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矿区生活的书记员

(2024-09-25 18:17:22)
标签:

星座

文化

情感

教育

          矿区生活的书记员

                           杨晓敏

20195月,受邀参加了山西介休汾矿小小说沙龙成立活动,认识了作家李军民。后来了解到,他多年坚持的文学创作早已开枝散叶,结满果实,著有长篇小说《煤乡少年》、散文集《守望人生》等,作品散见于《山西文学》《北方文学》《小说月刊》《百花园》《小小说选刊》《长篇小说选刊》等刊物,入选“读者精华文摘”时文精粹“美丽英文”“悦读文库”系列图书及多种年度选本,有作品被译介到国外,多篇作品被选为中学生模拟阅读试题,曾获全国煤矿优秀图书奖等。


当时的李军民已届天命之年,生活积淀厚实,社会认知成熟,文学创作自然也到了量与质的升华期。阅读李军民反映煤矿工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小小说作品,一种新鲜的体验扑面而来。在作家笔下,这一群常年与煤炭打交道的群体,无论在地下“寻找光明”,还是在地上烟火人生,既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也有着明显的与众不同。作家以满怀悲悯的笔触,从时代的宏阔背景之下,从人性的幽微之处,在方寸之地,逐一扫描着矿工们的工作场景和内心情感,为这一群体人物立传画像。因为作家也是他们的其中一员,洞悉他们的工作境况和生存方式,身上流淌着一样的血脉,心系同一种情怀,所以这些作品充满了燃烧的活力和构成了卓然立体画卷


“在各种生活物资需要凭票供应的年代,生活在煤矿的人们,为了节省几个钱,不惜动员全家老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肩挎竹篮,手拿铁爪,呼朋引伴,到附近有倾倒炉渣的地方捡燎炭。”《燎炭》勾勒的生活场景细腻逼真,如镜头聚焦般清晰可见。这是一个温暖而又凄婉的矿区生活故事:生活在矿区的初二学生东子,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每日到矿上几个锅炉房周边去捡煤炭。东子的好朋友刚刚因父亲在矿上工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家里从不缺少煤炭。两人生活环境的不同并没有影响彼此之间的友谊,当东子因重感冒躺倒不能再去捡燎炭时,刚刚勇敢地替他挑起这个重担,为了多捡一些燎炭,刚刚铤而走险,命丧矿井坑口旁的矸石山……


先看作品语言:句子长短错落有致,节奏张弛有度,画面感十足。譬如描写矿区人日常去捡燎炭的场景:“倒渣车没来的时候,大伙儿待在灰渣坡上,三五成群,家长里短,唠得很欢;一旦倒渣车一来,一哄而上,各自为,很快就瓜分得一干二净。”倘若没有生活体验,缺乏文学基本功训练,笔下断难有如此精炼的灵动文字。再说作品内涵:两个孩子之间纯洁的情谊是这篇作品的亮点。尤其是刚刚这个人物形象,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地行动,好友东子能捡燎炭时他陪他去捡,东子病倒,他独自骑自行车到又远又危险的地方去替东子捡。随着情节的展开,一个重情义、有担当、不惧危险、乐于助人的少年形象,赫然立于纸上。刚刚为帮助好友殒命矸石山,让读者同时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在感慨人性人情美好时,也体味底层小人物的生活艰辛,命运多舛。

 

煤矿是一个高危行业,煤矿事故不可预测,水、火、瓦斯、顶板、运输,各类事故稍不留神就会出现,死亡如影随形随时可能发生。采、掘、机、运等工种,不在每个系统干过,不熟悉工作流程绝对不行。李军民在一篇《汾河水带着我的梦流向远方》随笔中说,我是喝着汾河水长大的,汾河水的灵性融化在我的血液中了。儿时的汾河滩就是我的乐土。夏天下河耍水捉鱼虾,冬天冰上嬉戏滑冰车。汾河伴随我走过一年四季,承载着我的喜怒哀乐。军民生于斯,长于斯,这种对生活与职业的挚爱,让作家早已与故乡故土融为一体。

 

《矿嫂探亲》截取一个生活断面,反映矿工的婚姻情感生活,温馨且沉郁,是一篇笑里带泪的作品。小说故事没有大起大落大开大合,如行云流水一般娓娓道来。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将一位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矿嫂形象刻画出来。矿工们常年在井下劳作,把温暖与光明呈现世界,却把孤独与担忧留给家人。冬至节,女人早早起床为矿工男人做了饺子,带着年仅五岁的儿子长途跋涉给男人送到矿上,却被告知男人要等晚上十点才能出井,矿上简陋的住宿条件,让女人和孩子不得不选择遗憾离开……这一幕令人有锥心之痛。

 

作品的最后,女人从口袋里摸出两颗枣,用大头针分别扎在两颗枣上让人捎给丈夫,随后就带着儿子坐公共汽车踏上回程的路。“真真(针针)想你,早早(枣枣)回家。”这一细节凸显了妻子的良苦用心,尤显别开生面,让人过目不忘。后来丈夫的“哈哈一笑”,既把与妻子的心意相通,又把一种歉意、愧疚和无奈以及近在咫尺终不得相见的遗憾轻轻掩去,即使过,矿工们吃一碗亲人送的团圆饺子而不得,求一见而望井生叹,弱势群体的达观性格和生存窘境同时跃然纸上,令读者咀嚼再三,人生况味沛然而生。

 

此类作品是李军民以矿区生活为主要题材的创作中心,《水患》《抓赌》《境界》《胎记》等等篇什,那种原汁原味的地域特色和特定人物风貌,印象深刻,呼之欲出。正因为这种系列写作的篇目积累和人物长廊的日渐丰富,也构成了一个作家在艺术风格上的形成。

 

矿区不是世外桃源,芸芸众生同样吟唱于滚滚红尘作家的笔触也深入到了对待矿区工作的不同理解之中,以此解构从业者各类人物的生活态度。《面子》中,当一位恪尽职守坚守原则的女婿,遇上一位望婿成龙总想享受点特殊待遇的岳父时,矛盾就来了,故事也因此变得精彩纷呈。翁婿关系上了劲儿,作为女婿的老高有些倔,不按岳父的设计意图发展,先是不争当矿领导,只愿做一名普通的后勤人员,后等做了后勤科长手中有了实权,在分房子时又铁面无私,拒不答应岳父不合规矩的分房要求。作品巧妙化解矛盾兼顾亲情的独特方式,塑造了一个既有个性又不乏智慧的矿区负责人。结尾处女儿的一段话掷地有声,让人警醒:给您分下新房子,您有面子高兴了,可是你女婿也就犯错误了,免了他的职,去哪里能找回面子?

 

《实在人》写一对发小成年后的不同境遇与境界,读来让人啼笑皆非。米洼和刘想是年少时的好玩伴,后来,米洼接父亲班在矿上开水泵,刘想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另一个矿,慢慢升迁为矿业集团企管部副部长。做发小时两人可谓两小无猜,成年后再相遇,米洼仍然像儿时那般随意热络,回忆少年糗事,各种打扰麻烦,以自己有刘想这样“有身份”的朋友为傲,面对这样一位“实在”的朋友,刘想则厌烦而又无奈。“雨一直下,门铃声、敲门声一直固执地响着,半小时、一小时、一个半小时……”为了求刘想办事,米洼雨夜站在刘想家门外一遍又一遍按着门铃,一位固执得近乎不通世事人情的“实在人”形象悄然而立

 

读李军民的小小说作品,无论是讲述矿工生活的悲欢离合,还是寻常百姓的柴米油盐,其底色明亮而温暖。为生活写意,道普通人心声,体现出一位作家朴素的审美情趣与创作追求。烟火最抚凡人心,除反映矿工生活的系列作品,李军民还创作了另外一些反映百姓日常生活的佳作,《面摊子》道出了“只有最好的朋友才练摊儿”的个中真味《茶癖》里爱茶成癖的主人公坚决不喝别人用手碰过的茶叶,都显得极具个性

 

《尉大夫》塑造了一位悬壶济世的乡间传奇医生形象。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尉大夫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从同仁堂的一名小伙计做起,虽没得师傅真传,但凭着自己的悟性与努力,凭着对病人一视同仁,在乡间声名鹊起。开篇简明扼要:村口躺着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叫花子,袒胸露背,流脓滴水,蝇虫叮咬,奇臭无比。面对遭众人嫌弃的老叫花子,尉大夫派人将他抬到家中为其治病;老叫花子在当天晚饭时分,带着尉大夫给他配的几副药离奇失踪。

 

月余,龙城城郊武家村的大户武财主着高头大马,带领一干人马,肩挑手提贵重礼物,前到尉大夫诊所致谢……随着情节的发展,武、尉两大家族之间的恩怨纠缠也渐渐浮出水面武财主先辈背信弃义伤害尉家,两家遂成冤家仇人,为求救武财主只好乔装成一名老叫花子,骗得尉大夫的救治……作品采用倒叙、插叙等多种叙述方法,将尉大夫和武财主、尉家先人和武家先人作了鲜明的对比尉大夫的急人之难与不慕权势富贵,武财主的善用计谋与财大气粗,与其先人的所作所为相互映衬,以此彰显出两个家族家风传承与影响。

 

我亦看重李军民在基层文学创作中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担当,因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学读写中来,同样是文学事业兴盛繁荣的重要标志,是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介休汾矿小小说沙龙成立四年多来,在会长李军民的主持倡导下,坚持组织矿区业余作者积极创作,走出去,请进来,搭建平台,邀请名家名编讲课交流,先普及后提高,循序渐进,出作品,出人才,群众性的文学创作活动成果显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在矿区各界传为佳话,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据悉当下矿区有近50位作者,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小说作品200多篇,有50多篇被各种小小说选刊、年选、排行榜选登,入选漓江出版社、长江出版社、现代出版社等小小说年选。李军民以一人之力带出一个团队,本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参透汾河这条饱经沧桑岁月、见证久远历史、哺育三晋人民的河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随着年岁增长、阅历丰富、视野开阔,才对她了解一二。她对我爱护有加,义无反顾,让我在山水之间得到启迪,得到熏陶。我愿把李军民以上的这段话作为结尾,同时期待他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继续妙笔生花,行稳致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