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浑水”、“啸狼”影响下,芝加哥迅速窜升起新一代的吉它手巴迪·盖伊(Buddy Guy,1936- )、奥蒂斯·拉什(Otis Rush,1934- )。他们承继了芝加哥城市布鲁斯的衣钵并加以光大。与此同时,与芝加哥相距几百公里的另一北方城市底特律,成了布鲁斯音乐的另一中心,出现了一位叫约翰·李·胡克(John Lee Hooker,1917-2001)的布鲁斯巨人。
巴迪·盖伊(1936- ), 继“浑水”、“啸狼”、B. B. 金之后的芝加哥艺人,吉他大师。这是他1998年的专辑《沉重的爱》。
约翰·李·胡克(1917-2001)。
从20年代开始,约翰·李·胡克便以一个密西西比赤足少年的身份,不断学习和探索表达深重伤害与治疗伤痛的艺术,他从同时代人莱廷·霍普金斯(Lightnin' Hopkins)的“魔乔”派中演化,最终赢得了“布吉乐之王”这么一个雅号。布吉(Boogie)是一个从爵士乐中借来的术语,原指一种钢琴风格,其特征为变化多端的节奏和楔入节奏的速度飞快的即兴弹奏旋律。在胡克深沉呜咽的演唱中,开阔的弦响可以让聆听者感受到通向非洲大陆的音乐精神。1948年,胡克独坐于底特律某录音室,在地板上踩出一连串节奏并用手的击打相配合,嘴巴里则发出他独有的呜呜声,这原始而质朴的表现形式,让见多识广的制作人亦觉得眼界大开。
1917年8月22日,胡克出生于一个黑人音乐世家。继父威利· 摩尔与乡村布鲁斯大师查利·帕顿和盲人杰佛逊十分交好。胡克从继父那里接受了教育,14岁时到孟菲斯与叔父同住,并与罗伯特·奈特豪克(Robert Nighthawk)在俱乐部表演谋生。几年后胡克北移底特律,偶然的机会得以在现代唱片公司录制歌曲《布吉孩》(Boogie Children)。以此为发端,一直到50年代,胡克用了将近20个不同的名称,在不同公司录制了近 70 首歌曲。1955年,胡克与维杰伊公司合作,雇用艾迪· 泰勒录制了一大批深具影响力的歌曲,将布鲁斯的影响传到了英国,其中歌曲《涟漪》(Dimples)在1956年成为英国第一支布鲁斯热门作品。
1955年,胡克与维杰伊公司合作,雇用艾迪· 泰勒录制大量深具影响力的歌曲,将布鲁斯的影响传到了英国。图为胡克的唱片《布吉孩》的再版片。
美国布鲁斯复兴和英国音乐入侵两次重要运动,都与胡克的歌曲密切相关。2003年,杰夫·贝克、杰克·布鲁斯、彼得·格林等一批当代吉他大师向胡克表示致敬,录制了这张唱片。
以胡克为代表的边缘城市布鲁斯的兴起,为芝加哥布鲁斯的广泛播撒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边缘城市布鲁斯也在南方诸州白人听众中间,构成了沟通乡村布鲁斯的桥梁。于是,在适当的时候出现适当的人选成为可能,历史从此开始等待一个会唱布鲁斯的白人青年出现。戏剧性的是,日后流行音乐要上演的美国布鲁斯复兴和英国音乐入侵这两场大戏,都与胡克的歌曲密切相关。
当北方城市风起云涌之际,南方城市孟菲斯也在悄悄崛起。作为人口迁移的中转站,孟菲斯由于广播业与唱片工业的发展,一跃成为新的布鲁斯中心。WDIA黑人电台开始专门播放布鲁斯与宗教音乐,直接听众达125万。
50年代出现了B. B. 金(B. B. King,1925- )。金原是一位电台播音员,热爱吉它,钟情于各家各派,他的节目也是各家各派都介绍。耳濡目染中,金极自然地综合了各类黑人音乐甚至吉卜赛音乐,创造出全新的城市布鲁斯风格,逐渐赢得“布鲁斯之王”的称号。
平缓松驰富于感召力的演唱、清晰明亮的吉它,从爵士乐中吸取的摇摆节拍以及T. B. 沃克尔的旋律技法,八到九人的伴奏乐团,这都是B. B. 金区别于其他芝加哥艺人的地方。B. B. 金的吉它有浓厚的爵士味,演唱中运用微妙的拖拍手法,创造出爵士乐师所擅长的摇摆韵致;乐队也像爵士乐队那样,大部分由铜管乐组成。他摒弃了那些让人直接回忆起南方种植园生活的呻吟,对于土生土长的芝加哥黑人后代,这种音乐显然更适合。然而从另一方面说,金所代表的纯净布鲁斯太温和了,在逐渐演变的布鲁斯潮流中,原有的铁杆听众——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群落,开始寻找更为激烈直率的风格,以宣泄对社会的反叛和不满。以芝加哥为代表的城市布鲁斯,在50年代后期开始直接面对白人青少年,布鲁斯的原有精神,逐渐下移到其他新兴黑人音乐种类中。
50年代出现了B. B. 金(1925- )。金原是一位电台播音员,热爱吉他,钟情于各家各派,在他的十指下,各家各派的技巧汇合成一条清澈的大河。虽然他生在密西西比,活动在芝加哥,但更受到得克萨斯的影响,其中T. B. 沃克尔可说是形成他演奏风格的头号宗师。
B. B. 金的吉他有浓厚的爵士味,乐队也像爵士乐队那样,大部分由铜管乐组成。
从罗伯特·约翰逊到B. B. 金,你可以清晰发现两代大师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两人分别被视为“三角洲布鲁斯之王”与“布鲁斯之王”),这差异存在于演唱的口吻,也存在于歌曲的伴奏队伍和听众群体的不同上。这差异的实质反映的是黑人家乡农村与城市移民区之间的巨变;而两者的过渡,就由密西西比人约翰·李·胡克立足于底特律与孟菲斯的“边缘”布鲁斯来衔接和填补。
城市布鲁斯为5、60年代兴起的摇与滚(Rock ’n’ Roll)在形式上奠定了较完整的基础,也令黑人平民艺术有机会走进纽约卡耐基音乐厅,与爵士乐一起跃上地表,成为精英文化承认的本世纪耀眼的艺术创造。
城市布鲁斯的发展,令布鲁斯艺术达到了创作与演奏技法的顶峰。今天,如果不借助电脑与效果器,人们也许仍无法在技术上超越城市布鲁斯的演奏水准。不同于爵士乐中的摇摆乐和大乐队爵士乐——它们都被上流社会接纳了;而布鲁斯仍旧失意、潦倒,流落底层不为雅人所赏,即使“浑水”、“啸狼”这样的大师,也不得不出入于城市小酒吧以养家糊口。不过正因为这样的际遇和街头形式,反倒孕育和保存了布鲁斯纯朴而野性的生命。而这个时代的尾声和新的时代的开始,由一个密西西比白人青年担负着,它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艾尔维斯·普莱斯利(1935-1977),偶然的机缘使他走进孟菲斯的录音室,以一首粗犷的布鲁斯风味的试唱,触动进而改变了整个世界。
事实上,几乎所有种类的布鲁斯,都无一例外地起源于南方,起源于密西西比。就是在今天,很多具布鲁斯气质的黑白艺人,也依然有着南部的身世、或南部的生存经验。布鲁斯种类的繁杂,产生于黑人在争取自由、赢得尊重过程中的不断迁徙,由此在不同地域、不同族源、不同文化中发生变异,形成带各地风范的、风格不同的、城市化或地域化的布鲁斯。50年代以后,所有因之衍生的泛布鲁斯家族,都被归属于一个新的名字——节奏与布鲁斯(简称R & B)。这以后,B & B越来越像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口袋了,在今天, 它几乎成了黑人音乐和所有以黑人音乐为根的流行音乐的代名词。
艾尔维斯·普莱斯利(1935-1977),偶然的机缘使他走进孟菲斯的录音室,白人唱起了布鲁斯,从此这种布鲁斯不再叫布鲁斯,而改称为摇滚乐。
注释:
2.
“魔乔”派,Mojo,作为一个美国词,Mojo原意指致幻剂,或者指咒语或给人下咒的巫术,据牛津大辞典解释,美国半文盲的黑人布鲁斯音乐家创造和普及了这个词;不管它本来来自何处,原意为何,总之与饮酒、魔力、巫术等有关。作为一个布鲁斯术语,Mojo的用义十分模糊,大抵指那种带有某种魔力的演奏,一方面琴师的指法、技艺、即兴能力等要特别高超,另一方面其演奏要带有某种迷狂的情绪和本能,以使人能进入迷醉状态。
3.
布吉,亦称“布吉伍吉”(Boogie-Woogie),意译为“快速布鲁斯”。它与非洲音乐有隐秘渊缘,曾有史家提到布吉钢琴风格与西非的木琴演奏酷似,都是通过不同的短小节奏型来形成对比。采取连续重复不同节奏型的手法可以逐渐使音乐制造出兴奋的氛围。受此启发,后世的布吉摇滚乐手专注于律动感和兴奋气氛的营造,喜4/4拍,在不断加重的演奏中制造稳健的、升级的节奏律动型狂喜和迷醉。
4.
现代唱片公司,Modern Records,二次大战后最著名的节奏与布鲁斯唱片公司,1945年建于洛杉矶,早期以发掘原声类布鲁斯艺人为特色。从1946年到1960年代,先后成功介绍并拥有莱廷·霍普金斯、约翰·李·胡克、B. B. 金、“啸狼”、鲍比·布兰德(Bobby Bland)、艾特·詹姆斯、埃尔莫·詹姆斯等著名布鲁斯艺人。
5.
维杰伊唱片公司,Vee-Jay Records,芝加哥第一家黑人产权的节奏与布鲁斯公司,1953创建于印第安那州加里市,是一家大起大落的唱片公司,在1964年之前成长扩张极快,但转眼间就在1966年陷入绝境并破产。70年代之后,复活的“维杰伊国际”再版了数以百计的经典LP和已经埋没在历史中的优秀之作,90年代进一步将之CD化,但因为该公司规模很小,很少被人注意。
6.
WDIA,美国第一家黑人电台,黑人播给黑人听的电台。在初创的40年代,主要播放乡村与西部音乐、古典乐和轻音乐,基本上与其他电台没什么两样。1948年10月25日,该电台首次雇佣黑人播音员播放黑人布鲁斯音乐,引发爆炸般的反响。经过50多年经营,目前已赢得“明星制造者电台”、“善意电台”、“社区电台”、“即兴演出电台”等一系列美誉。
《民谣流域》,李皖
史文华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年1月第1版,2008年1月第1次印刷,定价48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