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儒学传人卜子夏(序)

(2023-10-18 18:10:01)
标签:

星座

文化

时评

情感

教育

            儒学传人卜子夏(序)

                                 杨晓敏

初与海峰相识,缘于海峰编撰的《获嘉记忆》,书中讲述的家乡厚重历史深深震撼了我,使我对家乡原本模糊的认识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并让我这个出生于获嘉、军旅于西藏、长居于郑州的获嘉人,顿生自豪感。

 

后与海峰相交,缘于为海峰编写的《获嘉艺文》和《获嘉说吧》作序,书中收录的诗词歌赋和讲述的获嘉重大历史故事,让我对家乡多彩的文化积淀、精彩的历史故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我为家乡鼓与呼的信心和底气,同时也激发了我眷恋家乡的热情。


不久前,海峰又拿出了一本书稿《子夏传》,诚恳地提出想让我为该书写几句话,他的勤奋和博学虽然令我刮目相看,但我还是略显踌躇,因为我已经为海峰以前的同为获嘉人物和事件的书作过一篇文字了,再作序恐难免有重复字样。但当我细细读完这部书后,想说点什么的冲动终究还是不吐不快。当年孔老夫子“述而不作”,子夏曾为《论语》《诗经》的“执行主编”,我也曾为文学杂志主编近30年,深知对于文稿的选优拔萃、沙里淘金之不易,于是对这位古代乡贤的追慕之情油然而生。

 

放下书稿,仰望星空,我的思绪不禁随着书稿的内容慢慢展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万年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包容并蓄的中华历史波澜壮阔,浩如烟海的中国典籍灿烂辉煌,这让我们中国人走自己的路无比自信,无比自豪,无比坚定。然而纵使如此,当我们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何处去?”时,阅书无数的我依然还是有许多疑问……

 

比如:孔子开创了儒学,那是谁将儒学传承了下来呢?孔子删述了六经,那是谁将六经传授了下来呢?孔子之时,儒家思想处处碰壁,那是谁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了呢?孔子之时,儒家主张无人问津,那是谁将儒家主张付诸实践了呢?再比如:孔子的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历史关系是怎样的?那个震古烁今的“西河学派”又是怎么一回事?那个开启战国时代的雄主魏文侯又是怎样崛起的呢?又比如:秦并六国,为什么卫国直到秦二世时才断绝祭祀?孔子之外,为什么还有一个卫圣人?儒宗之外,为什么还有一个西河儒宗?

 

当这许多的疑问最终都在这本《子夏传》里找到答案时,当知道发生了这么多历史事件的这个小县城就是我的老家获嘉时,当我知道获嘉还发生过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比如决定了牧野大战走向的战前盟誓就发生在获嘉,比如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就发源于获嘉,比如流传了千年的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就诞生在获嘉,比如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体系就形成于获嘉时,当我知道因此种种获嘉被称为同盟文化的发生地、西周文化的发源地、华夏诸神的册封地、儒家思想的形成地时,作为一名获嘉人的我,浑身上下充满了自豪感。

 

子夏,孔子十大弟子之一,以文学最为见长号称“文哲”“卫圣人”,因天资聪颖、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好论精微而深得孔子喜欢,是孔子删述六经的主要助手,被后世尊称卜子子夏,居西河教授七十五年,传授六经发明章句,编撰《论语》,于儒学传承居功至伟,被后世儒家弟子誉为“传经鼻祖”“西河儒宗子夏,将儒家思想主张同修齐治平具体实践相结合,由儒而法,亦儒亦法,“西河学派”为魏文侯师,使儒家的治国理念第一次在一个国家得到全面实践,助魏国成为战国时代第一个称雄的国家,是唯一一 个完成了孔子毕生夙愿的弟子。然而,这样一个文化巨匠,在后世典籍中却鲜有记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好在海峰的《子夏传》为我们弥补了这一遗憾,该书通过讲述子夏的一生,将武王伐纣、同盟牧誓、武王封建诸侯、子牙分封诸神、周公制礼作乐、孔子开创儒学、蘧瑗德治卫国、子夏拜师孔子、子夏出仕卫行人、子夏任莒父宰、孔子删述六经、众弟子编撰论语、子夏西河设教、创西河学派、为魏文侯师、孕育法家思想和魏国称雄战国等历史事件进行了一一再现,让我们记住了这段不应该被匆匆翻过的一页。全书脉络清晰、内容翔实、语言流畅、文风质朴,内容既有史料性又有可读性,故事饶有趣味、耐人寻味,对于了解这一段历史、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子夏的历史贡献大有裨益。

 

子夏是获嘉人,生于获嘉,长于获嘉,教于获嘉,葬于获嘉,是获嘉的骄傲。

在书稿刊印之际,先睹为快,略作片语,是为序。

 

作者简介:杨晓敏,河南获嘉人,当代作家、评论家、小小说文体倡导者。著有《清水塘祭》《当代小小说百家论》《小小说是平民艺术》等,主编《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集》等,在老家亢村镇王官营村筹建有“杨晓敏文学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