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聂崇彬
聂崇彬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910
  • 关注人气:5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在108弄10号的小囡之婚姻

(2012-08-28 07:19:37)
标签:

情感

分类: 个人故事

  小囡写她的婚姻,真是叫炒冷饭了。记得最早是上海《现代家庭》杂志有个专题,写离婚的,编辑问可否分享一下,小囡觉得,倒不是把自己的私隐到处讲,过来人说出自己的经历,可以给那些还正在痛苦的人一点启发或是安慰。于是,小囡写了《离婚,我准备了十六年》。哈,题目有点吓人。真的,因为儿子一二岁的时候,她知道肯定要离婚了,套用句最合理的说法,因了解而分开。但因为小鬼头的关系,希望有个男性的楷模,爸爸是最好的了。另外,婚姻不是儿戏,想结就结,想离就离,任何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对婚姻不负责任,所以决定等到小鬼头18岁再离。其实小囡前夫也是个好人,这十六年中小囡也多次想过算了,当他是家人,但是好像最后还是没有缘分。

当然现在每当看非诚勿扰节目,小囡真实由衷地感谢前夫,好在当年他很爽快地接收,否则到现在成了剩女,连舞台上跑不上去的,何况要在那边站上一个半小时,想到这里,每每小囡额头上就会飊汗。

也很奇快,离婚后的女人,同样年龄的话,好像比没有结婚的反要吃香的多,男人们评论那些拖着孩子的离异女人:做过女人了!

所以当小囡再次结婚时,洋夫问为什么会是他,小囡答道:“因为你是我的幸运数字。”大家猜猜是几?

小囡到了美国后,就开始专找美国人,有目的的,当然不是为了婚姻绿卡,这记小囡很硬,是靠自己的能力移民来的,还把小鬼头也一起带进。不需要靠婚姻在美国居留。

小囡是这样考虑的,年纪也大了,谈朋友也没有什么把握,谈不好分手,不是很浪费时间嘛,但和美国人交往,当是找个人练英语口语好了,这个人不好,换个人再练过。

洋夫是第三个练英语的人,确切地说,是在一个单身舞会上和另一位心理医生一齐认识的,洋夫先约小囡下次喝咖啡,但后来就没有声音了。当时那位心理医生就发动攻势了,那时小囡虽然被批准移民,但工作卡还没有下来,所以做过半年保姆,帮人家带孩子,小囡自己也没有想到,那位心理医生会这么痴情自己,一星期有几天在旧金山自己诊所下班后,会开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南边的圣荷西带小囡出去吃饭,很快,周末接她去自己在旧金山的公寓,可以看到海边日落的公寓,他养着两只猫,很浪漫,烛光晚餐是他最拿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烧鸡,不用刀宰,而是两只手在鸡的关节上弄一下,关节就断了,肉和皮还连接在一起。过了两个月后,洋夫出现了,很有礼貌地询问是否还可以继续那个咖啡之约,小囡爽快地赴约,但就是那次约会,结束时,他把小囡带到了自己也在圣荷西的家,见到了他儿子,正好和小鬼头离开自己去留学的年龄一样。儿子热情地招呼了小囡,并翻出自己所有的“宝物”介绍,但小囡发现没有一张他生母的照片。他告诉小囡,很希望父亲再给他找一个妈妈,小囡不理解,中国小人对后妈是非常忌讳的,他的回答令小囡感动,他说:“两个妈妈,好过一个。”

后来我就决定和洋夫走在一起,那位心理医生曾做最后努力,他要小囡去做原来说好要做的催眠术,帮助小囡恢复信心,洋夫送小囡去的,当然他没有进去,那次小囡的确被催眠入睡了,迷迷糊糊地听到,有个人在自己的耳边不停地说,你对Dennis那不是爱,是同情,必须停止。哈,他在给小囡下药。

小囡没有后悔这次婚姻,如果说第一次婚姻得到一个儿子,现在这段婚姻,给了小囡一个事业。关于婚后的故事,在以下的连接和文章中都有,很多重复,这就是小囡说的“炒冷饭”。

小囡就贴出北美著名记者曾慧燕写的报道,她报道,人民网,中新网都有转载,照片也是从网上拿的。

生在108弄10号的小囡之婚姻

聂崇彬与洋丈夫在内华达州的历史小镇Virginia City采访时留影。(聂崇彬 提供)

聂崇彬:中文事业洋夫打造

原为香港居民的聂崇彬,在儿子18岁那年,结束了第一段婚姻。因在美国成功做了人工臗关节置换手术,遂产生移民念头。

2003年聂崇彬如愿移民来美,感受到异乡岁月的孤寂,兴起交友念头。她在旧金山一个社区单身舞会,认识大她11岁的金发碧眼美籍德裔丈夫Dennis Koepnick。

现在,聂崇彬是美食时尚杂志《品》的总编辑,从她入行到现在短短三年时间,她在出版业四级跳,从记者、编辑、主编到总编,而鼓励和推动她加入这事业的,居然就是连一个中文字都不认识的洋丈夫。

聂崇彬对洋丈夫的帮助赞不绝口,同时也谈到异族联姻一些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如她舍不得扔掉剩菜,放在冰箱里,直到吃完为止,但洋丈夫什么都讲究新鲜,无论泡好的茶、瓶装的水,过了一二个小时就会被他倒掉,连在冰箱急冻层的冷冻品,过了三五天他就会扔掉。

聂崇彬说,中美合并的家庭,究竟以哪种节约为标准,各有各的优势,在尊重的基础上,以井水不犯河水为前提,各主自己头上一片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习惯,美国人和中国人最大的不同是前者开放,后者含蓄,尤其是在对爱的表达方面。美国人说“我爱你”好象是口头禅,一天可以说几十遍,而中国人偏偏最不善于表达的就是这三个字。可能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把这三个字说出口过,甚至面对着他最心爱的人。

聂崇彬赞成美国人说“亲爱的,我爱你”。过去她碍于中国习俗总是说不出口,直到嫁作洋人妇,说起来流利多了。但不多久,她却厌烦了,因为觉得说“我爱你”当然好,不说也不是什么罪过,嘴里不说并不代表心里不爱,“可我先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不说,是一件大事,如果哪一次我忘了说,他非要我补说不行,也不管时间场合,那怕是发生紧急的事情,我觉得他真成了这句话的奴隶了了,应该分轻重缓急嘛!他却有他的道理,他说:‘万一那天我出去了,你没有说我爱你,我又出意外了,那你会后悔一辈子。’”

聂崇彬却认为,爱不爱一个人,最主要看他肯为对方付出什么,而不是光在嘴里喋喋不休。

丈夫是个好心肠的人,从不说人坏话。聂崇彬个性较直爽,喜欢直话直说,“他老跟我说,说话要有技巧,即使是坏的说话也要用好的语言来说。”很多中国女人不爱笑,板着脸,太严肃。她常常找不到眼镜,便在计算机面前眯着眼看东西,他不厌其烦帮她楼上楼下找眼镜,还不断问她是否不开心,为何要皱眉头。她对他的“过度关心”,有时也会嫌“烦”。

总而言之,聂崇彬说当然希望婚姻天长地久,但万一出现变量,至少可以享受当下。她没有后悔再婚嫁作洋媳妇,总的感觉是“Very Goo”!

关于这段婚姻,受到的最崇高表扬来自洋夫的前妻,她在脸书上公开致信小囡:“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后妈。”

                   《现代家庭》2006年第2期  家庭亲子-情感对对碰            

 

“中国女皇”和“德国鬼子”的世界大战


http://www.51dh.net/magazine/html/328/328399.htm

刊登于《家庭》杂志2011年8月上半月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96d0b80100s7qe.html

    人民网,美華人異族婚姻大行其道 中西合璧家庭需愛澆灌
 

美华人异族婚姻大行其道 老少配下降洋媳妇增多

http://www.china.com.cn/overseas/txt/2008-07/23/content_16052067.htm

中新网7月22日电 据美国《世界周刊》报道,随着中国国门开放,跨国婚姻越来越普遍,洋女婿、洋媳妇大行其道,异族联姻遍地开花。这种现象折射出社会的进步和华人身份、社会地位的提高。尤其在近年的中西合璧婚姻中,双方在经济实力、年龄、文化素质上的差距明显缩小,不再是几十年前清一色的“外男中女”型,“外女中男”型逐渐呈上升趋势,“老少配”现象下降,有感情又有生活保障的婚姻越来越多,凸显新时代的中西合璧婚姻正向着爱的方向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