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古美少女的声音纪念碑

(2012-02-28 08:13:51)
标签:

杂谈

中古美少女的声音纪念碑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注意:此文含有一些错误,经徐文堪先生指正,已作出修改。订正版见http://liwan-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26982175201222294150741/

 

一个有着稻谷新香、散发着青草香味的女声三重唱,放进一个全编制的交响乐团里会是什么样?就是这个样——南王姊妹花2011年专辑《巴力瓦格斯》,录制的就是这样的声音。

唱片右上角印着两行小字:“Baliwakes,巴力瓦格斯,乃卑南音乐之父‘陆森宝’的卑南族名。Bali在卑南语中是‘风’的意思,baliwakes,即为‘旋风’之意!”唱片左上角,三行字略大,依次是“角头音乐”,“人民·土地·歌”,“2011·10”——这唱片的出版时间。

到2010年,陆森宝刚好一百岁。这个经历过两个国家的人,除了族名、汉名,还有个日本名——“森宝一郎”,那是他在日据时代的学名。他1949年开始写歌,1988年3月20日作下最后一曲,6天后辞世,《巴力瓦格斯》收录了他创作的、南王姊妹花演唱的、台湾交响乐团伴奏的十首歌曲,是一个声音的纪念碑。

陆森宝用卑南语写歌词。中央山脉以东、卑南溪以南、知本溪以北,山壁海岸环抱,一片平原地带,住着人口约万人的少数民族部落,这就是卑南族。在台湾高山族10个少数民族部落里,卑南族是汉化最深的民族。

卑南语属南岛语系。这个1706年才发现的语言家族,充满了奥秘。西自非洲马达加斯加,东至南美复活节岛,北自台湾、夏威夷,南至新西兰甚至原住民的澳州,这偌大的、覆盖了地球近一半水体的太平洋、印度洋上,都说着亲源关系相近的同一家族语言。散布在这片浩瀚海洋上的大小无数岛屿,两亿五千万人口,所持语言特征竟基本相同:粘着型语言,主要构词法是词根添上附加成分、词根的重叠或部分重叠。常用词大多为双音节。人名、普通名词、方位名词分别加不同的冠词。代词有人称和数的范畴,第一人称复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动词有时、体、态、式等范畴。数词有十进位、五进位、四进位等计数法。大多数词根既能作名词,也能作动词。词序往往随谓语的性质而变动,谓语动词有的出现在句首,有的出现在主语之后。

这简直就是海洋的语言!海洋上生息的各民族,虽然相隔茫茫,漂泊千里万里,却说着出自同一家族的语言。何以出现如此惊人的相似现象?猜测纷纭,300年来大致出现了四个假设:

——头200年,历史语言学家一致认为,南岛语系和其他语系没有同源关系。

——1904年,局势突转,德国传教士威廉·施密特(Wilhelm Schmidt )提出,南岛语系和南亚语系同源。

——1970年,美国学者奥伊文德·达尔(Oyvind Dahl)提出,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同源。

——1990年,法国学者洛朗·沙加尔(Laurent Sagart)提出,南岛语系和汉藏语系同源。这一种说法,由于举出了许多细致的词汇比较实例以证其渊源,日渐成为国际学界的主流看法。

东南亚和太平洋考古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学家之一、英国学者彼德·贝尔伍德(Peter Bellwood)1991年的论文,加上中国古代典籍的佐证,展开了一幅富于想象力的宏图:中国上古的百越,与南岛语系民族有着共同的祖先。上古传说中的太昊,就是南岛语系居民的始祖。南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亚人称其海神为Taaroa;《淮南子》中说,东方一万二千里是太昊、句芒治理的地域;Taaroa即太昊;而人类考古学亦证明,大汶口文化居民与波利尼西亚人体质相似。

贝尔伍德推测,南岛民族由亚洲大陆而来,可能与侗—傣民族或南亚民族原属一家,分家后到了台湾,年代大约是6000年前。大约5000年前,其一部分后代从台湾南下扩散到菲律宾群岛北部的吕宋岛一带。然后到婆罗洲、印尼东部,时间大约在4500年前。然后往东、西两方扩散,东至马利安那群岛(关岛、塞班岛一带),也到了南太平洋部分地区;往西到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时间约在3200年前。再下一步,扩散到中太平洋美拉尼西亚区域的加洛林群岛一带。然后往东,到波利尼西亚,约在公元300年左右。今天在新西兰的毛利族,是最晚的移民,迁移发生在约公元800年。

如此,台湾卑南族,是使用南岛语言最早的民族之一。

海洋民族的歌曲,往往像大海一样广阔;其情形类同山脉中山民的山歌,音调如峰岳般峭拔。陆宝森的音乐,包括他援引的古调,却没有多少海洋气息,而充满着平原民族的特色。但若说没有海洋气息,也不确,这些歌曲的柔和温润悠扬,是大陆的平原小调多所欠缺的,其曲调更兼有一种舒缓荡漾,如优美起伏的水面和清风,似是近海的景致带来。

这歌曲特色,颇与卑南族的民族习性相一致。卑南族世居海岛,离海滨很近,却更眷恋农耕,心仪上山狩猎之事。卑南族又分南王部落与知本部落。南王部落认为其始祖出于竹子,知本部落则认为其始祖出于石头。他们崇拜的神灵是天神、地神,地神又分田神和山神;其最盛大的祭典,是收获祭、猴祭、大猎祭。

卑南族信奉原始宗教和基督教。与汉民族相似,他们有将司理神人格化和系统化的倾向,由此塑造出水神、风神、雨神、谷神、猎神、家宅之神……祖先崇拜很盛,巫术畅行。巫术又分为人消灾去病的白巫术和专门咒人害人的黑巫术。

基督教属于近代信仰,与卑南族古老的会所(PaLakuwan)文化日益交融一体。这是一种近似于斯巴达式的社会化体系。族内少年十二三岁,就要住进会所,学习群居生活,接受各式谋生技能与体能训练。会所内实施严格的年龄阶级制度,等级分明,位于下级的须完全服从上级,否则会受严厉惩处。

《巴力瓦格斯》开篇即唱《耶稣基督》,显示出卑南族紧密的社会组织教化倾向,歌词译成汉语是:

 

耶稣,我们所依靠的,

请降临我们,看顾我们。

我们时刻向您祈祷,

若蒙亲临,

将温暖我们,坚固我们。

 

耶稣,我们的父,

请赐给我们力量,引导我们。

我们时时敬拜您,

若蒙垂听,

我们必有力,且坚强。

 

耶稣,救赎者,

来清理我们,照亮我们。

既然您视我们为子,

若蒙垂怜,

我们的道路,必美善。

 

这样的歌词,简洁,层层递入,很有感染力,且有着民歌所特有的朴实的力量。陆森宝无意于做音乐家,所有歌曲都因事而起,有着服务会所的动机。古人结绳记事,“旋风”巴力瓦格斯则是结歌记事,一首首歌曲由此而成为“以歌记史”的意外,将它们集于一处,竟记录了与宏观历史遥遥对应,发生于族群中的一桩桩家族事件。

比如1953年,时值台湾农业时代,文化生活形式简单而匮乏,部落年轻人喜欢聚在俱乐部里用麦克风轮流唱歌。陆森宝因此而写了男女对唱的《散步歌》:

 

女:我们散步去吧!哥哥

男:你既然这么说,我怎能不欢喜呢!

女:往哪里去好呢?

男:去东边吧!好让月光照亮我们。

男女:唉呀真巧!我们的想法竟然一样。

 

女:我们出去走走吧!哥哥

男:你既然这么说,我怎能不欢喜呢!

女:往哪里去好呢?

男:往南边去吧!可以去泡温泉呀。

男女:唉呀真巧!我们的想法竟然一样。

 

女:我们去兜兜风吧!哥哥

男:你既然这么说,我怎能不欢喜呢!

女:往哪里去好呢?

男:往北边去吧!去那港口乘船出游。

男女:唉呀真巧!我们的想法竟然一样。

 

女:我们去放牛吧!哥哥

男:你既然这么说,我怎能不欢喜呢!

女:往哪里去好呢?

男:往西边去吧!好让藤蔓遮荫。

男女:唉呀真巧!我们的想法竟然一样。

 

这真是民歌的智慧!其简单、朴拙之生动,简直非此不能。东南西北的套式化排叙,意外地别出一景,幽默地点出男女欢情的炽热、好笑及其中真义:只要欢情在,去哪里都正正好,去哪里都一样开心。

唱着这卑南语歌曲的南王姊妹花,是卑南族南王部落人陈惠琴、李谕芹与阿美族都兰部落人徐美花。这女声三重唱的歌声,美妙灿烂,妩媚之极,我从中听到的是稻香和青草,她们自己则以“中古美少女”自谓。陈惠琴的老公汪智博感受更妙,称之“焦糖、花蜜与甘泉”,真是知妻莫若夫。这是台东南王部落流出的美声,是民族与土地所特赐的美声。

陆森宝在自传中说,音乐创作是他奉献的一种方式。他的部落民族,秉守基本的社会共享精神,“你的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愈有能力的人,愈是分享多的人(林志兴语)。但工业化、城市化的当代社会进程,将部落生活方式日渐瓦解。陆森宝生活于族群体制式微的过程中,有感于年轻族人不再唱卑南老歌的现状,寄望于他们能从谋生的外地回乡相聚,到会所跳舞,参加年祭。《巴力瓦格斯》这一座歌声的纪念碑,也迤逦呈现出这“卑南族音乐灵魂”78年人生的心路。

陆森宝的一句话,印在这唱片封底和歌本开端:

我们年轻人大都遗忘了“山上的话”,而山上的话包含着“PaLakuwan”(会所)的训魂。当自己作的曲子,在部落或教会里传唱的时候,我感到无限的欣喜,这是我作词作曲唯一的安慰和快乐!

 

 

2012年2月2日星期四

 

本文纸媒版本载《文汇报》2012年2月2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