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人的小小说世界

(2023-12-30 16:59:40)
标签:

星座

文化

时评

情感

教育

                               一个人的小小说世界
                                                                                   王 欣
一个人,一辈子,主推小的精粹;一本书,一条线,牵动心魂的艺术。这是我在小小说文体倡导者“杨晓敏老师文学馆”参观的最大感受。

在去往豫北获嘉杨晓敏文学馆的路上,郑州小说学会会长魏清海说:“河南地处中原,文学人才辈出,今天我们要拜访的老师,在当代小小说读写领域,可以称得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位传奇人物。杨晓敏老师——曾执掌《小小说选刊》《百花园》20多年,集读写编评和举办文学活动于一身,才情横溢,创意迭出,又有很强的执行力,和他的团队缔造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小小说王国。”

凌晨三点醒来,坐在车上脑袋也不清醒,我原本不觉得世间有不自觉的驱动和感召,可身体还是很诚实地接收了讯号。我心中也尚未产生高尚思想的传导和输出,但是在车上听到魏会长那番话,脑海中还是想起了高中时代的读物,《小小说选刊》《少年文艺》《辽宁青年》等文学刊物,脑中浮现出从前的人,从书本前经过,它们曾经陪伴了我很长的时间。

到了坐落在乡村道旁的文学馆,在展厅见到杨晓敏老师和几位相约而来的郑州及本地作家前辈,随杨老师一路讲解,我的心情顿时发生了变化。我开始暗自感慨时空造化的神奇,感叹万事身临其境,才能攫取感知的“所言不虚”。

置身于展厅,我的思绪就长出了触角,想象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与泥香文气翩跹起舞,文脉澎湃土地的温情,不断传递感受深切的刻画与描摹,在完成人生各自使命必达的路上,发挥出的极致创造力。

一排排的书此时在经过我,带着从前的光斑,一幕幕放映我不曾参与的过去。不得不叹服,记忆符号、表现元素,尤其是被文字赋予表达和整理过,呈现的意义。作家是蜜蜂,采花酿蜜;刊物、报纸、媒体等都是输送通道,我立在展厅,好像看到了那么多蜜蜂把花粉交出去;那么多次热爱,热情的人,独自埋头苦写也把时间交出去……

最是书香能致远,所有的藏书馆都有这样的内核,而作为一个文体开创者的文学馆藏书,则更能凸显开创者的魄力,参与者的耐性,主推者的热情,从而具有更加深刻和丰富的内涵。

此时,如果有人问我,文学馆里有什么?我会说,小小说教父,绝非浪得虚名?当代小小说近半个世纪的经典作品、代表作家、重要活动和奖项,以及理论构建和文坛大家们的引领示范等,因为一个人汇集整合的缘故,勾勒出一种小小说编年史的轴线,皆清晰地显影在这里,不存在所谓神话或者妖魔化的说辞,墨香铜臭的话题更不必提。

如果有人还继续问我,文学馆里有什么?我会说,这里有一本小小说的大书,是一处由当代小小说人共同搭建的物化巢穴;这里有一盏灯,一盏盏在文学馆里陈列的精神光束。

时隔多年,一个人的文学世界依旧升腾起当初热情与热情,又让采花的热烈与激烈的青春发生了碰撞。我想到那精神巢穴里,住着鸟语花香;那些高悬的灯盏中已有作者看到了远处的风景,领略和捕捉到了贤达者的智慧。那是文学馆共有的精神财富,也属于所有热爱文学的追梦人。他们致敬、相互握手,并回赠彼此,满面春风。

我望着同行的几位老师,一个个兴致勃勃听着讲解,若有所思。忽然想,因为一个文学馆的启示,是不是也可以促成五湖四海的文学馆会在华夏大地上矗立。

这些时间累积的成果,还在不断向周围召唤,以汇聚更多热爱的人,贯通一条文风兴盛,文学繁荣蓬勃的优选之路。

再度盯着墙面上的一些人,王蒙老师题写馆名,汪曾祺、翟泰丰、廖奔、冯骥才、南丁、吴泰昌、胡平等老师为文学事业的繁荣摇旗呐喊,也看到杨晓敏老师创立的小小说金麻雀奖诸多获奖作家作品结集,不禁令人想到任何一种文体的发展和繁荣都会受到时代与环境的一定影响,也会受制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但幸好有人相信欣欣向荣的所有事物相互依存,一种新事物发展也必将要经历一番风雨。小小说的创作和发展之路,也是如此。

回顾当代小小说这一路的风雨兼程,杨晓敏老师既是奠基人、是里程碑式的记述者,又是理论结合实践的锻造人。文学馆里他所编辑的刊物和图书琳琅满目,所撰写的小小说作家人物论数以300人计,名家经典作品、代表作家、实践成果,理论规范和文坛大家言论都从不同侧面一一展现,把活跃在不同时期的小小说作家作品,助力文学事业发展的推动者,也都用心做了成果展示,为当代小小说文体地位的奔走者、呐喊者更是铭记在册。

单就建馆的项目,流程、细节,定位主题设计安排,还有编撰、改写,完善,设计,钩沉打捞、精挑细选的过程,都可以看出建馆人的用心和悉心程度……那浩如烟海的文字编进书里,精编选编的艰辛过程只能留给参观者自己补全想象了。

文学馆里展示的题词,都与杨晓敏老师或小小说文体相关。我看到冯骥才先生的题词:“小小说虽小,但它还是一块处女地,等着我们去开拓和播种美好”;书法家耿开昌先生“平民艺术雅俗共赏,经典作品长短同源”的题词;特别是廖奔先生的主馆楹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上联,《诗经》楚辞汉晋赋论唐诗歌,下联,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今短文。横批,文脉赓续。还有吉狄马加先生等文学、书界名家字画让文学馆增添了墨香雅趣。

文化馆的管理员魏先生说:“杨晓敏文学馆每天公益开放,天天都有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人,构建了乡村振兴文化服务平台,让牧野大地多了一处人文景致。”

馆展陈列,它不仅仅是图片和文字,不只是一本本书籍,那是一条浓缩精彩的神秘的线……那线条与时空交互,从千年的文脉中交互叠合又自觉汇合,形成强大的慑服力,映照激荡人心的力量,串联起人类共有的思绪与情感,牵引着我们内心深处的艺术走向纵深处。

唐诗美在简洁智慧,宋词美在兼容并蓄,小小说美在蕴含丰富、万象包罗,每个时代各有其美,各表其华,各享其果,这才是文学百花齐放的意义,也让后人有才情歌颂,也更有底气创造价值。

我们放慢脚步,不断探寻就会发现,这世上的一切有迹象,就会缔造新生;有陈迹,就会英才奔赴。那也必然是许多人向往之的精神港湾,同时也是华夏民族文化传承的赓续。

“小小说作为大多数人能阅读与参与创作的文体,推崇贴近生活,微言大义的艺术形式,具备小说要素,更携带小说文体应有的‘精神指向’。近半个世纪以来,数以万计的作家们的创作实践,经过两代以上读者的阅读认可,小小说这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新品种,始终跻身于中国文学殿堂。”

这个充斥信息和碎片化的时代,有喧哗、叫嚣,还好,总有人更愿意沉迷于书籍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慰藉。文学追求与繁荣发展,其实是用心经营之路,它超出了写作者安然于书桌前,尽情挥舞热情,打开时空,用力构建着专属的理想国;它是另外一条实实在在面临生存困境,带动文学面对生活柴米、为之一体的交融共生的开拓之路;它是活生生地活着,活下去、活得好、活出生命精彩的文学命题。由此带动的不只是一个人,是千千万万热爱的人,凭借热爱,活出文学带给人的“仓廪实,知荣辱”,活出时代的精、气、神。

时光荏苒,文学馆承载了一个人持续的关于文化理想的积累沉淀,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琐碎小事,汇聚成了一生中难忘的珍贵回忆,一个人努力奋进的精神史诗。世界瞬息万变,唯有爱与追求能化解琐碎对人的消磨,让精彩的瞬间链接幸福的笔触,不停书写人类掌心愿意接受挑战,不惧艰辛的昂扬斗志。

左手情怀与尊严,右手爱与创造,在生命的路上行走,活成一团火,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何其幸福地拥有和获得。“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每一个微小的积累,都是塑造我们人生轨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承认我的精神受到了鼓舞,我为之振奋,为之感动。

回来的路上魏清海会长说:“文学兴盛,文化繁荣离不开推动者,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形成,更需要振臂高呼之士。时代需要发展,必然得有引领,有“为人先”担当,再加众人合力,愿意和有能力成为和成就时代之功臣,扛起大旗。”

随之,我又开始深思精神感召的力量了。人生最大的财富来自创造,创造最大的财富来自精神。一个人的一生充满激情,挥舞豪情,无论现实如何、世俗怎样,抵御得住洪流,也增强了他精神能量的厚度和质感。

我想说,如果你想看到厚积之后所爆发的汹涌澎湃,那么你一定要来这里;如果你想感受热爱放大持续发光发热的艺术魅力,更要来这里。最后借用魏先生挂在嘴边的话作为结尾:“杨晓敏文学馆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参观学习。”

2023年12月29日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