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文纸媒版本在《上海一周》
“我的左手是猫,右手是抚慰的力量。”
这话说得可真妙。像格言,像诗。我想把它摆到我的签名里,但是它没有什么意义。
《手的预言》没什么意义,就是一个一个慢镜头,围绕着手,展开,变幻。但它的一些话说得这么好:“拳头的世界如此大”;“手掌留住了风,握不住一粒沙”;“你让我轻轻地合掌,唤来旧时光”;“蝴蝶飞,浪退潮。手打开,不害怕匮乏”。
像冥想展开了一幅幅幻象,这么说,它好像又在暗示什么意义。像松手放掉一段旧时光,开始一段新旅程;像在说流逝的那种感觉;像儿童的自由幻想;“手打开,不害怕匮乏”,又像在说已经到了某一个阶段的人生启悟——无力,匮乏,恐惧。但是克服这恐惧。平静。
这是34岁的陈绮贞。《手的预言》什么也不确定,但最终,它微微地震动,从内部,蔓延开,确切地给了你抚慰的力量。这力量是侵蚀性的,像一种要命的潮湿,你先没感觉它,不是那么明确,最终却实实在在,一种情绪,一种氛围,一种韵味,一种色泽,一种气体,这么蔓延开,成为一股抚慰的力量!
“我的左手是猫,右手是抚慰的力量。”
这真是幅形神兼备的肖像,就是陈绮贞。一半儿是潜行的,像猫,蹑手蹑脚,乖巧聪明,私密,隐藏,意义不张,但最终,它成了抚慰的力量,那么贴心,那么给人安慰。而且,《手的预言》这首歌,包含有陈绮贞式的大部分美学。婴儿腔不减反增,她20岁时少女的生气,比如,《让我想一想》(1998年专辑)的那种声音,那声音里的青春的力道和稚嫩,已经没有了;但是34岁的声腔反而更向着婴儿的内部贴近,你其实能听出来这是更有经历的人的声音,但是它更娇嫩了,更向着那个弱小、小心翼翼、渴望爱抚的中心收缩。抚慰的力量不是来自意义,就是来自这种声音,弱小的反而强大。
质地,色泽,味道,情调,气氛……这些,对陈绮贞歌曲来说是更为关键性的东西。写了十多年,陈绮贞主要是在写情歌,抑或,是在写情绪。这个哲学系女生,其实跟意义一直没多大关系,也没写出多少意义。陈绮贞歌曲的独特魅力,是用私密的心理,夸饰的咬字,真实的口气,女生的生活流,城市的寂寞感,以如同自语般的聊天式乐句,塑型出了城市小女生实实在在的质感。
在接受《新京报》访谈中,陈绮贞说:“其实我从小就期望做一张很深刻的唱片,做《太阳》时,我就知道就是这个时候了。……希望五年十年后回过来听,还觉得这是属于我自己心目中的经典。”
现在,《太阳》(2009年专辑)是不是完成了陈绮贞心目中的经典?我猜想,在她看来,很可能是的。只看这音乐,脱离了潮流,实际上更难了,但它做到了大气而贴切、真切,看似是个大俗套,实际上更富于创造性了。歌迷不领情,只因为他们全然不明白,以前那种易听易见的鲜明个性,实际上多来自随手拈来的西式潮流风格——那倒是在讨巧。
但若说到深刻,其实很不够。经典,看你要求的是什么。在我看来,即使《手的预言》、《太阳》、《鱼》,也实在没有多少深度可言。要深刻,陈绮贞得写真诗,得真写格言,而不是这貌似的诗,好看更胜于意义。只是,真的要脱离了情绪、格调而往意义的深处开掘,陈绮贞还是陈绮贞吗?
2009年12月24日
注:标题来自陈绮贞的一句歌词,见2009年《太阳》专辑之11首,《一首歌,让你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