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金麻雀奖(2015—2017)获奖作家自选集出版
小小说金麻雀奖坚持作品思想内涵、艺术品位、智慧含量俱佳的标准,兼顾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在此基础上,综合考量作家的整体创作成就。金麻雀奖的设立,对于倡导和规范小小说文体,催生一代高品位的小小说作家,带动一个小说品种的繁荣兴盛起到重要作用。该奖项每三年评选一届,自愿申报,评选工作由小小说金麻雀奖评审委员会组织实施。
杨晓敏 梁小萍 主编
河南文艺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
责任编辑
王淑贵

白秋的作品题材广泛开阔,人物生动鲜活,注重通过心理刻画表现人物复杂纠结的意绪,开掘幽深微妙的人性,展现特定环境中的命运境况。作品表达注重故事讲述,避免刻意渲染,总是以内心真实的体验来表达对生活的认知,情感节制适度,体现了难得的理性意识、传统情结和人文情怀。

朱雅娟以独特深入的观察能力,率性洒脱的写作姿态,幽默调侃的行文风格,处理庞杂丰富的题材,说古道今,冷语热心,入木三分,犀利中带着柔情,调侃中见出温暖。作者善于“经营”细节,使作品常常出人意表,有“点”可看,叙事富有质感,审美自成高格。

津子围的写作富有想象力,情节诡异,立意深远,结局常常出人意料而发人深思。作品能够在小小说“螺丝壳中的道场”里营造出场景、色彩、气味和温度,追求大境界,对人性有深入的探索和挖掘。

侯发山擅讲故事和制造戏剧化效果,无论古今题材,他总能独辟蹊径,张扬强化其中的奇异元素,同时不悖生活的真实,并由此表达对正义、同情及执着的追求。文字质朴,情感细腻,人物形象朴素,贴近生活本色,字里行间透着真情,浸染着自然清新的乡土气息,创作姿态尤显真诚。

李伶伶以一位女性作家的柔软与悲悯情怀关注众生百态,多写家长里短,却不啰嗦琐屑,常写红尘情爱,却少缠绵悱恻。下笔冷静简洁,文风利索干净,故事流程清晰,逻辑天衣无缝。对国人精神的刻画入木三分,发人深省,显示出作者极强的生活感受力和文学表达力。

胥得意执著于表现兵营生活,观察细致入微,叙事流畅,情怀温暖,行文明净精练。军旅日常生活在作者笔下显得鲜活而独特,“兵味”扑面而来,塑造了有情有义、有抱负也有智慧的军中好男儿的光辉形象,而且每一篇都有特定的时代印记。

马宝山善于利用史料和传说,提取、转换出文学作品,将传统文化在人物灵魂中内化,由“行为”显现其独特性。作品语言朴素,自然流畅而有节奏感,以传统的笔法,编织出有意思的故事,给人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阅读惊喜和快感,所携带的文化信息含量和生活理念,赋予了作品张力,读来震撼人心。

高沧海以女性视角,洞察人情世故,以口语化叙事,表现乡村系列风情,以极富想象力的故事,叙写人性冷暖,具有强烈的生活质感,散发出乡野气息,通过对具体个体和群体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关注与书写,体现了强烈的悲悯情怀。作品文笔细腻,极具表现力,人物生动,无论选材、立意、结构、故事编排都显得成熟老道。

刘立勤敏感于生活的变迁,执著于小人物的情怀,感慨时事,幽默风趣,讽喻又不失怜悯,温暖人心。作品善于表现弱势群体的生存尴尬,无论是对身在城市、心系土地的灵肉分离状态的人物,还是爽朗的山乡人物,都能通过寥寥数笔,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集合成既生动又朴拙的文学人物画卷。

朵拉善写男女聚散、离合,执著于情感描绘与追问,向往真爱永远,通过省略、留白达致空灵。作品文笔细腻,对话微妙,举重若轻,风格独特,长于在意绪中建构灵动的结构,营造虚拟的情境,为小小说写作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著名评论家、小小说金麻雀奖评委胡平说:
我有数次参加评选工作,能够感觉到,小小说作家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出现了许多新面孔,这支队伍还在不断年轻化,带来新的题材,新的手法,新的创作理念,老作家的作品则更加成熟,意蕴更加丰厚,这些都是小小说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显著标志。
此次获奖作家的创作中,白秋作品的余味隽永、朱雅娟作品的犀利鲜明、津子围作品的形而上意味、侯发山作品的醇厚深沉、李伶伶作品的才思敏捷、胥得意作品的强健智慧、马宝山作品的委婉深邃、高沧海作品的诙谐练达、刘立勤作品的含蓄冷静、朵拉作品的意绪灵动,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当然,还有若干很显示才华的作品,由于名额关系未能入选,但皆有不俗的品质。总之,我们已经很难用一两种潮流、一两种流派、一两种变迁概括今日的小小说。
今日的小小说远比其发轫期丰富多样、精彩纷呈;传统技法并未过时,而新兴的写作带来一阵又一阵新鲜的气息;语言没有不过关的,而文体变幻无尽,取材自由不羁,文气充沛通达,这也是一种小小说创作的解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