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庆的来信:关于台湾校园民歌

(2009-10-17 08:22:12)
标签:

杂谈

亲爱的李皖:

我很喜欢靳铁章词曲,李建复唱的《天水流长》。以前买到过“重逢”系列里的《李建复》、《陈明韶》和《刘蓝溪》,后来我在网上应该陆陆续续该把那些民歌都听过了,佳作无数,然而并不是都那么好,我想我现在已经忘了这几百首歌里的十之七八。要我找首给别人听,我还是会找这首,这不下午舍友要听台湾民歌的时候,我老老实实把李建复的盘拿出来了,给她翻录而不是下载个了事。刚才检索出你在读书上发表的《风花雪月·乡土风·国风——歌从东方来》,原来你曾经说过那么多。这首歌你只在“第一类就是家国情怀”里一提,又说“第一部分的‘家国情怀’,多有一种‘雄伟’的格调”,而我是那么喜欢,想多说些。

费玉清也唱过,但是忘了它吧,第二句的“它”当年恶心了我,费玉清“太动情”了,让人想到校庆时的诗朗诵。李建复却在这首歌保持了一种山河草木的自然质感。虽然指向那么明确,“家国情怀”,可有一两年里我都在想,这歌是什么意思,要唱什么?想不通,弄不明。可信的就是一股浩荡的情怀,听来是举重若轻,内敛俊朗。磨蹭半天,想说说不清楚,我能说点别的。台湾民歌有很多是同古典诗词有关的,取境取意,我觉得大多都不伦不类,那歌声同原作并不相宜。包美圣的一批歌,几乎全是隔着一层自说自话,施孝荣阳刚一面的演唱,也是如此。他们被古典诗词打动,受一脉而下的文化洗礼,可他们的致敬或者反应作品,跟原作完全不是一会儿事儿。所以我倒是喜欢民歌里出自纯真天性的那部分作品,呵,那些好处你都感受、说过了。这首歌却除外,为什么,说不清楚。“天上来的水 它绵延几千里,细看那水悠流 何处是尽头。”随着一段笛子的声音而来,我想说泼墨而起一样,其实不对,那色泽不对,我后来想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样的情致,也不对,还是色泽不一样,笛子、弦乐、吉他(其实我今天才发现吉他,听了那么多遍,我都没意识到它的存在)还有李建复冷清的声音,传达出的质感是那么质朴、真挚,弦乐起伏,浩浩汤汤,却只是蜿蜒一线带过,意境全有了。它那么纯粹,堪称神妙,或许歌词的水准差些,依然拾取了古典的词汇,但读起来完全是平白通顺的白话;而成为一首歌,被李建复唱出的时候,像是当年的孔子,在长江边吟出“逝者如斯夫。”像是当年的吴起,在黄河边回首半百往生,潸然泪下。像是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后的浩叹“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可是比陈子昂多一份赤子之心。像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不是苏轼大开大合的特写,是王之涣开阔、写意的境界,韵味无尽。像一幅泼墨山水,用简约表尽了豪情。我罗列这些,没有要全然比附意境,它并没有模仿任何一阕古典诗词篇章,也不简单是家国情怀吧,我想说的是那种情怀,那种汩然涌出,质朴、感人的“人”之一面,我听出了同古风一样的人生。它承接祖先又自铸伟词。

我真想说它是可以和唐诗、宋词比肩的作品。

我把我一直疑惑的理出头绪了,你明白不明白我不管了。

 

天水流长

 

天上来的水 它绵延几千里 

细看那水悠流 何处是尽头

 

天上来的水 它绵延几千里

倾听那浪涛声 回响在胸怀

五千年的激荡 在我血液澎湃

大江奔流流不 尽一片丹心照汗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