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娟:其人其事其歌

(2011-04-11 08:51:42)
标签:

杂谈

小娟:其人其事其歌 - 李皖 - 李皖的博客

 

   第一次见小娟,是1990年。她在台上,我在台下。她是学生,我是记者兼观众。

那年,崔健为亚运募捐义演巡回到了武汉。在电台做节目时,一个女声打进电话说:崔健,我要同台跟你唱一首歌,你敢不敢?老崔说:有什么不敢,来吧!

   这个意外事件还有更意外的一幕。演出当天,观众发现那位勇敢女生竟然是个单拐少女。崔健安排她与自己合唱了《投机分子》:“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现自己的欲望,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现自己的力量。”

   这个单拐少女叫王秀娟,中南财经大学财经系88级学生。

1990年代,是一个充满压抑并满怀期待的年代,社会巨变,人心噪动不宁,摇滚乐承载着人们的梦想和希望。1992年,滚石点燃了“中国火”,同名磁带的发行,使京城摇滚歌手如系列群像一般矗立在中国青年面前,张楚、“黑豹”、“唐朝”、“红色部队”,“姐姐,姐姐,我要回家!”随之,各地摇滚盲流云集北京,摇滚拼盘一盘盘出笼,每一盘都像掷向人群的炸弹。1994年,又一枚摇滚重磅炸弹引爆了,名字叫作《摇滚北京Ⅱ》。这张合集非常特别,B面第4首、也就是整盘磁带倒数第2首,录了一首清唱。什么乐器都没有,一个宛若天仙的纯白声音,唱着宛若孤魂的《美丽的魂魄》,“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会变成美丽的魂魄/飘在遥远的天空/也许是你先/也许是我先/折一朵天堂圣洁的玫瑰”。

这首歌曲把大家懵住了。在铁血与怒火交迸、一片枪弹横飞的中国摇滚乐中,这样的一首歌,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一时歌友们议论纷纷,说这是摇滚吗,这个王秀娟是谁呀?当时,真没几个人能弄明白。

这个王秀娟,就是武汉那位王秀娟。1991年,她从中南财经大学退了学,跑到北京当流浪艺人。没有伙伴,没有同道,单打独斗。开始阶段,她在北京、武汉两地来回跑,后来索性定居到了北京……

2007年,春节后,我接到一个电话,是跟我曾一起留学英国的同学打来的。同学官运亨通,刚刚升为省财政厅的副厅长。副厅长说,他的一个大学同学,回武汉过年,托他转给我一张唱片。我说是谁呀。副厅长答:小娟。

意外。北漂歌手,政府官员,报纸总编,乐评人——迥异的人、迥异的道路,居然在这里有一个交集。

唱片过了许久才拿到——副厅长和我都忙,彼此很难碰上面。

终于把唱片放进唱机里。半晌无语。这张唱片(《如风往事》)让我意外。好像我们那一拨朋友20年了,40岁了,走的走散的散了,升官的升官,大款的大款,出国的出国,离婚的离婚,可还有一人在那里那样地唱着歌,还是那么80年代。岁月的蚀刻、世事的风尘、2000年代的声色光影,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

听歌的时候,我在心里一直一直说:小娟,你可真了不起。

小娟的大学生活在80年代,那也是我的大学时代。那是一个追求富裕的世风尚还微弱,世俗的洪流一时还没有汹涌起来的短暂的幕前时光。但是,静止的水面上倒影忽动,一切瞬间破成动荡的光与影,而岸边的人,一时都像潮涌一般飞速流走。听小娟的歌,很像是同学们20年后再聚首,老的老胖的胖秃的秃,结果有一个人,还是青青校园里那一个女孩,你遇到的不是20年后的娟,1987年那个王秀娟。

20078月,我作为媒体界的嘉宾,出任央视某模特大赛的评委。到北京约狐朋狗友小聚,打老六的电话。老六人称“京城名媛”,我每次到北京,就像地下党接头先找交通站,老六就是我的交通员。对上暗号后,老六问:这回准备召见哪些人啊?我说XXXXXXXXX……犹豫了一下,我说,能不能把小娟也叫来?老六也犹豫了一下,说,她行动不方便,不一定……嗯……最后老六说,好吧,试试。

真是运气好,竟见到了小娟。模特大赛的现场拖晚了,我迟到了足有2个小时。到约会地点已是深夜——胡同里的小小咖啡馆。大家坐一起喝啤酒,听音乐,海聊。咖啡馆老板也是旧友,一直播放的,是小娟的歌。

我不记得那晚小娟说了什么,大多数时候她只是笑,专注地听你说话。她的笑容很干净,有一点傻气,举止很舒服,让人不留下什么。说来惭愧,我几乎不记得那晚小娟的什么印象,她的伙伴也怪,好像告别时给我的记忆打了肥皂。小娟的乐队叫“山谷里的居民”,加她一起三个人。那晚他们也来了,丈夫黎强,乐队的吉他手,配乐牛人;鼓手于宙,有时也吹口琴,干、黑、瘦,像草原上的汉牧民;他们全都不怎么说话。想起他们来,我就记得他们安安静静的样子,一句话不说,听你说。

小娟的头两张唱片,都是翻唱,《如风往事》之后,又出了《细说往事》。2008年底,出了《红布绿花朵》,这一回,全部是小娟自己的词曲了。

专辑还没有出版时,先拿到了小样。放进唱机里,再次怔住——我没有想到小娟是这样的。好慢,小娟这个人好慢。我好像只在童年时有小娟这种状态。站在屋檐下,看天上和檐下的雨水,一看老半天,觉得每一片雨、每一滴雨都不一样,无比的奇妙,永远想描摹,却又永远描不清。或者看云,看风,看树,就那么傻呵呵地看,很慢。想什么呢,不知想什么。

小娟居然还是这种状态!时间的刻度对她有另一种走动的步调,她也真的不想说什么,就像小时候的傻孩子。

小娟现在住在通州,平时在酒吧里唱唱歌,那家酒吧来往的都是“中产”,小娟唱歌的薪水还不错。从北京到通州,要坐最远的地铁。2007年之后,我又几次到北京。每次小娟电话里都说,到我家做客吧。每次我都蛮大的劲儿准备去,但每次都没去成。实在是太远了,到通州去,起码要预留个大半天,而公事私事繁多,日程永远是那么满。

小娟的窗子外面,据说是一大片农田。听小娟说,她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还养了鱼。她闲来喜欢布艺,她家的装饰,许多都是她手工做出来的。写到这里,我认真地想了一下:小娟不一定给我说叨这些。也可能,这只是网上的八卦,我捡耳朵捡来了。

2010421日星期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