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谣流域》:乡村音乐的三次融合(2)

(2011-12-27 08:39:04)
标签:

杂谈

第二次乡村音乐的融合产生于3、40年代,它的尾声一直延续到60年代摇滚乐(Rock)的兴起,才算彻底偏离出音乐变迁史的中心舞台。这次融合发生于城镇。第二次融合中,一方面原声转向了电声,另一方面爵士乐的一些手法被引进到乡村音乐中来。如果说第一次融合杂揉进来的黑人音乐部分主要是一些黑人的民谣,那么第二次融合则是乡村音乐跟黑人音乐的全面接触,包括跟与白人歌谣相去甚远的那部分的接触。由此,黑白两套音乐语言发生了更深层次的杂交。这第二次融合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酒吧音乐(Honky Tonk),第二阶段是“摇与滚”(Rock 'n' Roll)。

酒吧音乐产生于美国南方的工业城镇,它是大萧条和产业工人晦暗生活的产物。酒吧音乐描写的是痛苦,它的体内流淌的是酒精、失意、落寞、疼痛和悲哀。比起此前的乡村音乐,酒吧音乐是高亢的,也是哀鸣的。它的代表人物是汉克·威廉斯,他不足7年的艺术生涯也是高亢而且哀鸣的,他独特的歌唱艺术的特色也是高亢而且哀鸣的。如同后朋克乐队“这这”(the The)歌者马特·约翰逊(Matt Johnson)所说:汉克·威廉斯用短短的7年时间,完成了一个艺术家通常用一辈子也完成不了的那么多的创造。

 

《民谣流域》:乡村音乐的三次融合(2)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这这” 乐队歌手马特·约翰逊说:汉克·威廉斯用短短的7年,完成了一个艺术家通常用一辈子也完成不了的那么多的创造。1995年,“这这”用后朋克风格“翻新”了威廉斯11首歌,将威廉斯歌曲中的凄凉和悲情发挥到了极致。封面上约翰逊模仿了威廉斯的形象——以怪异的凄凉与悲情的方式。

 

酒吧音乐把乡村音乐从松弛清淡中解放出来,乐器更杂,歌声更响亮;随后而来的“摇与滚”,把更多的节奏和活力注入到乡村音乐的肌体中,同时歌手的演唱变得外向而且激烈。“摇与滚”是从黑白两个方向共同掘进,最后汇聚到一个中心的:很明显,实现这一转变,黑人是从布鲁斯出发,而白人则是从乡村音乐出发。此后,黑白音乐之间的壁垒便在摇滚领域彻底打破了。

“摇与滚”的代表,在黑人是查克·贝里(Chuck Berry,1926-  ),在白人则是艾尔维斯·普莱斯利(Elvis Presley,1935-1977)。贝里身旁站着“小理查德”(Little Richard,1932或1935-  )、胖子多米诺(Fats Domino,1928-  ),普莱斯利身旁则站着罗伊·奥比逊(Roy Obison)、巴迪·霍里(Buddy Holly,1936-1959)、杰里·李·刘易斯(Jerry Lee Lewis,1935-  )、卡尔·珀金斯(Carl Perkins,1932-  )、约翰尼·卡什(Johnny Cash)等人。黑人“摇与滚”是电声布鲁斯结合西部乡村歌曲的明显合体,白人“摇与滚”则是在城市布鲁斯的强烈节奏里继续唱着乡村音乐的声音。“猫王”普莱斯利不管怎么唱怎么摇,他的歌腔一直仍然是乡村山地式的,甚至他那最富有特征的带喉音的连珠炮似的吆喝,也是典型的山地民歌的方式;杰里·李·刘易斯延续了“猫王”的风格,同时将黑人那厢小理查德令人目瞪口呆的快速钢琴杂耍集于一身,把“猫王”式的劲歌变得更快速、更跳荡。白人阵营里的另外几位,口中的乡村味更明显,音乐中的乡村风格更为典型,从创作动机来看,他们是吸收了黑人音乐的一些语言,来充实和丰富乡村音乐的表现形式。历史不久后就将约翰尼·卡什视为地道的乡村艺人,而罗伊·奥比逊的一些作品被视为乡村音乐,巴迪·霍里则被视为乡村西部音乐基础上的革新,而跳动活泼的杰里·李·刘易斯60年代对乡村音乐更感兴趣了,这时他回到乡村音乐领域发展,并且再没有跳出来。

 

《民谣流域》:乡村音乐的三次融合(2)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摇与滚”的黑人代表查克·贝里(1926-  )。在他这里,“摇与滚”是“节奏与布鲁斯”的变种,与乡村音乐没关系。

 

《民谣流域》:乡村音乐的三次融合(2)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摇与滚”的白人代表艾尔维斯·普莱斯利(1935-1977)。“猫王”不管怎么唱怎么摇,歌腔仍然是乡村山地式的,甚至他那最富有特征的带喉音的“连珠炮”,也是典型的山地民歌样式。这是乡村风味浓厚的《来自孟菲斯的艾尔维斯》(1969),猫王的复出之作。

 

《民谣流域》:乡村音乐的三次融合(2)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罗伊·奥比逊的一些作品被视为乡村音乐。这是奥比逊演唱的米高梅《吉他快枪手》电影原声。这是部乡村西部片,奥比逊在其中饰演了他平生第一个电影角色。

 

《民谣流域》:乡村音乐的三次融合(2)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谁也没想到又蹦又跳,会用手、脚、屁股弹钢琴的杰里·李·刘易斯最后会变成一个乡村音乐的人物。

 

这个时期的乡村音乐,已经杂糅进更多黑人音乐的元素,并且这种杂糅逐渐深入到内部,变成血液而不是表面的装饰。罗伊·奥比逊的声音既是乡村的又是灵歌的,中间绝无界线;普莱斯利你怎么也不好说那是乡村歌曲。虽然嗓音和旋律还是乡村的延续,但节奏和情绪上的巨大变化,把乡村音乐原有的空旷、质朴、抒情的内涵完完全全改变了。

但它确实又是连接在乡村音乐这个脉络上的,基于这个角度,所以才会有山地摇滚(Rockbilly)这么一个称谓吧。山地摇滚和“摇与滚”到底有什么分界?简单地说,山地摇滚就是白人的“摇与滚”,而“摇与滚”还包括了查克·贝里等黑人的部分。山地摇滚是“摇与滚”的一个部分,特别在一些原型上接近乡村音乐的作品上集中体现出来。

第二次融合产生的是城市化的乡村音乐。这次融合背后的推动力,是城市文化的兴起,由此诞生了城镇下层市民的歌曲。

受此影响起程的第三代白人,主要不是美国白人而是英国白人了,所以他们跳出了美国的传统,而接续上了自己的、上流的、古典的传统,这使音乐发生了再一次突变,这就是摇滚乐(Rock)。当“摇与滚”使激动的英国青年普遍地在酒吧、俱乐部和街头组织起乐队,并突袭进美国一跃成为世界流行音乐的主要风貌时,“摇与滚”的时代就过去了。在这种音乐里我们听不到乡村音乐了——他们因美国而起,但是并没有恪守美国的传统1。对英国而言,美国显示的是一次外来刺激而不是同一种文化传承的演进。在美国,白人流行音乐的发展总可以归并到乡村音乐这个视角上来观察,这是他们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的一部分,或者说,作为一种音乐生命的美国白人,他们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固有内核随时间和世事而流转,但只会变化不会消失,所有的变化都不同程度地是乡村音乐(即美国白人音乐)的变化。“摇与滚”中有乡村音乐的根脉,乡村音乐中又有英国民歌的根脉,但经过多重杂交变化已极大,也许正是这后面一点,既亲和了英国人,又启迪震撼了英国人。

 

注释:1. 其实这部分传统主要是美国下层白人的传统,是他们与黑人们在一起的长久厮混、习练中形成的。

 

从“摇与滚”到摇滚乐的这次突变,展示了不同民族因天生的文化血统在接受外来文化刺激下所产生的不同反应——一种不同于原物的变异就是在这种反应作用下发生的。英国音乐中最有创造力的“甲壳虫”乐队,曾试图作过两首老式摇滚——这是他们童年时的启蒙物。结果作出来的这两首作品,《麦当娜女士》(Lady Madonna)和《约翰和洋子的叙事曲》(The Ballad of John and Ono),整个就是普莱斯利歌曲的调调:“猫王”式的喉音,“猫王”式的钢琴节奏,当“甲壳虫”把它们摆在一张英国摇滚的集子里,我们看出它是多么地不协调,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嘛。比较这两首歌与“甲壳虫”其他作品的巨大反差,我们当更容易理解:美国白人的“摇与滚”确实就是一种演进了的乡村音乐。确实,《麦当娜女士》与《约翰和洋子的叙事曲》

是多么地道地更像是乡村音乐,而不是什么“老式摇滚”这样内涵模糊的概念。

 

 

《民谣流域》:乡村音乐的三次融合(2)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英国音乐中最有创造力的“甲壳虫”乐队,曾试图作过两首老式摇滚,结果做出来的这两首作品,整个就是普莱斯利歌曲的调调,整个就是硬式的乡村音乐。图为收录有这两首歌的专辑《旧版Ⅱ》的封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