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官营村名的由来与变迁
(2020-10-29 15:53:23)
标签:
教育历史文化收藏旅游 |
王官营村名的由来与变迁
岳宇鹏
获嘉县亢村镇王官营村位于原黄河故道,河身以北二里处。
原黄河改道向南移动70余里,闪出一大片荒滩,无人耕种。洪武五年从江西瑞州迁来五户人家,在这里开始繁衍生息,以滩为耕地,打界桩,圈地等标志,谁占归谁所有。其中姓邱的占村北十顷,姓张的占村东的洼地,姓李的占村西南滩地,姓余的占村西老鱼湾滩地。姓聂的有智谋乘刮西北大风,站在村西北坟高处撒鸡毛占滩地,鸡毛刮到哪,那就是他的滩地,刮了十多里远,都是姓聂的滩地,有聂半滩称号。后人曾编成歌谣:
邱十顷,聂半滩,
张东洼,李西南,
余家占个老渔湾。
该村开始并不叫“王官营”,因一姓李的道员在这里率兵扎营种地,始称李道营。
后来,汝南王朱姓两弟兄落户到李道营。这汝南王朱姓两弟兄本是明朝朱洪武后代,一叫朱重娄、一叫朱双娄。这两兄弟原来在京城不行正道,败坏朝纲,众百姓不断告状。皇上看他俩恶行太多,饶恕不得,可又不忍心杀他们,就把他俩贬出京城,流放到风沙不毛之地一一河南汝州(汝阳),封为汝南王。
怀庆府每年正月十六玩花灯,驰名天下,各地官员和王侯公子都去现赏花灯。这汝南王朱姓弟兄也去怀庆府(今沁阳市)观花灯,路过李道营,看到这么好的滩地,能收入不少钱粮,比在汝南风沙不毛之地好多了。观灯回来,朱家弟兄就决定在此落户,占滩地,建房,定居下来了。
这弟兄俩有王位,仗势欺人惯了,到此仍是横行霸道,众百姓敢怒不敢言。
当时,丰乐屯杨堂有个杨小全,怀有一身好武艺。他师傅是滋固堤刑路口人,他在此学艺三年,出师回杨堂居住。杨小全很看不惯朱家弟兄。“路不平要铲,事不平要管。”他不断为人抱打不平。
杨小全他师傅年老体弱,杨小全常去照看,并问:“师傅,你苦心教我三年,我感恩,你对徒儿有啥要求只管说,我一定照办!”
“李道营,你有个师姐,她没男人了,你以后要常去照看她一下,别叫她受欺负,就算对起师傅了。”
“师傅托付的事,徒儿一定照办,万死不辞!”
杨小全回杨堂,白天种地,夜里常去李道营给师姐看家护院,风雨无阻。
朱家弟兄常欺负李寡妇,杨小全就不断跟他们拼斗,可他一人斗不过朱弟兄俩……
过大年时,杨小全去给师傅拜年。杨小全把此事说了,他师父说:“一人打不过他俩,你就不会抓把土,照他脸上一撒,迷住一人的眼,剩下一人打一人,你就多了胜算。
一天师姐说:“师弟,你天天来回跑太辛苦了,就搬到这里住吧!给你个院子,划给你些土地,就在此安家吧。”
杨小全住在李道营,既能给师姐看家护院,又让朱家弟兄不能随便欺压人了。杨小全成了朱家弟兄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设计要害死杨小全。一天他弟兄俩下请帖,请杨小全去赴宴。
杨小全呢明知朱家弟兄设的是“鸿门宴”,不去又怕朱弟兄说他是胆小鬼。思来想去,决定去赴宴……
朱家弟兄一看,心中暗喜,说杨小全上圈套了。把杨小全让进客厅后,借故去端菜出了客厅,反手关门上锁了。
杨小全一看不妙,知道朱家弟兄要害他,自己赤手空拳咋应付呀? 他急中生智,伸手从地上揭下两块方笆砖,上到楼上,砸开楼窗,跳出窗外手抠住砖缝,翻个斤头,“呼”声落在地上了。
朱家弟兄见状手握錾溏宝刀,去杀杨小全。
后来迁民来的人多了,朱重娄住村北,叫北小新村,杨小全给师姐看门住村南,叫南小新村:姓聂的住村中,既不向朱,也不偏杨,居中,叫太平村。
到了明万历年间,有一个姓王的官员,来到这里屯兵扎营种地,从此正式启用村名“王官营”,一直沿袭至今。
到了清代,县北也有个村叫王官营,为不混淆,就以南、北而分,分别叫“南王官营”“北王官营”。
1958年,县市合并,把新乡市、获嘉县、辉县,合并为新乡市。1961
年,撤销县市合并,把获嘉县北、占城乡划归辉县管辖,北王官营划归辉县,获嘉县不存在俩王官营了,这才又恢复了王官营村名。
----摘自刘锡元主编《甯邑地名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