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类别:学院派民歌
有一些东西显然被忽略了:建国以来、包括文革期间的歌曲创作,包含了大量西乐本土化、中乐西乐化以及中西音乐结合的实践。不管是功是过,是死路还是通途,这都是民族音乐现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中国音乐走向未来的一个重要参照。
如果你还能新颖地感知,你当听到大量的金珠玉屑,在器乐中,在歌声里。
在学院派民族歌唱领域,吴雁泽是卓然有成的一个,尤其是他的高音发声,具有独特的共鸣方法和辽远的音色。但是学院派民歌界千人一面的选曲埋没了吴雁泽,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这一领域的濒危和僵死。
名家多多,大师几何?缺乏大作品,缺乏全新的录音,缺乏立意于人声的创作,缺乏足以传世的歌集唱片;不缺乏的,是你唱我也唱的老调子。所以,学院派民歌界无大师。
《快乐SONG》。吴雁泽:《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