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甲园林。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洞穴诡谲,忽而开朗,忽而幽深,蹬道参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狮子林的假山,通过模拟与佛教故事有关的人体、狮形、兽像等,喻佛理于其中,以达到渲染佛教气氛之目的。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足山林”意境,使游人在游览园林,欣赏景色的同时,领悟“要适林中趣,应存物外情”的禅理。公元1703年2月11日清康熙巡游至此,赐额“狮林寺”,后清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额匾。
避暑山庄内文园狮子林则取假山屈曲环绕建筑,水道四通八达和建筑密集的特征。乾隆皇帝一生六次南巡,自第二次起,每次必游苏州狮子林,对它的美景赞不绝口,于是在避暑山庄清舒山馆前,度地复规仿之,避暑山庄的狮子林是取苏州狮子林的意境,追求倪瓒《狮子林图》的神仙境界的文园狮子林。它东部是以假山为主体的狮子林,西部是以水池为主景的文园,合称文园狮子林。其总体布局宗法于元代画家倪瓒的《狮子林图》,庭院幽深,石峰玲珑,具有典型的江南风格,素有避暑山庄园中之园的美称。它的平面构图与清代中期苏州狮子林极为近似。园内假山则就地取材,用北方的青石堆成,它虽不如太湖石玲珑剔透,但都姿态万千,形状各异,颇具北方山石的雄壮浑厚之气,有山洞、蹬道可通峰顶及各个亭子,园外的磬锤峰、罗汉山、园内的“南山积雪”、“锤峰落照”等景点一览无余。它克服了平地造园,横向布局错落有致,纵向构图平淡无奇的缺点,不但在横向上着意刻画,而且在立面上精心设计,层次分明,使人置身园内,处处美景如画。乾隆皇帝每次来山庄必游文园狮子林,“随景纪以诗”亲题文园十六景于内。文园的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即可以观水形,又可以听水音,曲水多变,将水流的自然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水池上有“圆洞卧波上,遥看一月如”的“虹桥”,“支架随桥曲”的“藤架”,池边“虚堂不设窗棂,使因纳景满庭。朝暮云容水态,春秋草秀花馨”的“纳景堂”,在“延景楼”内即可以听到周围的瀑布水声与鹿呦声,又可以观看到山庄内外的景色,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文园中的水池、假山、桥、亭、阁及藤架等再现了江南风格,与园外景色融为一体,乾隆曾赞曰:“何必江南罗绮月,请看塞北有江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