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年俗
(2011-02-16 09:40:2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媒体报道 |
远去的年俗
网友(沉思人):稀里糊涂年就过了:承德现在过年除了喝酒,几乎没有别的活动了,前几天,朋友去北京逛了趟庙会,人山人海,很是热闹,为什么有“庙城”之称的承德却没有一处热闹的去处呢?承德的年俗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好好挖掘一下,让人们的年味很浓,让年俗文化得以传承!
记者调查:正如这位网友所说,如今过年的年味很淡,除了喝酒吃饭看电视,走出去很难找到以前蕴含浓于中国传统年俗文化的活动。在街头随机调查中,受访的10名市民均表示:“现在过年年味很淡,越来越没吸引力了”。
单就承德当地来说,那么以前又是怎样过年的呢?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承德老人尹忠。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吃完辞岁的饺子,度过守岁的团圆夜,就到了正月初一,春节的活动和新的一年一同拉开了帷幕。初一,古称为“三元”,即岁(年)之元、时(季)之元、月之元。一大早,前往承德大佛寺(普宁寺)上新年第一炷香的人就会络绎不绝,以祈求一年平平安安。初二,走亲访友的就多了起来。这一天,新嫁出去的媳妇要在丈夫的陪同下回娘家,但不能呆太久。初五俗称“破五”,初五以前多吃年前蒸好的年糕、馒头、黏饽饽等熟食,不得以生米做饭,至初五则破除禁令。初六,出嫁的女儿由娘家的小辈儿接回娘家。与此同时,各地的庙会、花会也会将喜庆的气氛推向高潮。正月十三,普宁寺“打鬼”,一连三天,是承德最大的庙会。当天,堪布喇嘛身披黄锦衣袍坐在车上,双手持钵,各侍从手持法器,跟随左右,前呼后拥,还有四大天王、三十六地煞,七十二金刚等,鼓吹在前,徐徐前进,众喇嘛手执曲锤柄鼓,有鸣锣开道者,有吹罡筒者,有演念经文者,在广场绕行一周。广场中间搭有打鬼亭,上有用面制的“鬼王”,有人念经致祭,喇嘛们舞蹈着打鬼动作,最后有鹿首金刚佛以利斧将“魔鬼”劈碎,以火焚之。这时围观的群众就会一拥而上争抢“鬼王”和祭品,名为“抢霸凛”。承德被有些人称为寺庙之城,因此庙会与民间节日相互辉映,也就成了承德民俗风情中的一大亮点。
从正月十三开始,以位于承德市区火神庙(现早已消逝)为节点,北至避暑山庄丽正门,西至头道牌楼,道路两侧的住户商铺,都会挂起精心制作的各式彩灯,正月十三晚上所有彩灯都将进行试灯活动,以迎接元宵节的到来。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各式的灯笼就成了主角,到处悬灯结彩,火树银花,孩子们也会手持各家亲手制作的灯笼上街,相互比试一下谁家的等做得最有创意,最漂亮,在灯会期间,猜灯谜无疑是最受大家欢迎的活动,尹忠说,只要猜对了,就可以从不同的商铺里领取到奖品。这一天,在双峰寺附近的老年沟,人们会用面做成碗状,晾干后插上棉花,倒点油,到晚上7时多,就开始“撒路灯”的活动,祈求一年出行平安。到了正月二十五,这天家家户户于天亮之前在院内用火灰画几个囤形,中间撒上小米,以象征仓满囤流,来年生活富足。从这天以后,年味就会悄然淡下来。
尹忠老人说,以前的各种活动,已经有许多年没出现,“我们应该老的年俗活动重新搞起来,让过年的年味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