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300篇鉴赏(67)
(2016-03-03 06:15:31)
标签:
时尚情感文化娱乐健康 |
见过左一的人,都说他是个有故事的人,无论故事藏在他的过去还是将来。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左一都比别人快了半拍,优越了几分。
比如说,毕业时。
毕业时,新闻系的学生在到处找工作。学新闻看似热门,其实不然,你只要拿着你的文凭走过去,那些大门要么不朝你开,要开也只是给你开一条缝:来吧,来了先实习。实习意味着什么?实习就意味着让你留你就留,不让你留你就走人吧。
但左一不是。左一一毕业,便走进了本城电视台新闻部做了一名实习记者。三个月后,在少数同学终于找到实习的机会、多数同学还在寻找的过程中时,左一成了电视台一名在编的记者。
啧啧,你看人家左一,两个字:成功。一群人在羡慕,不但羡慕,而且服气。有人就说,他能不成功吗?上帝从一开始就给他准备了一路的绿灯。陆毅式的形象和风度,张艺谋式的头脑和智慧,再加上他非常人能比的勤奋,他不成功谁成功?那人还孔明似的预言:看着吧,他更成功的还在后面呢。
在那人预言后的某一天,左一就开起了自己的传媒公司。左一就是左一,好像甭管什么事,只要他尝试了,就没有不成功的。左一的公司就像开在希望的田野上,一路生机盎然着。
尽管凡是左一尝试的他都没有失败过,但他从没有过尝试婚姻的想法。左一很随意地端起一个高脚杯,举在面前,任杯中的鸡尾酒在手中幻化出另一番情趣。左一说,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风吹来的一种感觉,或温馨甜蜜,或寒冷彻骨,或者,仅仅是一阵风,在轻抚过你火热的生活后,不留下任何痕迹。
左一总能让自己游移在各种感觉的风中,从来没有停留的意思。左一说,有时候想找一个安静寂寞的地方,还真挺难的。
左一就一个人去一个地方——太行山深处的那片竹林。别人都是在节假日找一个好天气,结了三五人同行,左一不。左一偏在山中相对安静、会下雨的天气去。左一说,这样能感受到最自然的风和风光。其实左一来这里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左一的童年直到初恋结束的那段日子,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左一是在39岁那年,在公司的一次招聘会上看到若子的。看到若子后,左一的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个镜头:偌大的竹林里,一个女孩依偎在他的身旁,翠绿中,风吹来的感觉温馨甜蜜,沁人心脾。这一切像一段历史,存活在他的记忆中;又似一种预演,将发生在不久后的一天。无论是历史还是预演,左一坚信,他都能确定它的真实性。
左一把思绪从历史与预演中很果断地拉回来,锁定在眼前的若子身上。清纯?漂亮?美?最后左一很无奈地说,汉语的词汇太贫乏了,没有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这个女孩。
当若子拿出自己的简历时,左一和公司的招聘主管问了同一个问题:学舞蹈的?招聘主管接着说,我们只要专业的IT人员和美编,看来公司没有适合你的工作。那个叫若子的女孩紧闭着小巧的嘴唇,很无辜地看着左一,好像在问,是吗?目光中,是五分的失望,十分的动人。当她站起身准备离开时,左一很坚定地说:“你被聘用了。”身旁的主管说:“我们的专业要求很强,她没有这方面的基础,我怕从头培训难度很大。”左一挥挥手说:“不懂IT、编辑和美术,都不要紧,可以当行政主管嘛。”其实左一在心里决定,就是不当行政主管,只愿意跳舞,那也成,他也要满足她的要求。
后来,当左一满面春风地走进公司时,却没有看到若子的身影。
左一很快就把这个谜解开了。
没来公司的若子,到北京一所学校学习舞蹈表演艺术了。原来那天若子来应聘时,刚刚拿到录取通知书,由于太兴奋了,她就想做点儿什么,于是就找了这家很有实力、专业性很强的公司,临时扮演了一个应聘者。
左一,对着他拟定好的计划书,呢喃了一句饱含深意、却只有自己能听到的话,然后驱车来到太行山深处的那片竹林。
【杨晓敏鉴赏】
《风的感觉》或许能成为她唯美文风的经典之作。主人公在执着于事业的拼打中,始终无法忘却初恋的情愫,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通篇语言简洁流畅,空灵飘逸,写法上虚实结合的两条线并行不悖,并留下意味深长的空白,供阅读者想象回味。 “见过左一的人,都说他是个有故事的人,无论故事藏在他的过去还是将来。”《风的感觉》作品风格像是一个高明的陶艺师制作的产品,形态各异,质地稳定,无不打上了作者的鲜明烙印。读张玉玲含蓄隽永、娓娓道来的语言,像夜晚听到的萨克斯管演奏的曲调,一阵轻风滑过山冈,月光下弥漫着些许惆怅与忧伤。张玉玲追求的唯美,是一种浅吟低唱的缱绻之美。其作品以细致入微的社会洞察力,诠释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冷漠,深得文学创作之要旨。
《风的感觉》似乎缺乏所谓“宏大叙事”的开掘透视,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显得狭窄单一,基调也显得“灰色”一些:个人情绪、爱情、小人物生存等,但这并不影响作品折射出来的生命本质和美学蕴含。