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避暑山庄外的庙会及节令民俗

(2011-02-17 08:47:38)
标签:

民俗

庙会

承德避暑山庄

杂谈

分类: 转载

避暑山庄外的庙会及节令民俗

  从清朝康熙年间于热河肇建避暑山庄开始,承德随着这里政治文化品位的提升,陆续在山庄内外建有寺庙123座,大街、小巷、沟谷、河岸、山上、山下,到处都是各种寺庙(这里还未包含各县的),承德成了寺庙之城。祭日繁多,庙会兴盛。承德的庙会与民间节日交插进行,不仅吸引了善男信女们去求卜问卦,烧香拜佛,同时也活跃了市场、刺激了文化发展,从而反过来影响着民俗色彩的变化,使之成为承德民俗风情中的一大亮点。

  正月

  正月为一岁之首,故称岁首、元月、寅月、孟春。初一,古称为“三元”,即岁(年)之元、时(季、四时)之元、月之元,又称元日、元旦、岁朝。子时,鞭炮齐鸣,响彻云霄,银花万朵,火树千章。第二天开始,在二道牌楼文昌阁迤西的文庙大影壁墙前的广场上搭台唱戏,人山人海。承德庙会开始。街内各庙相继演唱,每台四天,有时再续二或四天,热闹异常。初八,俗传是天上二十八宿下界,民间多燃灯祭祀。每一星宿有固定的灯数及摆灯形状。日暮时,点上49颗用纸蘸油铜钱为座的星灯,焚香祷告,名之为“顺星”,祈一年吉利。是日,普宁寺(大佛寺)众喇嘛身披黄袍“开经”,祈求一年风调雨顺。

  初五:俗称“破五”。初五以前多吃年前蒸的年糕、馒头、粘饽饽等熟食品,不得以生米做饭,妇女不得出门,至初五则破除禁令。供于祖先影像和神龛前的祭品,列于是日撤去,名之为“撤供”。

  初六:出嫁女儿回娘家,旧称“归宁”,俗称“接姑娘”。各商号开市,旧俗于腊月三十结账封印,至此开门营业。

  初七:旧俗自初一至初十各以人或物名之,以阴晴占吉凶,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马日,初六为牛日,初七为人日,初八为谷日,初九为果日,初十为菜日。如是日天气晴和,则主人人畜兴旺或五谷丰登,阴天则兆荒灾,民间对是日之俗尤为重视。

  初八:由粮市街的粮商集资,在宏济寺前开戏。宏济寺供刘备、关羽、张飞,是当时葛家的家庙。

  十三日,大佛寺“打鬼”,一连三天,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是承德最大的庙会。普宁寺供三世佛、释迦牟尼等佛,是承德最大的寺庙之一。堪布喇嘛身披黄锦衣袍坐在车上,双手持钵,各侍从手持仪杖法器,跟随左右,前呼后拥。还有四大天王、三十六地煞、七十二金刚等。鼓吹在前,徐徐前进,众喇嘛手执曲锤柄鼓,有鸣锣开道者,有吹罡筒者,有演念经文者,在广场绕行一周,锣鼓声响彻云霄,广场中间搭有打鬼亭一座,上有用面制的鬼王,届时念经致祭,扮演诸佛的喇嘛依次舞蹈做打鬼动作,最后由鹿首金刚佛以利斧将魔鬼劈碎,以火焚之。是时围观众人一拥而上争抢鬼王和祭品,名之“抢霸凛”,十四日,普陀宗乘之庙也全日开放,喇嘛在各殿堂鼓乐诵经,正午时分喇嘛在寺庙乐队的引导下抬着面制鬼王送至庙外投入干草堆里点火焚烧,名曰“送祟”。普宁寺已成为我国北方佛教活动中心。

  十五日:古称“上元节”,也称“灯节”、“元宵节”。自南营子大街至二仙居、火神庙街、马市街、西大街、二道牌楼文昌阁附近,十里长街,万人空巷,火树银花。路旁商号悬灯结彩,有九莲灯、玻璃灯、走马灯、冰灯,观灯人群则手提荷花灯、萝卜灯、白菜灯、鲤鱼灯、猪八戒灯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由群众扮演的“灯官爷子”和“灯官娘子”于是夜出巡,到各店铺讨钱,这时的店铺老板们为了讨个吉利,谁都不敢不给。有些店铺这期间还有猜灯谜(俗称“打灯虎”)活动,将各色纸条写上谜面悬挂起来,由围观者竞猜。谜底有打四书五经一句者、打成语者、打古诗词者、打《三国》、《水浒》人名者、打古书名者,猜中有奖,颇有雅趣。

  历年正月十五前后,从热河街沿避暑山庄宫墙的五孔闸直至狮子沟、大佛寺,商贾云集,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商民大办各种花会,非常热闹。形成规模最大的庙会。正月十五这天,火神庙还祭火神,有灯会,庙门及牌楼均悬宝莲灯,祭神观灯者甚众。岳王庙和火神庙毗邻,规模都很大,香火极盛。每年都在正月十五举办庙会,火神庙以灯会为主,岳王庙以唱大戏为主。

  二十五日:民间以此日为“填仓节”,家家户户于天亮之前在院内用火灰划几个囤形,中间撒上小米,以象征仓满囤流,祈求来年生活富足;粮米行业则于是日大放鞭炮,祭祀仓神,以求生意兴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