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赓续又一说
(2023-09-27 06:07:26)
标签:
星座文化时评情感教育 |
9月23日是个好日子,天高气爽,秋意正浓,苞谷熟了,稻谷黄了,豫北平原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在河南省获嘉县亢村镇王官营村西南角的一处临街院落前,宾客盈门,文人雅士云集,沛然响起百余人的热烈掌声,随着大门上方的绸缦轻轻扯下,“杨晓敏文学馆”几个金色大字在秋光里映入眼帘,昭示着一座颇具时代特色的文学馆在豫北大地的诞生。
杨晓敏文学馆于2022年8月开始筹建,馆址为获嘉县杨家老宅,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主体展馆两层,面积约350平方米,内设2个展厅和8个单元展室,陈列着杨晓敏的著作和重要论述,展示着他在小小说文体建设、理论探索、办刊实践、文学创作、图书编纂、奖项设置、作家培养、活动组织以及文化产业创意经营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专业精神、文化理念和业绩成就。院内配建145平方米杨晓敏工作室和50平方米会议(阅览)室。整个馆内收藏陈列各界领导、文化名人相关书画作品50余幅。杨晓敏文学馆由文化部原部长、人民艺术家王蒙先生题写馆名。主馆楹联由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廖奔先生题写:《诗经》楚辞汉晋赋论唐诗歌,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今短文;横批:文脉赓续。
杨晓敏文学馆揭牌仪式由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刘建超主持。
出席揭牌仪式的获嘉领导有:获嘉县人大主任韩开钊,县委常委、县委党办主任崔勰,县人大原副主任王慧忠,亢村镇党委书记齐书文,王官营村党支部书记杨福喜等。与会的还有获嘉县亢村镇同盟古镇、获嘉县冯庄镇望景度假村等优秀企业的代表。
获嘉县人大主任韩开钊致欢迎辞:
杨晓敏先生是获嘉人,是全国知名作家、编辑家和优秀的文学组织工作者,在家乡筹建一座文学读写园地是他热爱家乡、回馈故乡故土的一片赤子之情。杨晓敏先生是当代小小说文体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他主持主编《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出版》20余年近1000期,编选出版《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等图书选本129种460余卷,为奠定小小说文体独立地位、促进文学繁荣、深化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杨晓敏文学馆是当代小小说创作的重要资源库和编年史,今天永久性落户家乡,必将成为获嘉县乡村振兴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为当代文学事业的兴盛繁荣增光添彩。
获嘉县地处华夏腹地,北依太行,南临黄河,距省会郑州60公里,是中原经济区新、焦、济产业带上的节点城市。县域面积473平方公里,辖9镇2乡,总人口45万,因汉武帝东巡至此,名将路博德擒获叛将吕嘉而平定南越之乱而得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获嘉县人杰地灵,自古就是孕育文化文明的摇篮。这里有八百诸侯盟誓伐纣的同盟山,有儒家思想奠基人之一的卜商子夏,有汉朝的卫飒和张范、元朝的张思明、明朝的贺盛瑞等众多闻名遐迩的风云人物。这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曾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过重大影响,对国学文化亦有滋养,在中华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史上留下了隆重的一笔。
今年以来,我县围绕“千年古县,和美获嘉”主题,以农旅文创融合发展为抓手,深入挖掘“封神文化”,高质量举办文旅节,积极发展农旅文旅产业,今天的获嘉人已从久远的历史深处一步步走来,在文化事业和县域经济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大潮之中,敢于担当作为、勇于干事创业,真正接续了新时代所赋予的伟大使命。感谢杨晓敏先生对家乡的一如既往的关心与帮助,感谢社会各界前来祝贺和观展的朋友们,正是你们的支持和参与,更加呈现出一座乡间文学馆的价值和意义,希望大家能够尽情享受今天这场文学盛宴。
主持人刘建超:
获嘉人从久远的历史深处一步步走来,曾创造出往昔的业绩与辉煌,今天同样接续了新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以勤劳智慧的生存姿态,仰仗高山大河灵秀之气滋润养育,耕耘着一方肥田沃土,美好家园,创造出一个崭新的现代获嘉。杨晓敏文学馆集旅游参观、读写交流、文体研究、讲学培训、笔会采风、编纂集成、网络传播、励志教育以及文产文创基地等为一体,助力当代小小说事业的良性发展,同时构建乡村振兴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与本土文旅体系布局互为关照,为新时代牧野大地增添了一处有现代文化蕴含的标志性人文景观。
祝福获嘉。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当代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讲话: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体裁中,过去就有小小说这样短的样式,但把它作为一个文体来进行倡导规范,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事情。当代从事小小说写作的作家人数众多,不断有好作品出现,小小说创作日渐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小小说已走进了千家万户。很多热爱小小说的读者喜欢它的简约快捷,故事虽简短,却能从结构与内容上给人惊奇和顿悟。小小说写作对作者也是一个考验,在很短的文字里,能抓住读者的眼球是需要文学功力的。
我觉得杨晓敏文学馆的建立之所以别有特色,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作家个人的作品展示。杨晓敏作为一个作家、编辑家,当然还是一个出色的文学活动家,其作品和作为多年来早已被人们认可。我参观了这个文学馆之后,认为它是中国当代小小说的名副其实的编年史,把小小说发展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一些重要作品、代表作家、业界奖项、主要活动等,较为清晰而系统地一一陈列在这儿,我想今后它会为我们中国当代文学的宝库,展示了当代小小说一段完整的历史。如果没有小小说文体,当代文学体裁是不完整的,文学宝库里面不能没有这些优秀作家和他们写的小小说,这也是传统文学发展的文脉赓继。所以小小说这个文体和这支创作队伍要倍加珍惜,不能忽视,也不应该忽视。杨晓敏文学馆的建立,不仅仅是杨晓敏以个人的名义对家乡的回馈,实际上也是当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小小说在这个地方矗立起来的一个珍藏库、编年史和一个文献馆。
当然也还有一些期待,这样一个与民读间读写密切相连的文学馆,一定会助力乡村建设的发展。今天乡村的进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积累——新农村建设蓬勃升起,到处盖着很好的房子,绿化也很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显示出强劲的势头,在提升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质量方面,有这样一个文学馆建到这儿,会为我们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也相信它会变成本土的一个文化标识。所以希望杨晓敏文学馆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发挥它的功效,譬如是不是考虑再扩大规模,收集更多相关的实物。这些实物,当然要广泛得到全国小小说作家的支持,他们的很多手稿、信函、图片和文本等,扩大到一定规模后可以科学布局,然后逐渐再把它们数据化。在这里真正成为一个数据库之后,今后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者,特别是小小说的研究者,他们通过检索就能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很多小小说作家是多面手,除了在小小说领域,在其他领域也取得过不菲的成就,可以搞个系列的陈列室、展示柜等,这样可以让文学馆更加全面地呈现相关的文学成果。
我要再一次向杨晓敏表示祝福,我觉得他真的不容易,坚守小小说阵地这么多年,如今又用了一年多时间,自筹资金,并占用了老宅,以馆藏的形式留下了这么多的小小说文字资料,有的是他自己写的,有的是他编纂主编的,还有许多与他有关的活动、奖项、理念等,体现的是一种大格局的文人情怀。昨天我给晓敏说,这不仅仅是你个人的一个文学馆,实际上是我们整个中国,从80年代初始到现在积累下的大量的有关小小说的资料、大量的文本。这些东西弥足珍贵,时间越往后走,越会显现出它的特殊的价值。
获嘉当地党委和政府很有眼光。扶持这样一个文学事业在本土落地生根,把当代的新文化建设,尤其是我们现在不断发展开掘的中华文化和文明,与城乡文化建设融合在一起是极其重要的。在获嘉县可以看到中国上古的历史,包括在古代文化中已经被经典化的故事、历史传说都在这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应该感到骄傲。杨晓敏文学馆正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接续,我要向你们表示敬意。当然我也更希望这个地方变成一个网红打卡地,在助推乡村旅游过程中,有很多人到了这个地方都愿意来看一看杨晓敏文学馆。他们会感受到当下的文学发展和我们过去的历史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对于这样一个与时代进步合拍的文化成果,我想对任何一个旅游者都是有吸引力的。
最后我还要向全国小小说创作领域的作家们,表示由衷的祝福,可以说你们在这儿又有了一个家,是盛放你们的创造精神和创作业绩的家,我相信你们今后有时间都会到这儿来看一看。祝愿各位朋友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主持人刘建超:
2005年,时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的吉狄马加先生就前来郑州参加了“中国郑州·首届小小说节”,他在讲话中说,在鲁迅文学奖未纳入小小说评选之前,中国作协认为小小说金麻雀奖,可以看作是具有全国性的一个奖项。这些话长期以来,曾让小小说作家们记忆犹新,倍受鼓励。2010年,小小说文体正式纳入鲁迅文学奖评选序列。今天再听吉狄马加先生的讲话,依然充满了对于当代小小说创作的期待。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向马加主席表示感谢。
郑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德专代表郑州市文联致辞:
杨晓敏先生是郑州市文联系统一位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他1988年转业至郑州市文联百花园杂志社,曾担任过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调研员等职务。他长期从事小小说编辑出版、理论研究与文学组织工作,主持主编《小小说选刊》《百花园》20余年近千期,编选出版《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等图书选本百余种460余卷。他创意设立“金麻雀奖”和“小小说节”,策划举办征文、评奖、笔会、研讨等全国性小小说活动百余次。他提出“小小说是平民艺术”,撰写《当代小小说300家人物论》,深入发掘小小说的文学意义、大众文化意义、教育学意义和文化产业意义。30多年来,他和郑州小小说团队一起,不遗余力打造“郑州小小说”文化品牌,夯实中原郑州“小小说中心”地位,为奠定小小说文体独立地位、促进文学繁荣、深化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杨晓敏文学馆在获嘉落地生根。从350平米两层小楼的馆藏中,我们看到了当代小小说文体从萌芽发轫到兴盛繁荣的成长历程,了解到了一种两本杂志、一群作家、一种文体现象与一个人的内在关联,也领略到了杨晓敏和郑州小小说团队在小小说文体倡导、理论探索、办刊实践、图书编纂、奖项设置、作家培养、活动组织以及文化产业经营等方面体现出来的专业精神、文化理念和业绩成就。可以预见,杨晓敏文学馆将在今后的文旅融合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当代小小说事业的良性发展,构建乡村振兴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为新时代中原大地增添一处有现代文化蕴含的标志性人文景观。
主持人刘建超:
今天前来参加杨晓敏文学馆揭牌仪式的还有,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2003年第二届高级研修班(文学报刊主编班)的傅晓红、刘阳、姜利敏、刁斗、鲁顺民、任向春、王童、马宝山等同学代表。他们是杨晓敏先生当年的同窗,也都是当代文坛的著名办刊人、编辑家、作家,用心血和汗水耕耘着一方方文学园地。
山西作协副主席、《山西文学》主编鲁顺民代表“鲁二”学员发言: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今年是我们鲁迅文学院第二届高研班毕业整整20年的日子,又欣逢我们的老班长杨晓敏的文学馆揭牌典礼,两个大喜的日子凑在一起,我们几位当年的同学代表赶过来祝贺,令人非常高兴。
杨晓敏退休之后,我曾邀他为我们《山西文学》主持小小说专栏,也办得风生水起,拥有了众多的读者,作品经常被转载。所以,他不仅是我们的老班长,而且还是我们中国小小说的CEO。刚才吉狄马加主席说,将近40年来,杨晓敏和他的团队,依托《百花园》《小小说选刊》,把小小说这样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体,推进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视野,推进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叙述,推进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让中国的小小说呈现出了大文学的格局,让百花园异彩纷呈,体现出了我们中国文学应有的模样,功德无量,功莫大焉。杨晓敏文学馆的建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情,而是中国小小说的一个总结。这个文学馆的建立,让获嘉县、让黄河边的王官营村成为中国小小说的一个恒定的坐标,一个文化的地标,它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刘建超:
今天到会的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河北、黑龙江、河南等省市的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得者、著名作家申平、刘建超、蔡楠、宗利华、袁炳发、范子平、田洪波、非鱼、安石榴、王培静、江岸、胥得意、侯发山、戴涛、戴智生、高沧海、王若冰、薛培政以及30余位作家代表,他们和杨晓敏先生一样,也是当代小小说发展的见证人与实践者。
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长申平致辞:
我谨代表广东省小小说学会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杨晓敏文学馆,不单是一座文学馆,它更是一座丰碑,一座矗立在中原大地上的文学丰碑,是记录中国小小说发展历程的时代丰碑!杨晓敏先生对中国小小说事业的贡献,有目共睹,苍天可鉴!杨晓敏文学馆必将连同他的名字一起,载入史册,永世流传!为表达此时此刻的激动心情,特作打油诗一首,以志纪念:中原古获嘉,挺起钻天杨,相随大风起,四海美名扬。倡导小小说,全国领头羊。打造金麻雀,理论有主张。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魏巍文学馆,文坛铸辉煌。
河北小小说作家蔡楠致辞:
这是我第三次来获嘉,每一次到这个地方,都被一种愉悦、自豪和骄傲包围着,这一次更是幸福满满。王官营村终将成为小小说的真正圣地,能来这里参加小小说的盛大活动,必将成为我们小小说作家的高光时刻。杨老师一直走在小小说时代的前沿,引领着几代小小说人坚韧跋涉,焚膏继晷,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呐喊鼓呼,将小小说文体带入了辉煌的文学殿堂,其功勋不仅记录在文学馆的墙壁上和文字图画里,更记在每一个小小说作家的心坎上。杨晓敏文学馆记载着是杨老师的创作,他的评论,他的活动,他的业绩,体现了作为一个著名作家、评论家、小小说文体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以及著名文化使者的无与伦比的才华与超越常人的力量和影响。杨晓敏文学馆又是小小说人、文学人的文学馆,它的创建、揭牌和开馆迎客,是全国文学界和世界小小说领域的一件大事。它具有文学馆、史料馆、博物馆的综合意义,更具有时代文化馆的引领意义。它与时代合拍,与文化长河合流,其意义和影响注定是深远的。杨晓敏文学馆必将成为小小说人、文化人、文旅爱好者的打卡地。
东北小小说创作基地主任袁炳发致辞:
杨晓敏文学馆揭幕仪式汇集了社会多个阶层的嘉宾,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个历史时刻。在我们的心中,河南、郑州、获嘉是我们的文学圣地,我们的小小说创作,就是从这些响亮的地域名字中起步,走上小小说文学创作的征程;《百花园》《小小说选刊》是我们写作征程上的加油站、指路灯;杨晓敏先生是我们严格的老师、温馨的文学师长。中国当代小小说版图和前景,这一刻凝固在了杨晓敏文学馆之中,以一种图像、声音、文字的形式,镌刻在河南大地上,镌刻在我们每一个小小说作者的心中,镌刻在中国浩瀚的文学史画卷中。小小说是平民艺术,作为小小说文体倡导者和小小说写作者的伯乐,杨晓敏老师一辈子助力小小说事业,其心之切切,情之浓浓,目光之远,格局之大,都是有目共睹的。杨晓敏文学馆的建立,是实物形式的理论再现和实践硕果。我为之感佩、为之自豪。
山东淄博市作协主席宗利华致辞:
小小说这一文体从萌芽到繁荣,从面目模糊的边缘状态到独立的、有尊严的存在,是一次文体意义上的新浪潮运动。杨晓敏先生一直处于这次新浪潮运动核心,一直是小小说文体强有力的倡导者、推动者。他对小小说是平民艺术的准确理论定位,对小小说文本内涵外延的精深探索与引导,对小小说文体发展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文化潮流多管齐下式的推进谋略,构成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理念。杨晓敏文学馆的创建,是对这一贡献和成就的梳理、明晰和呈现。它既是杨晓敏先生一个人在文体、文学、文化理念上由思辨到行动的微观史,又是小小说文体波澜壮阔繁荣发展的宏观史。杨晓敏文学馆在新乡获嘉设立,又契合文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文学到人民中去的新的号召,因此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北京小小说沙龙会长王培静致辞:
有人要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提到小小说文体在新时期的发展和繁荣过程,绕不开一个重要人物——杨晓敏。从2003年开始,小小说金麻雀奖开始评选,两年(后改为三年)一届,因为它的“全国性、公正性”,经数年经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在业界内外有着良好口碑,有不可取代的权威性。起到了“推介佳作、扶掖作家、文体示范”的作用,是小小说业界的最高荣誉,至今已评出了八十多名小小说作家和评论家。2010年,在杨晓敏先生的呼与鼓及小小说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作家协会出台了最新修订的《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正式明确小小说(小小说)文体将以文集的形式,纳入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的评奖。他对小小说事业的坚守非常人能做到,他对小小说的付出没人可比肩。小小说,这三个字已经融入了杨晓敏先生的血液和骨髓。一个人,一辈子,专注于小小说这一件事,可敬可佩!
上海市微型小说学会会长戴涛致辞:
河南为何会被叫做“中原”“中州”?因为从夏朝开始,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都在河南。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就曾感慨过,说到河南郑州,我脑海里就闪过两样东西:亚细亚和小小说。后来亚细亚商业的奇迹不复存在了,可小小说却在不断地高歌猛进,并且从郑州走向了四面八方,成了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学和文化现象,这奇迹是不是一种历史的延续。而这种延续是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去完成的,这个人必须既要有思想的高度和理论的深度,同时又要具备高超的组织能力和锲而不舍的奉献精神。
杨晓敏提出“小小说是平民艺术”,“小小说是时代文体”,“小小说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理论观点,出版129种460余卷关于小小说的书,主持编审《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出版》1063期,刊出小小说、评论、随笔3万余篇,在编书编杂志的同时,常年坚持举办全国性的笔会、研讨会、评奖和采风近百次,吸引了包括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领导、全国著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数以千计的小小说创作者及无数的文学爱好者。创办郑州小小说节,创立金麻雀奖等,更是开小小说之先河。因此,历史选择了杨晓敏先生成了这一个小小说领域需要大写的人。杨晓敏文学馆建立,就是要让关心热爱小小说读写的人从中了解小小说发展的艰难与辉煌,并且记住促进小小说事业兴盛繁荣的一个关键人物——杨晓敏先生。
主持人刘建超:
刚才致贺词的几位都是中国当代小小说创作的重量级人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们专事小小说文体创作,以优秀作品支撑起了小小说的艺术大厦,促进了一个小说品种的繁荣。以他们为代表的小小说中坚力量,埋头耕耘,淡泊名利,萦绕心头的,永远都是浓郁的小小说情结。
与会的领导还有,河南省委统战部原常务副部长耿开昌,河南省委原正厅级巡视专员、第三巡视组原组长崔绍营,河南省委巡视办原副主任崔战杰,河南省纪委监委驻省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王英超,河南省检察职业学院副院长蔡云川,中国作协《诗刊》社办公室主任张志刚,新乡市文联副主席王茜,河南省华夏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孟庆国,河南财经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兼培训中心副主任李长秋,河南省美术馆画家张丽霞,郑州市老干部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悦,郑州市文联原秘书长张文,河南隆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全起,广州市小小说学会名誉会长、企业家陈培良。
在杨晓敏文学馆筹建过程中,获嘉县委书记赵明俊同志曾两次现场调研,并多次询问相关问题的落实。
河南省检察职业学院副院长、河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蔡云川讲话:
中国文坛的重量级人物吉狄马加先生前来参加杨晓敏文学馆的揭牌仪式,刚才又作了高屋建瓴的演讲,令人鼓舞。这也充分说明了河南小小说阵地的重要性,说明杨晓敏先生在全国的影响力。虽然获嘉是全国农村农民丰收节在河南的一个主会场,仍然有很多领导在百忙中到这儿来,也说明获嘉县委、县政府、县人大等对杨晓敏文学馆的高度重视。杨晓敏先生是全国小小说领域,也是我们河南文学界的一面旗帜。我很赞同吉狄马加主席对杨晓敏先生的高度评价,杨晓敏无愧于一个小小说的倡导者、引领者和创作践行者,也是一位集大成者。
这个小小的文学馆,将来会成为小小说读写者的朝圣地,文化网红打卡地。可能有朋友会问,这个小小说能和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相媲美吗?我说的是,在我们中国文学史上几个重要的高峰,唐诗、宋词、元曲等,这些文学形式都比小小说还要短,谁能说这些文体不重要呢!这些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至今还是耀眼辉煌!所以说杨晓敏先生坚持近40年的时间,深耕挖掘弘扬小小说,是功德无量的。相信杨晓敏文学馆落户获嘉,能够助推我们牧野大地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着。
河南省纪委监委驻省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王英超讲话:
今天借这个机会,以晓敏的同乡身份说几句话。我和晓敏是同乡,还是他的邻居,他家的老宅子和我家的老宅子,相隔大概就300米。小的时候,我记得他家门口有一口古老的水井,当时有个风水先生路过那的时候,看到这口水井,又看了村貌地势,说顺着这个胡同,就是晓敏写的《清水塘祭》那篇文章里面那个清水塘是一脉相承的。当时风水先生讲,这家将来会有人有出息。果不其然啊!晓敏是我到目前为止,我的所有的朋友当中,怀才饱学之士中不多的人之一。
今天是2023年的9月23日,刚才讲了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获嘉隆重开幕。同时还有一个节日,就是中国诗歌节,今天也在郑州隆重开幕。另外我们受全世界瞩目的亚运会,今天晚上在杭州隆重开幕。所以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能感受到,虽然没有绻浪起清,但是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刚才各位把晓敏的文学成就都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我悟出来两点,晓敏文学馆的落成,第一层意义就是,能够把杨晓敏所取得的文学成果,特别是小小说的这种文体,给它固化下来,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有着很不可预测的、很广泛的深刻的意义。第二点,就是在乡村振兴当中,刚才吉狄马加主席也讲到,不仅你看了这个地方有多少高楼,经济GDP有多少,还要看它的文化振兴,所以说晓敏文学馆的落成,对我们的乡村振兴也有助力的意义。
在我们来的路上,看到是“千年古县、大美亢村”的横幅。获嘉是武王伐纣的时候,牧野之战之前的最后一次的战前动员大会,我们亢村镇又是孔子的弟子陈亢生活过的地方,同时是竹林七贤活动的地方。王官营村不但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同时也有文化传承, 四十年代外国人在这个村里传教讲学。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个村的豫剧团唱遍大江南北。现在我们这个村不到五公里,河南女子职业学院也落成在这里,所以晓敏文学馆的落成,为我们的乡村振兴,为我们的文化建设,又点亮了一颗星,所以我相信像吉狄马加主席说的,再有若干年之后,杨晓敏文学馆肯定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天我们来参加揭牌的各界朋友,都会载入史册。
主持人刘建超:
今天与会的还有杨晓敏先生退休前工作过的老单位——郑州《小小说选刊》《百花园》杂志社的代表,他们是:郭昕、任晓燕、秦俑、马国兴、梁红雯、赵建宇、王彦艳、刘战锋、胡红影、谷凡、田双伶、郭恒、王海椿、徐小红、梁小萍等。
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小小说选刊》《百花园》主编秦俑宣布杨晓敏小小说奖设奖事宜:
中国当代小小说的发展,离不开倡导者、编者、作者、读者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笔会、研讨、征文、评奖的鼎力扶持。为进一步推举当代小小说代表性作家,经过多方调研与探讨,自2023年起,由《小小说选刊》《百花园》联合杨晓敏文学馆共同设立“杨晓敏小小说奖”。这一奖项主要以参评作家年度内的创作实绩为考量标准,并参考作家的综合实力与业界影响。该奖项拟每年评选一届,第二年初发布评奖结果并举行颁奖会。
杨晓敏先生是当代小小说文体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在小小说文体倡导、编辑出版、理论探索、作家培养、活动组织以及文化产业创意经营等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以“杨晓敏”来命名一个小小说奖项,可以彰显杨晓敏先生对小小说文体的忠诚与热爱,也可以鼓励更多的创作者参与进小小说事业中来。“读小小说,长大智慧;写小小说,当大作家。”我们相信,通过多年持续公平公开公正的评选,“杨晓敏小小说奖”有望成为业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上午11时28分,活动现场鞭炮齐鸣,掌声雷动,耿开昌、崔绍营、崔战杰、韩开钊、李德专、齐书文等领导共同为杨晓敏文学馆揭牌。
主持人刘建超:
杨晓敏先生是当代小小说文体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长期从事小小说编辑、创作、理论研究以及文学活动的组织工作。杨晓敏文学馆通过相关文学资源配置,从中了解一种新兴文体、一群作家队伍、一种时代读写与一个人的内在关联,了解杨晓敏先生在小小说文体倡导、理论探索、办刊实践、文学创作、图书编纂、奖项设置、作家培养、活动组织以及文化产业创意经营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专业精神、文化执念和业绩成就,领略当代小小说文体从萌芽、发轫到兴盛繁荣的成长历程,见证小小说在大众读写中的巨大作用。
杨晓敏先生答谢词:
大家在百忙中能前来参加文学馆的揭牌仪式,并讲了很多嘉勉鼓励的话,我感到格外荣幸。当代小小说已蓬勃发展近半个世纪,经过有识之士的倡导规范,经过报刊编辑的精心培育,经过数以千万计的作家们的创作实践,经过两代以上读者的阅读认可,小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早已蔚为大观,成为新时期文学史的一个富有创新性的、与时代进步合拍的文化成果。经典作品、代表作家、从实践中来又与实践融为—体的理论规范,构建出当代小小说的独立文体地位。小小说为促进当代文学繁荣,助力书香社会的形成,提供着活跃的大众智力资本的支持。
3000多年以来的《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当代小说、小小说,此起彼伏,文脉传承,皆为泱泱华夏之风雅盛事,也可谓一代有一代的时尚文体。小小说作为新兴的大众读写形式,与来自民间的《诗经》在艺术精神上悄然接续,营造出一个由大多数人参与读写的文学生态。作为小小说文体的一名倡导者,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这一新兴文体的萌芽、发轫以及兴盛繁荣。所以,我一直有个愿望,想把小小说这一与时代进步合拍的文化成果汇集一堂,立此存照,提供阅读欣赏、文体研究和检索珍藏的便利。今天终于得偿所愿,其心甚慰,馆虽简陋,却能尽力兼容。
月是故乡明,人是乡音亲。我的祖辈是王官营村人,我生于斯,长于斯,儿时的文学情结萌生在这里,18岁远行,家国情怀也得益于故乡故土的孕育滋养。如今白发归来,身无长物,只能以一介书生的方式,继续助力小小说事业的良性生长,同时为家乡筹建乡村振兴的公共文化服务景观,增添现代文化蕴涵,以尽绵薄之力。我所想的、写的、做的和所期待的,都已容纳在这座豫北乡下的小小馆藏里了。
再次感谢文化部老部长、人民艺术家、文学师长王蒙先生题写馆名,感谢我曾经的工作平台——郑州市《小小说选刊》《百花园》的支持,感谢所有小小说作家们的创造性劳动,感谢老家获嘉县、亢村镇、王官营村的领导与父老乡亲的支持,感谢在筹建文学馆中,以各种方式给予关心的朋友们。双节将临,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与会的朋友们幸福美满。谢谢!
主持人刘建超:
杨晓敏文学馆见证了中国当代小小说文体的成长历程,这里连接着中国当代小小说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相信杨晓敏文学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将成为一张向世界彰显中国小小说力量的耀眼名片。杨晓敏文学馆揭牌仪式到此结束,请大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