

  其次,中酒协强调,“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这就是说,塑化剂的来源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特定迁移”,而不是故意添加的。如果这样的话,中酒协和相关酒业就可以在退而求次中摆脱或减轻责任。

  然而,塑化剂是台湾一位女检验员在对益生菌食品做例行检验时,意外地发现了DEHP(增塑剂)。终于揭开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问题就在“起云剂”。这就涉及到塑化剂除了食品在生产和包装过程中,除了因接触材料的被特定迁移外,还存在人为添加的可能。“起云剂”内地称乳化剂,是可以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中添加起云剂主要是为了防止运动饮料或者食品产生沉淀,起云剂能使之更加均匀,增加口感。起云剂主要利用棕榈油和软化剂这两种原料制成,但是现在不法商贩使用塑化剂作为棕榈油的廉价替代品掺杂在食品添加剂中,对人体十分有害。这就说明,塑化剂可能来自乳化剂,而乳化剂既可能被用塑化剂替代棕榈油,也是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这会不会是“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的另一个来源?

  事实上,19日已有媒体报道称,“为了让年份不够的酒液看起来好看,增加各种增粘剂可固化伪造粮食酒内的糖分,产生粘杯挂杯的效果。”不管这种增粘剂是不是符合标准的乳化剂,但中酒协率先确定“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就似乎避重就轻了。按照食品卫生要求,哪怕有一种酒品涉嫌添加含有塑化剂的增粘剂,都不能被“特定迁移”掩盖。

  中酒协的“声明”,看上去难以让人释疑,但足以给人安慰。既看不出不良商人受利益驱使、缺乏道德自律,让有毒食品添加剂大行其道的丑陋一面,也看不到相关部门存在监管漏洞的责任自咎。倒像是面对塑化剂开出的一帖“安慰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